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485)

作者:喵星的哈士奇 阅读记录

四阿哥低下头:“儿子也是学着当初阿玛教导我们兄弟的法子。”

康熙抻着脖子看向坡下的几个孙子,见他们装模作样地欣赏着牡丹,却时不时地自以为没引起他人注意地往殿里探探头,就不自觉露出了笑容:“小记终究是小道,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还是应以研习治国策论为要。今日难得见到他们一次,且让他们上来,让我考校一番。”

四阿哥略带苦恼地皱着眉说道:“儿子和兄弟们得阿玛教导,不说像阿玛一般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好歹也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儿子这几日带这几个小子上课,原以为能如阿玛一般,也教出几个博学多才的儿子来。谁知儿子竟连阿玛教课本事的十之一二都不及,实在不是教孩子的料。如今这几个小子被儿子带的,居然只能囫囵背几本书,还背得磕磕绊绊,更别提什么治国策论了。一会儿还请阿玛手下留情,别给他们出太难的题,多少给儿子留些面子。”

说完,就让人叫弘时三人进殿。

弘时、弘历、弘昼三人按排行依次走进大殿,向坐在上首的康熙行了跪礼。康熙叫起后,三人又向自家阿玛拱手行礼。

礼毕,并排站着的三个孩子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康熙。

康熙笑呵呵地将三人挨个看过,说道:“弘时比过年时高了不少吧?弘历和弘昼倒是没怎么长个儿。”

弘时激动地脸都红了:“回玛法,孙儿比今年过年时高了半个头呢!”

弘历拱手回道:“阿玛曾说过,学了骑射之后个子会长得快些。孙儿和五弟月前就开始学骑马了,想来再练上一段时间,便能快快长高了。”

一向胆大活泼的弘昼此时竟然有些害羞,只应和着点点头,没有说话。

“好,好,”康熙又说道:“咱们满人是在马上得的天下,这骑射的功夫绝不能荒废了。骑射重要,学业也不能怠惰。今日难得,我便考校你们三人一番。”

弘时拱手大声回道:“请玛法出题。”一副来者不拒的样子。

四阿哥端起茶杯,掩饰住紧咬的牙关,心里顿时有些后悔自己昨日安排弘时也一起来向康熙“展示”的决定。

可是他也没办法了,自己膝下就这么三根勉强算是长成了的“苗苗”,最小的弘昼是个不学无术的,若再不让弘时来,弘历便只能“一枝独秀”,那也未免太显眼了些。

四阿哥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他的长子今日脑子能清醒一些,懂得“适可而止”。

康熙今日原本的计划中,并不包含考校孙子这一项,是以也没有提前准备什么考题。虽说他本人博闻强识,随便动动脑子就能想出无数的题目来,但他不了解底下这三个孙子的课业到底学到了什么程度。若是题出得难了,三人答不出来,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

再者,考虑到三个孩子的年龄,他们各自课程的进度很可能并不相同。若真要考出他们的真实水平,那就不能只出一道题图个省事。

他今日是来游园放松的,既不想让自己累着,也不想让儿孙不痛快。

斟酌了半响,康熙决定还是按照儿子的建议,直接让三个孙子背段书了事。

“你们三人一起,随便背篇文章吧,一人背一段,商量一下谁先来。”

弘时抢先大声回道:“孙儿年长,四书五经学得比弟弟们多,恐弟弟们尚有未学到的,就不背这个了……月前邬先生教了孙儿们《道德经》,背这个正好!”

康熙微微点头,尚不及说话,就听弘时大声背道:“道可道,非常道……”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弘昼歪头看向弘时,刚要张嘴说些什么,见旁边站着的弘历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便又闭上了嘴,垂着眼睛看向地面。

弘时还在背,四阿哥却慢慢蹙紧了眉头。

《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弘时三人一起背诵,每人背个二十七章即可。如今弘时已经背完了前二十七章,该换弘历或者弘昼接着背,但他却没有停下来。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勿……勿……勿……骄?果而勿……勿……”

弘时额头慢慢冒出了汗珠,他“勿”了半天也没“勿”出后面的句子。

四阿哥的脸色已经开始不好了。

一篇文章,自然是开头比后面的更容易背。弘时作为兄长,不让弟弟们背开头,自己仗着排行抢了先不说,背完自己的,还去抢本属于弟弟的部分。

若说他有真本事,能一气背诵整篇文章也就罢了。可如今还没到一半,他就已经背得磕磕绊绊、颠三倒四,明显是背不到最后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