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391)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三年前他陪着顾淮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看着他站在大礼堂里演讲,一步一步走到毕业,今天终于轮到自己了。

宋知时拿着提前准备好的信纸,昂首挺胸阔步走向舞台。

他常年在舞台上表演,即便面对底下上百名学子,也丝毫不怯场,简单看了两眼注意点,就能直接脱稿而出:“诸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舞蹈学院芭蕾舞系77级新生宋知时,很高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聊聊……”

宋知时从自己自小苦练芭蕾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自身经历,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演讲讲得十分生动。

后台十几个老师聚集在那里,听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人说道:“这个学生好,终于不再是那些假大空的话了。”

另有一人附和:“这才是真正懂舞蹈,有童子功的学生。”

其他老师纷纷赞同,大家都是经历过十年运动的,那些标语大字报,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红小兵,早就惹得她们的不满了。前面几个新生,讲话也都大差不差,并不能引起众人的共鸣,也就唯有这个姓宋的学生,说出了她们的心声。

前面的演讲还在继续。

“现在我以首舞为荣,希望将来有一天,首舞能以我为荣!”

随着宋知时最后一句话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晚些,宋知时去宿舍过夜,听说因为大部分的宿舍和教学楼还被机关单位霸占着,所以学校宿舍不够。于是他灵机一动,趁机提出把自己的宿舍让给更需要更有困难的学生,结果还被学校老师表扬了。

于是不出一天的功夫,首舞新生代表宋知时的一系列传闻就在学校传开了。

1978年4月1号,首舞正式开学。

宋知时的大学生活就在这样的流言蜚语中正式开始了。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话说宋知时回去以后,把宿舍的事情告诉了顾淮,他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得意,觉得既方便了自己又帮助了他人:“所以以后我可以继续住家里了。”

顾淮说:“缺宿舍这事儿我也略有耳闻,首都除了运动期间一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两个学校,其他学校都缺宿舍。”

都缺宿舍?

宋知时脑子里灵光乍现:“我们学校尚且宿舍不够,那首航呢?”

顾淮当然知道他要问什么,便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首航当然也是。”

首都航空大学就是凌家华所在的学校。

宋知时微微诧异:“那凌家华他……”

“不过我们系有教授认识他们学校的老师,我告诉他凌家华是贫困县来的,已经帮他解决了住宿问题。”言下之意就是凌家华不会再来了。

顾淮自然而然地说着,仿佛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

宋知时挑眉:“我竟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

宋知时他们这一届,乃至于下面几届的学生,都堪称历史求学史上的一大奇观,主要是因为学生跟学生之间年龄差距极大,据说最大的已经快四十岁了。而且各行各业的学生都有,还有夫妻同学、叔侄同学、师生同学,各种稀奇古怪的现象都有。

但是首舞与其他学校不同,他们招收的学生,只要是舞蹈专业的,年龄限制不能超过25岁,宋知时今年刚好满25岁,也就是说,如果他这两次高考都没考上,明年就只能换专业上首舞了。

首都舞蹈学院虽然叫舞蹈学院,除了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以外,还设有音乐剧系、创意学院(含编导系、现代舞系、艺术设计系)、人文学院(含舞蹈学系、艺术传播系、艺术理论部)、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等。

因为年龄和专业的限制,今年首舞的招生状况,可想而知有多惨烈。

所以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根苗,成为了所有老师的宝贝。

加上学习舞蹈的人本就气质绝佳,首舞在这一片区域可算是出了名。虽不是慕少艾的年纪,但是对于美的向往是历久弥新的。隔壁几个院校都在偷偷讨论首舞有多少年轻好看的姑娘。

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到首舞的学生放学,校园外总是人山人海,堪称京城一大奇景,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何止是女同志,我听说就连男同志都好看得跟电影明星似的,怎么样,大家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这不好吧,哪有上门去看人家的。”

“怎么不能了?”

这时,教室外走进来一个人。来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字,便问在场的人:“你们刚刚在说什么?什么首舞?”

被怼得男生自以为找到了救星,赶紧攀上去:“还能有什么,在说首舞的姑娘有多美,就连那小伙都比咱们学校的强不知道多少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