大秦嬴鱼+番外(344)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魏无忌将形势看的很明白,说出来的话也大差不差的基本符合赵国的做法和让秦使带给秦王的话,那就是用异人来保平原君。

但是魏无忌有一点信息掌握的并不准确,那就是,异人在秦王那里,并不受宠。

甚至秦王在谋算赵国的时候,压根都没考虑过异人的处境。

异人能给诸国他很受宠的错觉,是因为他的好友安平君赵鱼,而不是秦王和他的父亲秦太子。

所以,等秦王听完秦使带回来的话之后,秦王只是冷冷一笑,对一起来议事的大臣们道:“那就打!将赵胜关起来,每日只给水米,不要饿死即可。”

从三月份韩国将上党献给秦国,到现在秦国决定出兵上党用武力占领上党,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份。

这半年时间里,经过了韩国向秦国求和、韩国将上党献给秦国、上党换任郡守、上党郡守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决定接手上党并派平原君到上党、平原君被秦军带到咸阳、秦国派使臣去赵国、赵国回复秦使、秦使回国复命...

...

与外交双线并行的是秦国暗地里向河东河内两地驻兵驻粮的行动。

秦国除了增加驻兵,还向在关中、汉中之地征发役夫和梳理无地百姓去河内开垦和服劳役、服兵役。

等到开战的时候,这些役夫就是现成的兵力和后勤保障人力。

现在秦国既然决定要攻打上党,那么秦王也不再平缓的行进,而是露出狰狞的獠牙,迅猛的向河东和河内派遣主力军队,以及调兵遣将。

秦王问范雎:“爱卿以为,谁可为将?”

范雎回道:“上党离秦国太远了,与我军而言,粮草补给是个缺陷,臣以为,应当派遣一员猛将,迅速的占领上党为宜。”既然粮草补给是个缺陷,那就速战速决,将补给缩至最短。

秦王颔首,要说猛将,打奇袭战,白起当仁不让,但是,秦王心里有一块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识货出现的阴影,他潜意识里并不想用白起。

秦王道:“可有人选?”

范雎:“武安君白起、上卿蒙骜、左庶长王龁、左更司马梗......都可为将。”

秦王问秦鱼:“安平君以为呢?”

秦鱼回道:“蒙将军如今为治粟内史,粮草方面还需他来居中调度,前线为将,左庶长王龁和左更司马梗都可。”

秦王笑道:“寡人还以为你会推举武安君呢。”

秦鱼也笑道:“我秦国,除了武安君白起,还有其他才华横溢的将领,一枝独秀不是好现象,群星荟萃百花齐放才该是我秦国要走的方向。武安君是老将了,大王应该给年轻将领发挥自己本领的机会。”

秦王听了这话,显而易见的心情非常愉悦,他道:“不错,我秦国人才济济,的确不能将目光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既如此,便将左庶长王龁从西域召回,带领大军去攻打上党吧。”

......

王龁原本就是白起的部将,自从白起从西域归国,去攻打韩地之后,王龁就代替白起经营西域。

西域地区,看着地域面积挺大,上面也活动着许多西域小国,但论战力和国力,秦国明显是吊打他们。

因为西域是新发现的土地,既然于秦国没有什么威胁,秦国在此的发展策略是以经

营为主,武力震慑为辅。

河西走廊的开发是需要时间和人力的,为了不使它成为秦国的一块飞地,秦国原本的边地,陇西郡就要大力的发展起来,组织百姓开垦耕种放牧生产,建立边防,不让西南的羌人来进犯,就是王龁主要考虑的问题了。

王龁在陇西和河西走廊之地建立了好几个马场,收拢游散的牧民来此养马,他则是从这些牧民中挑选体格强壮的骑兵苗子,为秦国一边提供战马供应,一边训练精且强的骑兵兵团。

练兵的地方就是西域的戈壁草场和更西的中亚高地,最远的地方一直到达里海地区。不仅跟月氏、乌孙等小部落打过,还跟被赵国驱赶到西边的匈奴打过,自然也跟正在闹分裂的塞琉古王国打过。

有打赢的时候,自然也有打输的时候,输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补给。

骑兵是很机动灵变,来去如风的战力非常强,但若是没有补给,打下来的土地就无法占领,而且,在王龁眼中看来,中亚高地非常贫瘠,没有占领的价值和必要。

所以,他带领的骑兵,以练兵为主,获取战利品为辅,打完就带着奴隶、金子、文字记录等战利品就走了。

说到底,秦人是有根的,他们跟那些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完全不一样。在他们看来,这些不毛之地,连秦国的边地都比不上,更别提跟咸阳、栎阳这等文明高度发达富庶的城市相比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