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490)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在这里,各种大型工厂和小型作坊遍地开花,家家户户除了养殖鸡鸭放牧牛羊之外,就是洗羊毛,做肥皂,腌制肉蛋制品,内销秦国各地,以此来换取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和供孩子们上学。

所以,朐衍这里的百姓虽然不种地,但朐衍的百姓家家有余粮,家家有衣穿,家里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都送去学室上学,富裕且安逸。

而北地郡的郡守,除了按照秦朝廷的要求上交税收和定量额外的需求之外,剩下的多余产量,可以任由自己支取和规划。

这样一个郡自产的财富,一般都是用于自己郡的本地建设的,当然,这是对有事业心且一心为公的上官而言。

上一任郡守就是这样做的,北地郡出产的所有财富,被他全部都用于北地郡本地的民生建设,他用朐衍卖至秦国各地的羊毛和肥皂获得的钱财建长城,造民房,修道路,补城墙,开学室,让朐衍的百姓不缺粮吃,让平原地区的百姓们不缺盐吃,不缺肥皂使用,让郡内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

他自己做到了北地郡的收支基本平衡,不够的地方也如实向咸阳打申请,秦王也会酌情给他批粮批钱,地方和中央,双方合作的非常融洽且顺畅。

堪称一段君臣佳话,能臣之楷模。

或许是上一任北地郡的郡守做的太好太省心了,让秦王以为,北地郡的郡守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对北地郡的关注,并不多。

有上一任那样有事业心的郡守,自然也也有王稽这样“有事业心”的郡守。

王稽来北地郡吃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敛财啊!

等他在北地郡敛够了足够的财物,他就可以回咸阳过富足日子养老了。

其实对王稽来说,只要他将敛财的这个度把握在一定范围之内,有上一任郡守打的底子在那里,轻易不会出什么纰漏的。

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应该去和匈奴人私下里做买卖,而且是盐和碱的买卖,而且,他还被栎阳商会给盯上了。

匈奴人为什么每年都要南下抢劫?是为了粮食吗?是为了财宝吗?是,也不是,其实粮食和财宝,除非是□□的时候,其他时候,草原上并不缺。

但草原上没有盐。

所有草原生物,不论是人还是牛马畜生虎狼等野兽生物,全部都不能缺盐。

缺了盐,那就等死吧。

虎狼可以通过猎杀其他野兽,从血液中获取盐分,人也可以,但牛羊等牲畜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人的需要。

所以,草原游牧民族南下抢劫,第一个目标是盐,第二个目标才是粮食和女人,最后一个目标才是财宝。

等中原民族有了铁之后,游牧民族要抢的目标就多了一个,现在因为秦国铁制品的高速发展,匈奴人已经将秦国的铁,放到与盐同等的位置了,也被列为必抢的目标之一。

从朐衍围绕盐碱矿开始建造工厂开始,上一任北地郡的郡守每年都发动北地郡的百姓们到朐衍的北面开始修筑长城,建设要塞。

目的就是为了阻拦不驯服于秦国的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人来朐衍抢劫。

如果匈奴人来抢,秦国的骑兵自然可以赶走他们,甚至将他们都杀死,但在赶走之前,这些匈奴人骑着马来去一通乱抢乱踏杀人放火造成的损失,就是赶走了,也都已经形成了。

而且,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所以,为了一劳永逸,上一任郡守还是选择从宁夏平原与大河交汇处的最西边,到东面的白于山,沿着草原的交界点,建造一条夯土墙长城,阻拦匈奴人的马进入朐衍。

匈奴人要想来朐衍买盐,必须拿着大量珍贵的皮毛和马匹来换,而且这个盐的出口是有定额的,卖完了今年的这个定额,就会关闭塞口,不再进行交易售卖了。

这就是对匈奴人的经济制裁。

北地郡郡守来的这一手,让匈奴人又爱又恨,又无可奈何。

秦骑兵太强了,他们匈奴人根本打不过,只能遵守北地郡郡守定下的规矩,老老实实的来换。

你看,赵国同样在北面防线建造长城阻碍匈奴人进犯,但匈奴人就敢去骚扰屯兵几十万的赵国,而不敢来抢只有一条正在修建还没有完工的长城,没有兵卒只有百姓的北地郡,这

就是差距了。

北地郡的长城,修了快十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完,除了工程浩大之外,就是老郡守爱惜民力了。

王稽来了之后,他比老郡守更爱惜民力,他不再修长城了,自然也没有妄自增加老郡守定下的盐的贸易限额,而是在还没有修完的长城豁口处,私自开了一个关口,私下里与匈奴人以高价走私朐衍的盐......和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