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57)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宋知时开玩笑道:“我们就不去了,别让人误以为张局的亲戚来打秋风的。”

张卫国闻言笑了笑:“你这年轻人倒是有几分风趣。”

顾淮把一早准备好的礼物递给了张卫国,怕张卫国推拒,还解释了一下:“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吃食,您看在我们一片心意,就收下吧。”

张卫国撇了一眼布兜,这里面装着两罐显眼的水果罐头,还有糖果、饼干、麦乳精若干。

如今运动虽然结束,但运动造成的影响却远没有那么快消除。匮乏的物资充斥着整个七八十年代,水果罐头就是其中的翘楚。以张卫国的地位,肯定不会买不起罐头,但他身为领导却甚少买这种紧俏货。

马上就是新年,各种年货都得备起来,不得不说,宋知时和顾淮这礼算是送到了张卫国的心坎上。

他说:“既然你们一片心意,又不愿意进去喝杯茶,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宋知时见目的达到,便没有再多作停留,有时候寒暄太过,也会让人觉得另有目的。

等两人走了以后,张卫国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去了一趟局里接待室。

“张局,您怎么有空来这儿?”

“帮我打个电话,打一通到首都的电话。”

通讯员一听张卫国说得这地址,还以为对方要上报什么重要讯息,一刻不敢耽搁立马把电话接到了首都。

等电话一通,通讯员立马识趣地出去了并且关上了门。

“老许,是我,卫国啊。”

“你跟我说那两个小同志今天来看过我了。”

“对对对,我怎么会为难他们呢?”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两个年过百半的中年人不约而同地朗声大笑起来。

突然,张卫国神情一肃,说道:“老许,你跟我说句实话,那个叫顾淮的小同志跟你到底什么关系?”

许劲松正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看看,一别三十年,也不知道家乡还有没有幸存的父老乡亲。

听到老友这么说,他也觉得新奇,便把自己认识宋知时到被宋知意收留的整个过程都说了。

“哪有什么关系,那个叫宋知时的小伙子跟我有缘分,他姐姐更是在危难关头帮助过我。这些年,我饱受人情冷暖,如今年老也算是看清了一些……至于顾淮,我对他印象不算深刻。不过看他的身姿和步伐,应该也在部队里待过,你问这些做什么?”

“哦,原来是这样,”张卫国松了口气:“咱们兄弟俩也那么多年没见了,我还以为你这老小子给我整出个大侄子呢,哈哈哈!”

“何出此言啊?”

“你少给我装傻!我今天一看这顾兄弟,这个子这长相,不活脱脱就是年轻时候的你嘛,可把我吓一跳啊。”

许劲松又无奈又心酸地说:“你别看那顾同志好像年纪不大,其实也快三十了。三十年前,我俩当时在哪打小鬼子来着?呵,我哪有那能耐生出那么大个的儿子?”

张卫国倒是来劲了:“可惜我手头上没有你年轻时候的照片了,不然我非得拿出来堵你的嘴不可。再说了,怎么不可能了,那时候你也有二十出头了吧,跟雨晴也好上了,难道你俩没有……”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许劲松心里一痛,随即张卫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也立马住了口。

许劲松怅惘道:“若我真有一个孩子还活在世上,那我、那我必然誓死也要护他周全。”

张卫国对此感同身受:“劲松,你别难过,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雨晴当年那个秘密部队最后转移去了哪里,虽然不知道他们中途发生了什么,但也初见眉目。”

张卫国缓了缓继续说道:“我怕告诉你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便一直忍着没说。现在我可以很郑重地告诉你,他们部队有幸存者!人已经回老家了,她是最有可能最后见过雨晴的人!”

电话那头,许劲松早已话不成句:“你……你说真的?”

张卫国激动道:“当然是真的,人就在东北,等局势稳定一些,我就安排你们见面。三十年了,雨晴妹子是生是死,总要有个交代。”

宋知时在21世纪也生活了几十年,他发现随着时间地推移,年味反而越来越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走亲访友,其中不乏有观念的改变和人情的变化。

但更多的是,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跟人之间交流方便了,距离却拉得越来越远了。

可是在这个时代,每见一次面都意味着又少了一次见面,这一次见了,下次再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能够回乡跑亲戚见好友,对宋知时来说是又期待又渴望。

省立文工团花园里

宋知时跟赵姝韵正在慢慢散步,两人时不时地就团内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编舞问题进行探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