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45)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顾淮:“巧了,华大也准备组织一支师生队伍,带上赈灾款项去帮助灾区重建,咱们可以一块儿去。”

宋知时欣喜道:“真的吗?你也会去吗?那我可有伴了!”

顾淮郑重地看向远方:“我是肯定会提交申请的,只怕到时候不在一处。”

宋知时说:“不在一处也无妨。”

他没有说的是,只要有你在的地方,我就会很心安。

隔日,宋知时便提交了自愿义演申请报告,然后满心期盼着可以去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1976年9月9日,又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发生了——一代伟人主席去世,享年83岁。

一年之内接连逝去了三位领袖人物,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灾难深重。

他的去世让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中,全国各地举行了追悼大会,来缅怀我们伟大的主席!

加上原本时局混乱,首都城内一时人心惶惶。

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仿佛清空了一般,路上行人变得稀少,哪怕要出门,也个个行事匆匆。

政局的突然变动导致总政歌舞团原定于10号出发的义演一再推迟,连原定的国庆演出也取消了,所有文娱活动被迫停摆。

华清大学也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原定的赈灾活动推迟,顾淮也不再需要负责捐款事宜。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宋知时竟然奇异地空闲了下来。

他知道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某些至暗的时刻终于要过去了。

从重生在1973年至今,三年以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地这一天的到来——等待着爷爷洗刷冤情,重新回到他们的身边,等待着宋氏重新崛起。

他在十月的某个日子上画了一个重重的红圈。

几天以后的9月15日,一辆小巴车从总政歌舞团后门悄悄出发了。

尹朗月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把他们送往了河省唐山。

这支队伍由芭蕾舞首席乔雪宁带队,宋知时作为男组长负责男舞者,贺敏芝作为女组长负责女舞者。

有总政歌舞团开了个头,其他文工团也纷纷效仿,争前恐后地向着河省出发。

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以后,小巴车颠簸着停在了半道上。

“前面的路不能开了,大家走路吧。”说完司机率先打开了行李舱,让大家各自搬行李。

没人抱怨,她们来到这里,本就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拖着疲惫的身体又不知道走了多久,众人终于来到离唐山最近的一个县。

清晨的阳光撒在大地上,这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焦黑的房梁和瓦砾中升起了徐徐而上的青烟。

第158章 义演(二)

越往里走,倒塌的房屋越多,当地居民用蛇皮袋和竹板搭建地非常简陋的防震棚也越来越多,但是好在幸存下来的人们精神状态尚可。

不远处开阔地带有几个巨大的帐篷,分别是临时医院和临时驻扎的部队,不断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疗人员和迷彩服的解放军在废墟里穿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收尾工作。

这些场景比宋知时想象中的还要悲惨,可以想象一个月前这里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内心的震恸无以言表,有人忍不住当场就哭了出来,哭声感染了其他人,一时间悲伤的氛围在整个队伍中蔓延。

乔雪宁多年来行走在疆域线,什么艰难困苦没有见过,此刻也只能强忍着悲痛道:“同志们,灾区的人民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打起精神来啊。”

有个师妹看不下去了,直接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其他人有样学样,也开始跟着行动,她们大多都是首都生活,被家里娇养着长大的,何尝会做这种活儿,可是没有一个人嘴里喊苦喊累的。

“同志,我来帮你吧!”

“婶儿,您歇歇吧。”

“大娘,我来拎吧,您告诉我您家在哪一片?”

乔雪宁满意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对着其他人道:“剩下的人都去搭建舞台吧。”

众人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间清理出一片空地,却又为缺少搭建舞台材料犯了难。

大家面面相觑,这次出行他们是一切从简的,仅带了一些最基本的服装道具还有音响乐器。

乔雪宁凝重地看了一眼现场环境:“时间紧,任务重,能这样就不错了,台子就不搭了。知时,你让男同志们把音响搬过来。”

这时,有人在人群中问了一句:“乔队,这里恐怕没通电吧。”

一句简单的话语瞬间把众人打回了现实。

不通电意味着不能放伴奏,没有伴奏倒是可以唱歌,纯靠技巧和唱腔吸引观众,可没有伴奏该怎么跳舞?

贺敏芝急中生智道:“乔队,我去联系救援队,他们那里肯定有发电机,通根电线的事情而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