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112)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可他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值得他们冒险下手的地方?

犯下这么大的罪行,对方又是如何脱身的?

这些小说里均未提及,顾淮为他收尸以后也没有进行更深入地调查。

此刻他死亡的真相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纱,好像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

1974年1月1日,下了许久的雪终于停了,天空难得放晴,辛勤工作的人们脸上也有了笑容。

更值得高兴的是,今晚河洛大剧院将举行一场新年演出。

这次演出面向全市观众,预计进行三天。可还没过晌午呢,三天的票就全都卖光了,观众们的热情可见一斑。

为了这次新年演出,文工团特地对节目进行了一个整改。

歌唱队把合唱改成男女对唱,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戏曲队则做了一个曲艺大串烧,短短十分钟的表演里可以看见三四场戏,老中青三代花旦、生旦净丑争奇斗艳。

总之节目十分新颖,绝对值得票价。

除了陕甘煤矿文工团参加以外,还有河洛市第一小学,第一中学以及几个厂的宣传队,零零总总凑了有十个节目。

有过几次大型节目演出的经历以后,文工团众人对于今晚表演可谓是信心十足,一大早就来到了剧院进行彩排。

一下子来了上百个表演者,剧院后台被挤得水泄不通,又因为多了不少学生,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前面舞台也是几分天下,各团体各自忙着自己的节目彩排。

舞蹈队排练的《白毛女》是春节汇演的秘密武器,所以这次新年表演的节目依然是《红色娘子军》练兵舞的选段。

这场舞宋知时跳了不下数十遍,简单地走了个过场就下来了,把场地让给更有需要的人。

接替舞蹈队场地的是河洛一小三年级的学生们,他们表演的节目是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曲子创作于四十年代,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省涞源县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歌词深情饱满,赞颂了王二小聪明机智,跟敌人斗智斗勇最后慷慨就义,而后传唱至今。

孩子们的童声真挚而又情感充沛,加上曲子本身就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

一曲终了,大家都被这位为国捐躯的小英雄的故事感动,台前幕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宋知时注意到前排不少观众不但热烈鼓掌,嘴里还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可见他们都是来陪练的家长。

先前下乡演出的时候,宋知时就有想提议开少年班,选拔种子选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展开。

但是今天看见这些家长,宋知时的心思又被勾了起来。

看来不管在哪个时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都是不变的。

有期待就好,他就怕没期待呢。

如今的他们不过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有呢?

想到这里,宋知时直接去后台找到了李逢春。

宋知时虽然认了朱芳婕做老师,但对方毕竟也是他的顶头上司,那李逢春就是上司的上司,他这一行为属于是越级打报告了。

但宋知时并不担心,他知道没有好的苗子这件事一直都是朱芳婕的心病,所以他这一行为不但不会遭到猜忌,反而会获得她的认同。

李逢春原本在跟剧院的领导交流感情,一听说宋知时要找他,赶紧把他拉过来一道交流。

在他眼里,宋知时已然是他们文工团隐形的台柱子了。

好不容易送走剧院领导,宋知时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李逢春听完以后,久久没有说话,反倒是问了一句:“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

宋知时诚实道:“是我自己想的。”

李逢春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小郑,去,把朱队长李队长崔队长,还有各组的组长都叫来。”

他吩咐下去不久,三位队长领着组员就都到了。

“小宋,把你刚刚的想法再说一遍。”

宋知时便把刚刚的话复述了一遍,随后附上他观察到的众家长的表现。

“……我觉得如果咱们可以开展少年班,这些家长一定会报名。”

只是他这提议刚说完,众人脸上就五彩缤纷的。

李明惠作为戏曲队队长,她深知童子功的重要性,对于宋知时的提议,她举双手双脚赞同。

朱芳婕也是,她俩向来是一条战线的。

崔大副其实也有点意动,先不说此举可以优先挑选好的苗子从小培养。就说刚刚小朋友的表演,他也看见了,如果成立少年班,他们队最少可以多出一个节目。

扩大歌唱队,一直都是他心中所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