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148)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不过宋知时也没把话说死:“前途无量也得看怎么培养,文工团是要考试的,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要求,你们之后也得送妞妞去上学才行。”

顾淮夫妇连连点头答应,把宋知时的话奉为圭臬。

如今在场唯一不高兴的那就是李凤仙跟李金生夫妇了,她们自认宝贝孙子儿子也不差,怎么就被一个女娃娃给比了下去。

可上午才阴阳怪气说了人一顿,现在要宋知时给她宝贝孙子看一看,李凤仙还真拉不下脸。

不过李凤仙拉不下脸,张翠翠可不会,她可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跟儿子的前途不过去。而且她跟宋知时本来也没什么矛盾,何必为了婆婆把两人关系闹僵呢。

一时之间,饭桌上人心各异,好好的一顿午餐吃得人心里五味杂陈的。

宋知时出了口恶气,心里也爽了,不想让他吃好饭,那行啊,所有人都别想吃好了。

午饭过后,顾淮拎着一众礼物,把宋知时带了出去。

“咱们去哪?”

“去我叔公那里拜个年。”

这次出门,宋知时再一次体会到了顾淮的好人缘。

一路上跟他们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对顾淮。宋知时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比顾淮年纪大的,基本叫他老二,跟顾淮平辈的,则戏称他为顾老二,比顾淮年纪小的,基本都叫他二哥或者顾二哥。

好像除了顾家那些奇葩家人,村里人其他人都蛮友好的。

还有一件让宋知时想不通的事情。昨天刚来村里的时候,他就感觉顾家村哪里有些违和,可要他说又说不出来。

现在天光大亮,再仔细看看,他才发现违和感在哪里。

之前他去凌家村的时候,那边的房子基本都是黄土搭建而成的,而顾家村的房子却用着上好的青砖,你要说一两个富户是青砖也就算了,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砖房,看起来富裕得很,跟他下乡演出去的其他村落完全不一样。

走在路上,顾淮跟他提起了这个叔公。

对方是顾家村为数不多跟他俩一样结契的家庭,两位叔公都已年逾六十,相伴了几十年,感情甚笃,他们是从小对顾淮最好的人。

能让顾淮这样反复交代的,那他们对顾淮的意义肯定不一般。

宋知时跟着他到了村子中间一户人家。奇怪的是,人家都是青砖做的房子,而他家却是低矮的泥坯房。

叔公家的院子和顾家差不多大小,收拾得非常整齐。院墙里堆着一捆捆地柴火和秋日收的苞米,院子中间有个压水井,旁边放着张小石桌。

顾淮带着宋知时进院,一只花色土狗摇着尾巴跑了出来,从它对顾淮非但不怕反而迎上来的态度能看出,彼此是很熟的。

这时一个男人从房里走出来,他看见顾淮惊喜道:“二哥!你咋来了?我听人说你回来了,可是昨天太晚了就没去看你。”

“嗯。”顾淮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这位是宋知时,你别叫他嫂子,喊他宋同志就行。”怕宋知时尴尬,顾淮索性什么都帮他说了。

“行,宋同志你好,我叫顾山,是二哥的发小。”顾山热情地朝着宋知时打招呼,又招呼两人坐下。

“你好,宋知时。”

屋内,一道苍老的男声传来:“小山子,谁来了?”

顾淮朝里面喊了一声:“三叔公,小叔公,是我。”

屋内的声音变得有些激动:“是阿淮啊,快快进来——”

“大大,爹,那我去打水。”顾山也跟着喊了一声,完事儿就一溜烟跑了。

顾淮像是看出了宋知时的疑惑,在他耳边轻轻说:“顾山是被领养的。”

宋知时表示有点震惊,但也能接受。

跟宋知时想象的不同,炕上坐的两位老人均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身材壮硕。

见宋知时来了,其中一位还热情地端了一把椅子过来。

“别客气,把这里当自己家就行。”

另一位老者打趣了一句:“你还知道回来看我们这俩老头子?还以为你的心在外头呆野了呢!”

顾长胜是顾家村的大长辈,长字辈的,比顾福实还大一辈,教育顾淮绰绰有余了。

“就是,你小子藏的够深的,找了个好看的媳妇就不回家了?”

顾淮没有反驳,脸上是宋知时从未见过的温和。

两人细细询问过顾淮和宋知时的近况和工作,这才满意点头。

这时,顾淮对宋知时说:“我跟叔公们还有事情要谈,你去村里转转。”

宋知时知道肯定是有什么话不方便当着自己的面说,于是便道:“行吧。”

等人走了以后,顾长胜才收了笑意:“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怎么突然回来了?”

顾淮直截了当地开口:“两位叔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