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493)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怎么说呢?

巴克特里亚原本是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这里有波斯文化的根基。

等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将巴克特里亚纳入版图之后,亚历山大大帝让希腊大贵族与波斯大贵族们两相结合,共同生育优秀的后代,共同统治这个由希腊帝国和波斯帝国糅合而成的新兴庞大国家——马其顿帝国。

虽然因为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没有确立继承人,发生了第一次继承人战争,然后亚历山大的部署塞琉古将中亚和西亚从马其顿帝国分裂出来,建立塞琉古王国,但亚历山大大帝定下的联姻政策却是被很好的执行且延续下来了,阿瑞斯就是两相结合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塞琉古王国成立之后,塞琉古一世更是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到巴克特里亚地区,所以,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特别严重,以至于后世在称呼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时候,前面还要加一个前缀: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在巴克特拉,到处都能见到希腊风格浓厚的建筑和穿着,就是,光膀子赤脚的男人和女人们特别多。

从秦国来的这些兵卒们,有很多老卒都是曾随白起和王龁来这边跑过马的,最远的曾经跑到了印度的孔雀王朝,换回来

了印度的短绒棉。

但他们在跑马的时候,一般都是沿着山脉和河流勘测地形,寻找行兵路线,也曾远远的望过这里人群聚居的城池,要说特地进入这里的城邦,与这里的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还真是第一次。

所以,第一次来到异国他乡做客的老秦人们,看到这里衣不蔽体的男人和女人之后,简直浑身的不自在,当然,天气闷热的也不正常,简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老秦人们不禁都对阿瑞斯送去了同情的目光,这样贫瘠落后的山地部落,要搁他们秦国那里,他们的大王早就想法子带他们去更富饶更适合定居的地方去生活了,哪里还待在这山坷垃地里就不走了呢?

这阿瑞斯,心心念念的都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只能说是真爱了,犬不嫌家贫呐!

秦峦因为跟阿瑞斯以及他带领的奴隶们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对阿瑞斯家乡的风貌也有所了解,所以他并没有表现的太过夸张。

秦峦他们来到巴克特里亚之后,除了帮助阿瑞斯抵御外族劫掠,平息西部的安息人(伊朗地区)的内乱和入侵,从他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权利之外,就是在寻找与西域、秦国连通更近更好走的路。

巴克特里亚东部是连绵的雪山(葱岭),秦峦知道,凡是高山连绵之处,必有峡谷或河谷流通外界,如果沿着河流和山与山之间的峡谷一直走,说不定就能穿越高山,到达山体的另一面。

另一面是何种地方谁也不知道,但是,从方向上来说,只要是方向是往东的,那么高山的另一面,就一定是秦国的方向。

聪明吗?

要秦鱼来说,老祖宗们聪明着呢,看看秦峦这个土著最简单的想法吧,他从东方来的,只要回头向东望,那就是家的方向。

只要他真的能将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在一年中草木最繁盛温度最高的时候沿着蜿蜒的河流穿越这座让人望而生畏的山体,他就会发现,对面正是昆仑山下的塔里木盆地,是他们出发的西域诸国——南国。

如果他在穿越河谷的时候在某一个岔路向北行走,就会到达大宛国,里面正有白起曾经在大宛设立的秦军驻点。

这一条三百公里的峡谷,后世有一个名字,叫做葱岭古道,唐朝的三藏和尚,就是在古印度

天竺国取得佛经之后,从这里抄近路回到大唐长安的。此后,这里成了陆地丝绸之路的另一条路线。

再后来,这条葱岭古道有了另一个教科书名字,叫做瓦罕走廊,这条走廊,将并不毗邻的阿富汗和华夏连接起来,大大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地理联系和文化联系。

秦人务实,不空想,行动力超强,秦峦作为一个老秦人,自然也有此优点。

他既然觉着葱岭可以穿越,那么在闲暇时间就会带着望远镜登高望远,寻找河谷道路,然后,带着人马亲自去穿行,寻找可以通行的道路,终于,葱岭古道还真让他给走出来了。

当他带着兵卒们走出河谷,来到昆仑山脚下,看到熟悉的戈壁荒漠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成功了。

三百里谷道路程,骑着汗血宝马,天亮出发,天黑就到了,如果徒步,按照晓行夜宿一天三十里的速度,也就十来天的功夫,就能从巴克特里亚回到西域南国。

于是,一条新的由秦人掌握的贸易古道展现在世人面前,不说能给西域和巴克特里亚带来多少贸易,至少,如果秦峦想回西域,想回秦国的话,不用绕行大宛和伊犁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