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79)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秦盼补充,“上面半截是白色的,下面半截是绿色的,应该是油漆吧,对吧三姐?”

秦艽看着她们亮晶晶的眼睛,心里说不出的开心,这样的刷漆方式在后世其实算很老土的,但在这个年代却很潮流,要是再住进楼房,再浇灌上红白雪花一样的地板,那更是家属院中的高配,值得炫耀很多年的!

祖孙三人连忙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中午贺连生回来问她们要不要去采买东西,自己正好要去镇子上买点材料,秦艽连忙跟他坐车去。

以她的速度,从家属区到冷河镇走路得二十分钟,但开车五六分钟就到了,“走,去冷河边的黑市,不去百货商店。”

“你知道黑市在哪里?”贺连生开车的手依然稳稳的,眼睛则是通过后视镜不动声色的观察她。

秦艽心说自己上辈子来过几百次,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嘿嘿,我也是听我姐说的,她说那边东西虽然贵点,但不用票,我们刚来,也没那么多票。”

忽然,原本疾驰的车子缓慢停下,男人从前面递过来一个卷卷。

“这什么?”

“你先将就着用,不够的待会儿回家再说。”

秦艽打开一看,居然是两张崭新的大团结和一些粮票肉票之类的,她现在还没开始领工资,还真搞不来这些票证,顿时眉开眼笑,“好嘞,先帮你收着。”

好男人第一步,家用上交。

冷河镇皆因这条冷河而得名,这里位于广袤的高山平原与戈壁滩交界处,本来应该是寸草不生的,可据说清朝末年一家为了躲避战乱的人在大漠里走了十几天,眼看就要弹尽粮绝的时候,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片绿洲,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走近一看不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居然还有一条冷冽的流着蓝色河水的河流,而河流的上游居然可以追溯到几百公里外的连绵不绝的雪山。

当年那家人就此住下,又陆续收留了几家逃荒的,一来二去适龄男女互相结婚,人口不断发展壮大,就成了最初的冷河镇,后来民国年间逃荒人数继续增加,镇子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后军垦兵团的加入,更是让这里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地方。

看着四周都是荒地,但镇子和冷河流域两旁却绿树成荫,秦艽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此时冷河边的大柳树下,已经坐了不少兜售东西的倒爷,一个个大热天的穿着大棉衣,袖着手,很明显是里头藏了东西,看见他俩进去,先是警惕的看向贺连生,大家彼此交换眼神——这小子应该是个当兵的。

但当兵的也要过日子,很多买不到的东西都得找他们,所以大家也不排斥,观察一会儿见他没有掏证件吹哨子,估计不是红袖章,这才主动凑过来,“哟,兄弟,准备淘换点啥?”

来的路上小秦同志就已经说过想买的东西,贺连生直接问:“木板、钢板、螺丝螺帽。”

倒爷顿时眼睛一亮,“哎哟兄弟你这都是硬货啊,啧啧……难搞。”

见贺连生皱眉,他又连忙说,“但你找我就是找对了,我这里有上好的老榆木,南边来的,打家具最是好看耐用。”这一看就是刚结婚或者准备结婚的小两口,买木板绝对是打家具呗。

秦艽知道他说的“南边”就是石兰省南部,那边深山老林多,土壤肥沃,树木种类和品质都非常好。

贺连生见她神色似有满意,这才开始说自己对数量品质的要求,完了问他多少钱能拿到。

倒爷摸着下巴,“至少这个数。”他伸出食指和大拇指。

贺连生皱眉,“八十太贵,最多六十。”

秦艽挑眉,没想到他居然会砍价!

以前买鱼买鸡总是比她买得贵,她为此没少数落他,可他却说她白天做手工活太累了,早上就多睡会儿,他上班顺路经过菜市场买了就是,也贵不了几个钱,可现在看着怎么还挺会……过日子?

倒爷嘴唇颤动,心说这当兵的砍得也太狠了,“你们要的老榆木多,还有那么多钢板螺丝螺帽,六十我是真拿不到,大兄弟你就给我留条活路吧,大家都是在外讨生活的,都不容易……”

看着他苦巴巴的脸,秦艽都差点要松口同意了,八十块虽然多,但她去年卖药材攒了两百多块,实习期基本没花多少钱,也没租房子,拿来买点家具她也能接受。

毕竟,家,就是要让自己舒服的地方嘛。

然而,贺连生却不为所动,低低的说了一句什么,倒爷立马脸色一变,“成,六十就六十,明天早上八点,还在这个地方,你们来拿。”

直到走远,秦艽才好奇地问,“喂,你刚跟他说啥了?”怎么感觉老贺有亿点点腹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