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724)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秦鱼笑道:“如今渭水学宫中,有赵国的官员,魏国的谋士,楚国的巫医,齐国的名士,燕国的武士,韩国的公子,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他们并不为秦国出仕,仍旧能从学宫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扬名立万,为什么不能多君一个呢?

君如果有所顾虑,那么,贵国的荀卿子现为学宫祭酒,赵国曾经的相邦虞卿现在就学宫闭门著书,大夫楼缓更是在学宫里起了一座独门别院......他们都能在学宫栖身,君为何不可?”

廉颇大惊失色:“什么?虞卿那老匹夫竟然躲在秦国的学宫中?!”

他以为虞卿早就不知道死在那个犄角旮旯里了,原来竟是躲藏在学宫中著书!

秦鱼正色道:“渭水学宫,不仅是秦国的学宫,更是天下人的学宫,学宫里聚集了天下贤才,他们或许心不在秦,但他们仍旧可以凭借自身才华扬名天下,造福各方百姓。我秦国并不挑剔人才的出身和过往,虞夫子当年可是奔走各国联络抗秦的大忙人,六国闻名,他愿意携带毕生著作来秦,我学宫大门就会为他敞开。”

“廉君,你若是愿意来秦,我国学宫大门自然也会为君开启!”

秦鱼一番话令廉颇动容,其实,他心中是相信秦鱼所说的,因为他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父母妻子兄妹全家上百口人都受俘在咸阳,他一人却理直气壮的在赵国为将为官,也不见秦国对他做些什么,反倒善待他的家人。

但是,真的可以选择秦国吗?

不,他是老将,他与秦国作战几十年,他不能晚节不保,临老了竟然要逃亡到秦国。

他原本就是打算去魏国的,楚国也可以,不能是秦国。

廉颇失神沉思,或许是他饮了太多的酒水,也或许是他年纪实在是大了,又经受了马不停蹄的奔逃,身体承受不住,一时间竟倚靠着凭几打起了瞌睡,没一会就鼾声震天了。

秦鱼:......

行吧,既然抹不开面子,那就跟黄歇一样,一起跟他回秦国吧。

倒不是秦鱼非廉颇不可,他纯粹是见不得征战老将晚景凄凉,廉颇这个年纪,已经是非常高寿了,他逃亡国外,很可能活不了几年就会客死他乡了。

唉,赵王偃真不是个人,活该赵国要被他秦国灭喽!

秦鱼又让人给廉颇灌了一杯安神酒,让他好好的睡,然后令人将他搬上马车,令人看顾好了,才对廉颇的家宰道:“去告知你家府兵,都追随信平君去秦国吧。”

家宰哆哆嗦嗦的腿都要站不直了,秦鱼和廉颇交谈的时候,秦鱼身边有不止一个侍从伺候,廉颇身边自然也有,家宰就是那个跟随伺候的人。

方才秦鱼和廉颇的交谈他在旁听的一清二楚,廉颇根本就没答应要跟秦鱼去秦国。

这,这......

家宰吓的就要翻白眼了,他此时此刻非常很想跟廉颇一样睡死过去。

秦鱼安抚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放宽心,信平君活了八十载,什么没见过?你听令行事就行了,去吧,两刻后启程,莫要耽搁。”

家宰无法,只好按秦鱼说的话去做。

此时他不答应也不行了,他真怕一个不小心就脑袋搬家,倒不是怕自己脑袋搬家,而是怕廉颇在睡梦中脑袋搬家喽。

就这样,秦鱼带着长长的队伍蜿蜒朝秦国的都城咸阳而去。!

第229章 设六郡

秦鱼入咸阳正是秦国秋收的时候,目之所及,沃野千里,片片金黄,处处清香,让身处其中之人心旷神怡。

从泾水开始的郑国渠今年开春就已经开始修建了,等渠开通之日,就是关中再也不愁粮荒之时。

因为这次是打了大胜仗归朝,秦王政早就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口等待迎接,宽阔的道路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群众。观其容颜,高昂头颅神色自豪者非老秦人莫属,一脸丧气神情愤懑不敢言的定是六国之人了。

其实还挺好分辨的。

坐在王驾上,秦王政见秦鱼频频往外探寻,就玩笑问道:“叔祖出战十一旬,归来可有发现咸阳有何变化?”

秦鱼也笑答道:“百姓更加荣耀了,这是大王民心所向的见证啊。”

一国君王是不是受百姓拥护爱戴,用眼睛看就能判断的出。

秦王政笑道:“这都是叔祖的功劳,政坐享其成而已。”

秦鱼正色道:“大王莫要妄自菲薄,若不是有大王统御朝臣安稳后方,此次秦国在东、南多方作战,绝对不会顺利。”

秦王政开心的笑了起来:“能得叔祖夸赞,政心甚喜。”

秦鱼也笑了,拍拍秦王政的手臂,发自内心的道:“你本来就很优秀。”

“对了,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我已经替你向齐国求亲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