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224)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一个合格的特务或间谍,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们要的并不是这个煤矿,或者说不仅仅是一个煤矿。”

“这就很可怕了,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件事水太深,横竖已经不归你管了,就不要再去想了。”

“嗯,好。”

“上面对你接下来有什么安排?”顾淮知道的内情不少,继续留在河洛非常危险。

“他们想让我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去华清大学读书。”

去华清大学读书???

那岂不是意味着要搬去首都!!!

宋知时激动地直接坐了起来,可他记得前世没这回事儿啊,看来他的重生又一次改变了历史。

因为大姐的缘故,宋知时早就想去一趟首都了,可就是找不到机会。

如今侄子还没出生,小三还没登堂入室,正是劝离婚的最佳时机啊!

天助我也!

顾淮不明白为什么少年听到去首都三个字眼睛都亮了,他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想?”

“行啊,那就去呗,首都诶,多少人想去都去不成呢。”

“可是我去了首都,你怎么办?”顾淮艰难地问出这句话,唯恐听到自己害怕的答案。

可惜他多虑了,宋知时完全没有思考,脱口而出:“你说呢?我当然是跟你一起去首都啊。”

“可是你省文工团的工作怎么办?”

“辞职啊,工作而已,完全可以再找啊。”虽然首都一些文工团很难进,甚至不一定招人,但宋知时觉得凭借自己的实力找份工作应该不难。

“这可是华清大学诶,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宋知时再度强调道。

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其实是不如正儿八经考上去的大学生学历那么硬的,而且恢复高考会对这个尴尬的学历有一定的冲击性。

但话又说回来,聊胜于无啊,宋知时虽然有高中学历,但是让他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考不上这样顶尖学府的,更别说顾淮只有区区初中学历了。而且华清也可以作为跳板,以后继续考研。

宋知时记得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们,后来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少也能做到科长级别,退休以后享受国家高额的退休金。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宋知时信誓旦旦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以后我们好好过我们自己的日子。你放心吧,你好好读书,我去赚钱,这次换我养你,你就等着吃软饭吧。”

顾淮轻笑:“我还以为这软饭我早就吃上了呢?”

“嗯?”宋知时一愣,随即意识到顾淮这是在跟他开玩笑呢!

随即他“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哈哈哈,好,您就请好吧。””

第102章 去首都(二)

时间不等人,既然下定决心要去首都读书,那便即刻就要动身了,毕竟九月中旬,华清大学就开学了。

知道顾淮想通以后,柳福清和赵远书等人都特别高兴,还特地又来了一趟医院。

几人不知道聊了什么,反正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顾淮双手不便,只能由宋知时负责收拾行李。但他毕竟不是干活儿的人,只好又花钱请了两个临时工帮忙收拾行李的同时,顺带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

这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吓一跳,明明也没住多久,家里添置的乱七八糟的物件倒不少。

别的都可以不要,倒是这张龙凤呈祥雕花大床不能不要。

这就让宋知时犯了难,这么大件东西搁哪好呢?

好在朱芳婕得知这一情况很快跟宋知时取得了联系,她把文工团一个废弃的小仓库租了他,这才得以暂时把家具们放起来。

与此同时,宋知时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买个大房子,好好安置这张大床!

这次去首都,没个三年五载肯定不会回来,说不定以后也会留在那里发展。因此,其他大大小小的家具,能用的几乎都让宋知时找的工人搬走了,用不着的他也就当做人情送给了左邻右舍。

这可是件大手笔的事情,承了宋知时的情的邻居们还有顾淮队里的几个工友,基本上都来送行了。

尤其是受他恩惠颇多的朱家人。

周秀萍最激动,拉着三个女儿走到最前面:“玲语玲珑玲欣,你们仨给宋同志磕个头吧。”

宋知时吓了一大跳:“诶诶诶,使不得使不得。周婶子,新时代了,您这老思想得改改了。”

别人的话周秀萍或许不当回事,但宋知时的话她还是听的,赶紧道:“是是是。”

宋知时想了想,从兜里掏出了两支钢笔:“玲语你好好工作,以后有机会还可以继续拾起书本。玲珑玲欣也要好好学习,文工团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