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123)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多亏了周团长和几位分团长,要不然哪有咱们的今天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深以为然。

说话间众人已经到了食堂,李小乙告诉宋知时,文工团一共有三个吃饭的地方,一个是食堂,一个是外面的国营饭店,还有就是天桥下有一些小馆子。

“这一楼就是给咱们吃的,三楼是领导吃的,如果想在二楼吃,那你就得有……”李小乙做了个揉捏的动作。

宋知时秒懂,看来不管在哪里,不管在哪个时代,有钱的永远是大爷,永远可以享受最好的服务。

李小乙带着宋知时拿粮票兑换了餐券,再去窗口打菜。

省文工团地方大,人也多,饭菜口味选择上也更多样化。宋知时就选了比较简单的清炖豆腐汤和泡馍。

一群人占了好几张桌子,热热闹闹地聊起来刚刚未完的话题。

突然,有个姑娘问:“诶,你们说今天虞师兄会来吃饭吗?”

虞师兄?

宋知时埋头吃饭,耳朵却竖得高高的。

“虞师兄哪能来这里吃饭啊,牛团长把他护得跟眼珠子似的,肯定有单独的小灶啦。”有人开玩笑道。

宋知时敏锐地察觉到身旁苏明珠挺拔的身姿有一瞬间的下沉,这是放松身体的表现。

虞师兄这三个字仿佛是什么香饽饽,一下子牵动了所有女同志的心。

“听说这次劳动节,虞师兄有单独节目呢。”

“这就报上去了?我怎么听说团里准备送他去首都学习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把宋知时的好奇心吊得高高的,他忍不住推了推李小乙问:“小乙,这个虞师兄是谁啊?”

李小乙说:“哦,你问虞师兄啊,他叫虞兰疏,是曲艺团牛团长的得意弟子,是咱们团所有女同志梦中情人,一个个五迷三道的。”

梦中情人?

虞兰疏?

这个名字好耳熟啊。

正当宋知时绞尽脑汁想这个名字的时候,苏明珠已经耳尖地听到了两人的谈话。

“不许你这么说虞师兄。宋同志,我跟你说,虞师兄是我们团的金字招牌,还是我们团的一枝花呢,大家对他都是敬仰之情,才没有李小乙说得那么龌龊。”

宋知时哭笑不得:“一枝花?形容男同志?”

苏明珠把宋知时上下打量了一番:“如果你留在我们团,说不定可以成为第二朵。”

宋知时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他可不想成为什么团花团草。

“而且他今年才19岁,前途不可限量。”说到这里,苏明珠的话里带着浓浓的钦佩。

“19岁?那他还是你们的师兄?”

“哦,我们这些字辈可不是按照年纪来排的,虞师兄虽然年纪小,但是入团早,我听说他13岁就入团了。”

“说起虞师兄,他可不得了,他爷爷可是……”李小乙声音更小了,说到后面直接凑到宋知时耳朵边上了。

“是京剧大师虞庭生。”

宋知时微微讶然,心道这文工团还真是卧虎藏龙,他以为自己已经是出身不凡,没想到还有更出色的。

虞兰疏的名字他确实听过,但虞庭生的大名才是真正地响彻华夏。

虞庭生的父亲是当年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演变为京剧的奠基人之一。

虞庭生在虞老爷子的成就上,更上一层楼。

在京剧早期,青衣、花旦界限很严,但虞庭生戏路很宽,花旦戏外,兼工青衣和昆旦。

四十年代中后期,虞庭生曾多次出访东亚,南亚,欧洲,美洲,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戏迷遍布全球。

后又担任华夏京剧院院长、华夏戏剧家协会主席,被称为华夏“四大名旦”之首。

可惜好景不长,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虞庭生在运动开始没多久就被打为左派,后积郁成疾,现如今已经过世了。

到虞兰疏这一代,算上虞老爷子,可以说他们家已经传承四代了。

这时,有人喊了一句:“诶,你们看谁来了?”

“是虞师兄来了——”

食堂大门被打开,背着光影走进来一少年人。

入眼的是一张美得颠倒众生的脸,容颜透明似水,又清冷如冰。一双狭长的丹凤眼,浸透着一股疏离,可美目流转间,又让人觉得含情脉脉。

他就连走起路来,都与旁人不同,不紧不慢,自有一番风情在其中。

宋知时对自己的外貌十分自信,比起眼前这人,却觉得远远不如。

刚刚苏明珠所言,竟是半分也不虚。

如果说姚思雨是绵绵的细雨,那虞兰疏就是那山顶上的清风,和煦却又带着凛冽。

对于食堂的窃窃私语,虞兰疏似乎若有所觉,打了饭便离开了。

直到连背影都看不见了,众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过神,一时间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