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80)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消息传出以后,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宋知时就在首都,属于第一批得到消息的人。其次才会逐层传递到各省、各市、各乡镇上。

那些下乡的知青,他们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返城的机会了,而现在机会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了!

当时广播里一播出,整个首都的文艺圈也炸了。他们中不乏有着高中学历的艺术工作者,从不敢置信,到一遍又一遍地互相确认消息:有人抱头痛哭,有人激动得又蹦又跳,把舞伴抛向空中。

高兴过后,大家立即反应过来,纷纷涌向四周的邮局和商店去发电报和打电话给家人报喜,并让他们寄书来。人多,电话就那么几部,邮局和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宋知时也不例外,作为重生者,他清晰地知道,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将迎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这次高考的报考总人数将达到1160万人。

所以一得到消息,他立刻给远在扶岐的二姐二姐夫打了个电话。

还说什么呢,赶紧开始准备吧!

“知时,你说我们真能填报首都的学校?”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行啊?”

“可你刚刚说一千多少万人来着?说真的,最近我都没有好好学习,我真怕我考不上。”

事到临头,宋知音反倒是犹豫了。

“我来说,我来说。”凌家先先一步拿到话筒:“知时,我跟你姐再讨论讨论,你也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孩子呢。”

宋知时也表示理解:“行啊,反正不急这一时。恢复高考了,以后想考总是能考的。”

“哥,让我跟知时哥说两句呗。”

“你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话要说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乱无章的忙音。

过了一会儿,接电话的人换人了。

“知时哥,是我。”

“家华,你也好好准备高考,这一届虽然竞争很大,但是以你的学习能力,考个大专不是问题。”

七十年代大专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宋知时还知道很多学校以后会升级成为大学,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差不多。

“好,知时哥,我会好好努力的。”凌家华在心里默默补充道:你一定要在首都等我!

宋知时想了想,又喊了一声二姐。

“我还在呢。”

宋知音的声音隔着话筒,从千里之外传到宋知时的鼓膜。

“二姐,你还记得苏东坡吗?”

“当然记得。”

“人家是一门三进士,我们说不定可以一门三大学生呢!”

宋知时的话把宋知音逗得开怀大笑。

“行啊,一门三大学生,唉哟,我想都不敢想。”

“想一想有什么,有梦想才会有动力。”

“我们一起好好加油,争取来年首都见!”

高考日子定下来以后,宋知时反倒是没那么急了,给自己重新规划了新的学习计划。跟歌舞团那边也请了长假,专心致志准备考大学。

因为跟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还不少,大量的舞者流失,导致总政歌舞团一时间几乎停摆。

最后还是团长出面,才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尹朗月速来雷厉风行,得知大家都想考大学,立刻召集了歌舞团所有员工,开了个员工集体大会。

第173章 1978

尹朗月不愧是见多识广的老将,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团里肯定人心浮动。

在大会上,她从几个层面剖析了这次高考的难度和意义,推断国家可能会加一场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跟历史的发展不谋而合,让宋知时这个重生者惊叹不已。

这下不少人心思稳当了,比如像周矜白这样已经成家立业了的,考大学的意义没有那么重大,便会选择暂时放弃。还有舞蹈功底差,文化基础薄弱的舞者,也选择了放弃。

如此,歌舞团的舞者人数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人数。

当然也有死磕到底的,如早有计划的宋知时跟虞兰疏,还有……伍崇明。

虞兰疏要考大学这事儿宋知时早就知道。前阵子,他的家族也被平反了,爷爷恢复了京剧大师的美誉,被流放到疆省劳改的父母也启程回京了。

虞兰疏回京本就是承担着振兴家族的使命,所以他选择高考继续深造,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但伍崇明的选择就很让人费解了。

今年年中,伍崇明耗时几年的武侠巨制《今说英雄传》终于拍摄完毕了。

本以为他会接着继续拍点别的,谁知道人伍大导演就准备复习一下高考去了。

“我这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懂?”伍崇明老神在在地说。

宋知时笑道:“我竟不知伍哥你居然不是专业的。就这,你还能导出那么多片子,牛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