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406)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赵国君臣无法,为了能让秦军尽快撤离邯郸城外,开始竭力配合将赵军降卒的家眷们送出,有的甚至出现强制驱赶百姓出城的场景。

王龁就站在城外,冷眼看着这一切,就像他说的那样,等户籍册上的人都集齐了之后,王龁果然开始拔营,带着几万人口绕过赵长城,缓缓朝东河内赶去。

秦鱼和白起在安阳等待,迎接王龁大军归来。

二十万大军不是那么好安置的,既然赵国已经同意割让安阳以南的二座城池给秦国,那么秦鱼就打算直接将这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安阳。

相比于二个多月前让不愿意归顺秦国的魏人自由离开秦国占领的城池,安阳、防陵、中牟这二个城池的赵人百姓,秦鱼是一个也没放他们离开。

既然是割让城池,那么这些城池里的百姓,也随着城池一起割让给秦国了,这是规矩,秦鱼没有理由放他们离开。

而且,因为秦国攻打下魏国的大片土地,同一个平原上的赵人们早就得到消息,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动的贫苦百姓,不得不与城池共存亡。

所以,其实这二座城池,可以说是二座空城,并不为过。

十月份,很快就是秦国的新年了,虽然这个时候的百姓,还没有过年的习俗,但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是不分古今你我的。

王龁带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和驻扎在河内的二十万大军,都已经

离开故土一年多快两年了,现在战争结束,进入和谈阶段,秦鱼没有道理不放这些兵卒归家与亲人团聚。

但是,秦鱼还有一个忧虑,那就是赵国会不会背盟反悔。

原本历史上秦国为什么会在上党之战后又再次围攻邯郸搭二年之久,直到最后上演了一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魏、楚联军合纵将秦军赶回函谷关内才最终结束秦赵之间的战争?

追其根源,就是赵国与秦国谈和,愿意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中途赵王反悔,没有割让城池,让秦国白忙活了一回,秦王大怒,才发动大军围攻邯郸的。

白起也是因为没有听秦王的诏令去攻打邯郸,最终被秦王给赐死了。

所以,秦鱼对赵国的信任,实在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至于为什么秦鱼不信任赵国,明知道赵国很可能会背盟,还同意从邯郸撤军呢?

还是那句话,秦鱼要的是赵国的百姓和那将近四十万赵军降卒,他要的是将他早就眼馋许久的东西河套名正言顺的拿在手中,他要的是将赵魏间隔开来,在太行山的进出口处设立第二道函谷关。而且,不管赵国同不同意,他都是人先要来,地先占领了再说其他。

既然目的都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秦鱼还耗费大军围住邯郸做什么?

你赵王反悔就反悔呗,反正土地我已经先占领了,人口我也先部分得到了,你就是反悔也无济于事了。

秦鱼和白起商议,趁赵王出发去秦国的这段安静期,尽快的梳理这五十万大军和河内的百姓,尤其是要掌握住,河内如今,到底有多少壮劳力可以用于战争当中。

秦鱼可不会认为,魏国会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侵占了他们的土地而无动于衷,白起也认为,魏国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合纵来攻取河内。

所以,尽快梳理大军,布防河内守城,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第一个,就是发放军功。这不是要过年了嘛,所有秦军卒采取自愿原则,想回家的,带着军功和军中发放的赏赐,荣誉加身回家。不想回家,暂时留在河内的,也会非常欢迎,不仅军功赏赐不少,你要是跟哪个女郎寡妇看对眼的,就地成家也行啊。

第二个,是发放厚葬爰书。军中会书写好大量的战死爰书,将

所有在战场上牺牲的军卒所获得的军功和赏赐发还乡里,地方乡里官署接到爰书之后,会在二天之内,按照秦律由他们的妻子儿女继承。

送回乡里的,只有军功爰书,没有尸体。想要从战场运送尸体回乡安葬是不现实的。战死的军卒尸体会在战场上统一埋葬,树立石碑,石碑上刻上死者的名字和籍贯,以供后人瞻仰纪念。战死军卒的家人们收到的,只有他们儿子、丈夫的铠甲、兵器和军功爰书,就跟当年秦鱼的父亲死在战场上,送回家的只有他的铠甲和军功田一样。

其实,秦鱼是提出过火化的建议的,火化尸体,不容易发生瘟疫,还能将军卒们的骨灰装在坛子里,送回乡里给他们的亲人们好生安葬。

但被白起一票否决了。

当时秦王也在,他看着秦鱼的眼神,到现在都让秦鱼记忆犹新,那是一种看魔鬼的眼神,惊异和难以置信交杂出一种让秦鱼很不舒服的信号。秦鱼当时自嘲笑道:“还是年纪太小,不敬畏鬼神的缘故,等回到雍城的时候,我一定要去祖宗跟前好好忏悔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