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652)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他现在,居然觉着这等可以饱腹的吃食,只能算是清汤寡水了?

真是,什么时候,他这受了半生苦的舌头,养的这样刁钻了?

莫牍曾是赵军卒,还在受秦军看管近三年时间,其实对军中事务,是比较熟悉的。

比如眼前的这些受伤的军卒们,若是条件允许,是要另辟军营,重新分管的。

或者干脆就留在附近空荡荡的民居中,让他们,自生自灭。

大军要开战,要行军,是留不下拖后腿的伤员的。

莫牍虽然不知道秦军中是如何安置这些伤员的,但是,他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是他自己的情谊,即便与秦军法不合,秦军自己就会拒绝的。

莫牍对小吏三力道:“大人若是不嫌弃,在下乡里间,还有几间

空置房舍,家中也颇有余资,可代为照顾受伤的弟兄们。”

小吏三力眼睛一亮,继而又光亮消失,道:“你虽是好意,但你不知,军中伤员并不止眼前这几个,你能代为照顾眼前的几位,却是顾不了所有的伤员,不妥,不妥。”

莫牍一听有门,小吏三力只说他没有能力照顾所有的伤员,并没提这会触犯秦军法,就是他提出的建议可行的意思。

莫牍笑着对所有看过来的伤员道:“君等有所不知,十里乡对面,就是秦国的三泽县,这位三泽县的成县令是个仁人志士,想来,他会妥善安置君等的。”

三泽县?

小吏三力犹豫了下,还是道:“我知你是好意,但将军乃是高瞻远瞩之人,他既没有安排三泽县来接收伤员,想来是有何不妥之处。”

莫牍白了脸色,忙道:“是我鲁莽了,不该多此一举,给诸君招祸。”

秦军军法严明,只能听命行事,他方才凭着一腔意气给人乱出主意,确实不妥。

小吏三力却是安慰他道:“你也是好心,无妨,无妨。”

其他伤员也都笑将起来。

莫牍摸摸脑门,憨厚笑道:“既然不能接诸君到家中修养,可我家中还存有些许治疗金创、打虫、发热的药物,诸君可派一人随我去家中取来自用。”

在秦国,治疗金创、打虫、发热的药物,尤其是给小儿打虫的药丸,早就制成成药发放各乡里药房,允许百姓自由买卖了。

小吏三力有些心动了,药物这东西,在哪都是稀缺资源,能多备一些,自然是好的。

可别小看那给小儿打虫的药丸,也不知道这里面配方怎么就那么神奇,他们这些军中之人隔上几天吃上一颗,可以治水土不服,若是喝了不干净的水拉肚子,吃上两颗,也能打虫救命。

小吏三力虽然意动,但也不敢自作主张,需要向他的顶头上司军尉禀报。

管伤兵营的军尉是位女郎,名叫胡杨。

军尉胡杨不仅是军尉,她还是一位军医,出身渭水学宫医学院。

小吏三力将莫牍所说的话,包括想要接伤兵去十里乡养伤的建议都事无巨细的给胡杨说了一遍。

三力作为一个军役小吏,他是听命

的一方,一些军中事务他无权知道,更不懂。

但胡杨是军中高级军尉,能参与将军制定作战计划的那种。让她来暂管伤病营,是因为她身怀医术,能最快最妥善的做好总领,带领手下低级军尉小吏们尽力救治伤员,做到少死人。

残了都不要紧,秦国并不缺几口残疾伤兵的饭吃,主要就是少死几个,能少发许多抚恤金呢。

为什么不横跨十里乡和三泽县之间的直道,直接将伤员送往三泽县安置呢?

一个是军中无多余的人来做此事,光牵制赵军里外三十万大军,蒙骜将军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在赵军的眼皮子底下大老远的运送伤员呢?

运送一个伤员,就算是用车拉,也得至少出一辆板车、一头大青螺、一个赶车人吧?抬就更不可能了,至少两个人,才能抬走一个伤员呢。战场离三泽县看着不远,但一个来回,也至少要两日,其中变数,实在是太大了。

军中对此安排是,尽量用药物救治,然后养上几日,让伤员自己结伴回河内,到了河内指定地点,自有军役和军医们接收他们。

另一个阻止秦军向外运送伤员的原因,就是赵军对秦军的封锁太严密了。

这里是赵国的都城范围之内,都城邯郸周围,具是护卫邯郸的城郭和壕沟、长城,以及邬堡。

表面上看着战场和三泽县之间只隔了一条秦直道,但若真要跨越这条直道,那绝对将是一场鏖战。

莫牍活动范围有限,他以为自己的十里乡周围静悄悄的,就以为十里乡和三泽县只有一条直道相隔,殊不知,在莫牍看不到的地方,是真的有很多赵军布下的防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