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504)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所谓的广谱抗生素,就是用蒸精油的密封铜器,去蒸馏捣碎的大蒜,从大蒜汁里蒸馏出高浓度的大蒜素。

用这种方法蒸馏出来的大蒜素,跟后世的精密制剂自然不能做比,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够用了。

这种高浓度的大蒜素,不仅可以用来涂抹在伤口上杀菌,它最大也是最广泛的作用,是作为口服药剂治疟疾的。

但经过医学院学生

多次试验过后,他们发现,生吃大蒜可以治疗疟疾,按照这样的推论来预测,喝下大蒜浓缩药剂的治疗效果,理应比生吃好几斤大蒜的效果更好才是,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秦鱼在听说了之后,建议他们去找当代扁鹊学一下人体五脏六腑的构造图。

人吃下的食物,是要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四道吸收消化功能的,大蒜素被人直接饮下之后,没有到达疟疾病发地肠道内,在胃里就被吸收了,自然起不到治疗效果的。

在弄清楚这些之后,如何让大蒜素去到肠道治疗病灶,而不是在胃里就被消化吸收掉,就成了一个高难度课题。

当然,这个高难度课题,在秦鱼提出的“胶囊”建议下,经过一次次的实验论证,最终定下以动物筋骨熬制的胶体包裹住一定量的高浓度大蒜素制剂,能顶住胃液的吸收,然后顺利到达肠道病灶之后在破开胶体,被肠道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过程很曲折,也耗费了不知道多少吨大蒜,但成果是喜人的,除了大蒜素之外,另一种治疗疟疾的良药,青蒿素也被蒸馏出来,与大蒜素一起,成为了秦国军队和地方官署,必备的良药之一。

除了大蒜素和青蒿素这种广谱抗生素,秦鱼敢来南越的最大倚仗,其实是葡萄酒石。

葡萄酒石,可是治疗血吸虫病,而栎阳,从秦鱼发现了葡萄,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等白起从西域带回来新的葡萄品种,和随着西域郡的开发运作,如今的秦国,上到贵族下到平民饮葡萄酒,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了。

葡萄酒多了,葡萄酒石也就多了,在医学院验证过葡萄酒石对治疗南方的水蛊病有奇效,秦国的葡萄酒石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药品,百姓每年拿着上好的葡萄酒石送去当地官署,能为家中换来不少钱粮呢。

有了治疗疟疾和水蛊病的特效药,秦鱼在百越之地,畅行无阻,都不用他特地去召集,只要将他手中有神药的消息放出去,那些听说洞庭来了新封君的越人们就纷纷从山林中走出来,前来拜见新的主人。

想从秦鱼这里获得神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洞庭郡的属民,他这个洞庭封君,才有责任和义务保住他们的性命。

在此条件下,大部分部落都表示了效忠,但也有一些顽

固的部落,则是远走洞庭平原以外,进入了山林的更深处。

山林的更深处并不是只有大山的,在各大小山体之间,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盆地,这些盆地,足够一个小部落生存了。

秦鱼对这些远走的部落并不在意,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不能驯服,他们想留下来,秦鱼还不要呢。

就这样,洞庭的第一批属民算是齐全了,不多,也就一万多人,但就目前来说,也算够用了。

既然人有了,生产建造自然要搞起来。

秦鱼和蒙嫣和站在船头甲板上,老远就看到了湘水岸边忙碌非常的工地。

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末,在秦国腹地,这个时候,该是在田间劳作的人们收拾好农具归家用夕食了,不过,在这里,才是做工的工人们出来工作的时候。

湘水岸边,到处可见高大的引水水车,和一般只出现在攻城器械中的大型滑轮吊杆、机械盘索。这些器械,全部都是由钢铁和大木合造而成的,将齿轮和轴承应用其中,可以灵活的转头吊钩,勾着用手腕粗的吊索吊着的装满大石和沙土的藤筐、木箱,来来回回的将它们填充到水岸边的工地去。

工地上,四散着有一人推的独轮车,也有牛、驴子和骡子拉着的两轮、四轮车。有了驴子,有了马,骡子这种既有耐力又温顺(没有生育能力)的牲畜劳力自然而然的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百姓家中心向往之的畜力帮手了。

光着膀子的汉子们,推着车、赶着牲畜,挥着铁锨,甩动汗水将这些吊轮吊来的砂石按照要求平整填好,然后等着监工来验收,验收合格之后,他们才会进行下一个步骤。

这些被秦鱼征来的越人青壮们在按照他的要求建造码头。

而那些拿着比例尺和书册的监工们,则是秦鱼从咸阳和栎阳带来的墨家子弟,他们目前要负责好长沙城的基建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