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54)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王柯知道,这次吴忠明的气来自于前几日的颁奖仪式。

在仪式上,王柯一眼认出了那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伙子。

褪去了青涩的他,成熟且自信,光是站在那里就显得很是不凡。

王柯见他如此成功,那是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可一转身看见上司那阴沉的脸,他就知道不好了。

果然,颁奖仪式结束以后,吴忠明就开始变得特别不耐烦……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几天前,吴忠明突然变得心情很好,每天和颜悦色的,可今日不知道又发的什么疯,变成了这幅样子。

王柯叹气,编制工作不好找啊,要是能辞职待在家里多好。

吴忠明此刻心情非常郁闷,他万万没想到会在如此突然的情况下再次见到宋知时。

当年他略做手脚,以为这样就让对方知难而退,最好是离开首都,走得远远的。可没想到,对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总政歌舞团翟秋煜的得意门生,并且是第一届优秀青年演员的获得者。

其实他对宋知时本身并没有什么偏见,可谁让对方出身有问题呢,他能从底层爬到今天这个位置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必须排除一切阻碍他仕途的人。

正好他接到了实名举报,就想着把宋知时送进去关几天留个案底。

他想,这样对方肯定会被总政歌舞团开除,然后灰溜溜地回老家。

可没想到连番的局势变动导致运动结束,这下举报变陷害,犯罪变冤案,不止宋家可能会重新崛起,连他都可能……

一想到这个未来,吴忠明突然有些后怕,他好像把人得罪太死了,如果将来……

到时候他必将陷入万劫不复。

顾曼丽的死给总政歌舞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她人品不怎么样,但也是实打实的一条人命啊。

团内上下一直认为,顾曼丽长相明艳,家境优渥,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自杀的。可除了不小心落水以外,大家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她会死在那个小水塘里。

如果是他杀,那就太可怕了……

一时之间,团里人人自危,连晚上都没人敢出门了,练功的大楼一到五点就准时落锁,谁也不可以加班,后山更是人人避之不及。

因为影响太过恶劣,公安飞快地以失落水为由结了案。

年底,大规模的知青回城带动了全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运动结束带来的欢喜才刚刚开始。

宋知意趁机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

宋知意说:“世安都快八个月了,还没回乡见过老祖宗,要不趁着过年咱们回西城祭拜一下吧。”

自从嫁到首都以后,宋知意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如今她也有了孩子,宋家有了第四代,理所当然应该带着孩子认祖归宗。

宋知时深表赞同:“那敢情好啊,岑叔见了世安肯定欢喜。正好顾淮的朋友也有了孩子,我们想趁此机会回去看看,算算日子,顾淮他爹也该出院了。”

顾淮没想到这次回去还能有顾福实的事,他还以为自从上次那一遭,青年再也不想跟他回老家了呢。

宋知时见状,安抚性地捏了捏对方的手。

他是不喜欢顾淮那一家子,但既然对方把顾淮养大,他也可以做到尊重和赡养。

宋知意接话道:“行,那咱们一块儿回去吧,正好让刘姐张妈也休息休息。”

宋氏姐弟都准备回去过年,顾淮和宋多自然也要一同回去。加上刘姐张妈也回去过年,这偌大的宅子那就空了。

宋知意最后把目光放在许劲松身上:“许叔,那你、你是打算……”

许劲松会意说:“我没事,你们回去吧,我给你们守院子。”

宋知时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加上对方帮了他那么多忙,怎么还好意思让人大过年地一个人守着院子,赶紧道:“许叔是鲁省人吧,你也回家乡看看吧,如果是担心火车票的问题,这笔钱我来出。”

许劲松解释说:“那倒不是,其实我是河省人,大饥荒那年全家都没了,后面才去了鲁省一个大户人家家里做工。”

宋知意道:“保不齐家里还有活下来的亲戚呢?”

提起往事,许劲松露出怀念的神色:“都过去三十几年了,就算是有,恐怕也很难找到了。”

最后,宋知意和宋知时都分别给了许劲松一笔钱。是去是留,决定权在他手里。

动荡不安的1976年终于是熬过去了,人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运动结束以后第一个新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人们为了腊八节开始做各种准备,妇女们一大早就起来准备各种米、各种豆,争相要做出最好喝的腊八粥。

今年歌舞团放了个早假,宋知时穿着军大衣,戴着一顶貂皮小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小胡同里,最终在其中一间的门口停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