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66)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王龁笑道:“闹事也不怕,南阳还驻扎着近十万大军呢,有闹事的就都杀了,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汤榆:“...但愿如此。”

王龁担心战事拖延与大军

不利,汤榆担心天气无常田间减产,他们所担心的,正是秦鱼所担心的。

十二月的时候,各地郡县就将今年雨雪情况上报到了咸阳。

因为长平之战开始,秦鱼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消息,他自从新年之后,就没再回栎阳,而是就住在咸阳自己的宅邸里,每天都按时上朝,下朝之后去跟秦王一起处理政务,有的时候还住宿在咸阳宫中。

秦王的年纪大了,已经很少宠信嫔妃了,秦鱼跟秦王住在咸阳宫中,周围伺候的也都是侍人和郎官,倒是没有后宫之忧。

秦鱼翻看着各地报上来的天气记录变化,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现在已经进入秦王四十七年了,历史上,白起就是在这一年出战,围困赵军四十万,然后将他们坑杀的。

坑杀赵军之后,白起趁赵国国内空虚,兵分两路,一路去攻打晋阳,一路去攻打邯郸,就在这个时候,秦王给他下了撤军令,同意赵国割让土地求和。

白起愤怒的回到咸阳,跟秦王大吵了一架,最后无奈撤军。

第二年,赵国毁约,秦王欲再发兵攻打邯郸,结果却是屡战不利,一连攻打了两年都没有将邯郸攻打下来,秦王无奈,只能亲自去请白起出战去攻打邯郸。

史书上记载,秦王几乎是好声好气的跟白起解释当初他为什么要撤军,因为这一年“国虚民饥”,实在是没有军粮供应白起带军去灭了邯郸......

当年秦鱼读到这一段史书的时候,并没有很在意,他一直认为,白起是死于范雎的嫉妒和秦王的猜忌,但现在他身在其中,“国虚民饥”这四个字,就分外触目惊心起来。

若是今年秦国发生旱情,粮食减产,或者颗粒无收,秦国国内自己的百姓都没吃的,都可能要饿死,秦王要从哪里变出来供应白起大军攻战邯郸的粮草呢?

如果为了攻打邯郸,让秦国国内百姓都饿死了,那么,这个邯郸攻打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是成就了武安君白起灭赵的威名罢了!

以全国之力成就一个臣子的威名,秦王是疯傻了才会这么做。

或许,范雎也是基于秦国大饥的基础上劝说秦王,秦王才会被一说一个准,很痛快的就让白起撤军了。

秦鱼一边看着一个个爰书,一边猜想着心里的想法会不会成为事实,正在他越想越焦急的时候,一只大手握住了秦鱼不住翻动竹简的手,秦鱼回过神来,抬头去看,是秦王。

秦鱼长长舒了一口气,问道:“大王可有事?”

秦王将竹简从秦鱼手里拿开,他扔给秦鱼一个帕子,皱眉道:“你头上都出汗了,快擦擦。是想到什么难事了吗?”

秦鱼用手在脑门上一抹,看着手指上的湿润,秦鱼拿帕子胡乱擦了擦,扔掉帕子发愁道:“是有难事将要发生了。”

秦王直起腰身,脸色也郑重起来,他看着秦鱼长大,秦鱼说是难事的,那就一定是难以解决的大事,由不得他不重视。

秦鱼重新翻开一个地方上送来的爰书,指给秦王看:“您看这个蜀郡的例报,‘寒一日,雨半日,无雪’。您再看这个频阳的,‘暖冬,无雪’,还有这些,都是地方上报咸阳的气候记录,今年冬天,秦国大多数地方都没有下雪,是个气温高于以前的暖冬。”

事关耕农,秦王也仔细看起这些各地送上来的例报,越看心下越沉,对一旁的郎官吩咐道:“去请相邦、治粟内史和农令来。”

不多时,咸阳殿中便聚集了范雎、蒙骜和农家之人,他们一起翻看起各地送上来的爰书,也是越看,脸色越沉重。

最后,大家的视线都去看农官,论看天时吃饭,农家才是专业的。

农官沉重的宣布:“安平君所料不错,来年,秦国国内,很可能会少雨,粮食将要减产。”秦国现在还是看天时吃饭,要等到都江堰和郑国渠建成之后,蜀地和关中地区,才会实现耕种不由天时,全由人意。

来年要是粮食减产,那么上党的秦赵之战,就要马上结束才行。

秦王去看范雎。

范雎捋着胡须,大脑飞速转动,他沉吟道:“臣已经接到消息,郑朱已经从赵国出发,很快就要到秦国了,咱们要想快速的结束征战,就不能让其他国家掺和进来,要打消诸国合纵的想法。”

秦王:“寡人但凭先生吩咐。”

这是将郑朱之事全权交给范雎处理的意思。

秦王付出了他的信任,范雎自然当仁不让的接了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