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126)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又开始哭了。

秦艽连忙又劝了几句,开始说她的治疗思路。“一般你这样的情况,是以补益肝肾、促进卵巢功能恢复为主,但这类补肾的药物都比较贵,我打算从心论治。”海狗鹿茸虫草即使在后世也是榜上有名的名贵药材。

“啥意思?”

“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那咱们就从强心开始,一旦心脉通,心血足,心气旺,连带着胞脉也能强盛起来,带动萎缩的胞宫恢复生机……”算是另辟蹊径。

在传统中医的思维里,肾虚就该补肾,尤其是早衰病人一旦上了补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现实是病人既没钱又没时间,连拍张B超确诊一下的条件都没有,她就必须改换思路,来个曲线救国。

在她耐心的解释下,张月红虽然还是似懂非懂,但她知道,小秦大夫这是在帮她用最少的钱治病,起身又是感激又是感动,“哪怕这病治不好,小秦大夫也是我的恩人。”

秦艽于是开了一首调心汤,里头都是丹参、郁金、百合、五味子等益心养血的药物,价格不贵,关键是在卫生所就能配齐。

张月红拿着方子去药房付钱,等着抓药,秦艽这才发现,下午班都开始了,自己还没吃中饭。

幸好,诊室里有几颗糖,她先含上一颗,食堂这个点肯定已经收摊了,只能回家去吃。

天气渐渐转凉,秦桂花已经种下不少白菜苗和花菜苗,更不用说到处都是的胡萝卜皮牙子,第一年种也不分节气,啥都种点试试看。

果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秦艽可不会委屈自己,摸出俩鸡蛋,放点猪油煎得金黄焦香的,就着剩下的猪油炒个土豆丝,再下一把面条,来一碗乱七八糟面。

嗯,当然不能少了灵魂油泼辣子,昨儿奶奶拿着粮本去把一家子的食用油都给领回来了,晚上顺带炸了一罐辣椒油,吃面挖一勺,连汤都是又红又香的!

这边刚吃上,隔壁就传来吵嚷声,秦艽端着碗,猫到后窗看热闹。

今儿的主角不是别人,依然是刘宝珠和赵青松。不过,这一次的导火索不再是生孩子的事,而是刘寡妇病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念自己最疼的孙女宝珠,拍电报来让她回去一趟,结果赵青松以他要出差,孩子无人照顾为由,不让她回去。

刘宝珠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跟奶奶也是有感情的,弥留之际最后一面,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该回去。

赵青松连这种大事都以自己利益为重,她长期积攒的怨气自然也就爆发了。

秦艽感慨着,吃完面,洗了碗,听见隔壁还在吵,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思,得赶紧上班去。

钱主任知道她中午为了看病一直没吃上饭,现在迟到也不会说啥,“来了?”

秦艽自顾自的在他对面坐下,泡上一杯茶,悠闲自得。

“听说你的执业医考过了?”

秦艽点点头,不知道他为啥问这个,本本都拿到了。

然而,也没等来钱主任的下文,他沉吟片刻又背着手走了,胳肢窝底下夹着报纸,不知道要去哪个旮旯里睡觉。

秦艽这人有个好习惯就是想不通的事情就不钻牛角尖,她趁着没人,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张月红的病案,总感觉这个病案很有价值,需要好好记录下来,以后研究研究。

这是她碰到的第一个早衰病人,确实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现代医学对这类病人基本都是激素治疗,她想尝试一下在不使用任何雌激素孕激素,也不使用任何补益剂的前提下,经济实惠的纯中药能不能治好。

*

时间一晃就到周末,难得能休息一天,天气也凉了,秦艽打算进城看看能不能买点棉花或者扯几米条绒,给家里人都做件新衣服。

大姐来到这边好几年,也还没置办过新衣服,她就想顺带做了。

毕竟大姐现在虽然不回家吃饭,但她每个月的工资大头都交给奶奶保管,美其名曰生活费,其实是怕她们人多不够吃,补贴她们呢。

刚走到家属区门口,那里有个简易的中巴车站牌,每天早上八点有往返于镇上和厂区的车子,她拿着工作证能免费坐。

“哎呀来娣等车呢?”秦艽不用回头也知道这声音是谁。

刘宝珠穿着件碎花衣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则是搂在赵青松腰间,双腿晃荡着,高兴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

她能不高兴吗,现在赵青松升职有望,又经常回家来,男人孩子热炕头都有了,再一看秦艽每天灰头土脸上下班,还经常一忙就连饭都吃不上,她心里就得意……嗯,最近还有个更得意的事。

她的手,下意识摸向小腹。

她的例假本应该上个礼拜就来的,到现在推迟好几天了,本来两口子没少干炕上的事儿,她能不往那方面想吗?一想到自己有了和赵青松的孩子,以后就不用再小心讨好赵海洋赵海燕,心里就别提多痛快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