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401)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梁祝》已经拿过奖了,总不好一招鲜吧,团长不是说要创新吗?”

“可正是因为拿过奖,证明咱们有这个实力,才更应该选择这样稳妥的舞剧。”

周矜白不是个善辩的,很快就说不出话来了,求助般地看向宋知时。

宋知时见状有些无奈,只能提高了嗓音:“安静——”

大伙儿还是很给这个新首席面子的,底下很快寂静一片。

宋知时其实很赞成周矜白的建议,但他也不得不考虑其他人的想法,不过他脑子活泛,电光火石间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梁祝》用来参赛是很好,不过咱们这次得改改。”

“咦?改改?”

“怎么改?”

面对底下七嘴八舌的议论,宋知时微微一笑:“我决定让芭蕾舞队重新跳一版本《梁祝》。”

此言一出,原本安稳如鸡的芭蕾舞队也被拉入了战局。

“什么?芭蕾版的《梁祝》?”

“可《梁祝》不应该是古典舞吗?”

“舞蹈最重要的是其生命力,而不拘泥于它的表现形式。从《红色娘子军》以后,芭蕾开始由西方艺术渐渐融入了东方色彩,既然抗战剧都可以用芭蕾舞的形式来表达,没道理《梁祝》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无法改编成芭蕾啊。”

“如果说西方人心中的经典爱情剧目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梁祝》无疑是东方传统爱情的代表!它的同名音乐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足以彰显这个故事的影响力!”

宋知时说这话并非无的放矢,前世他死后,曾经在某国家级的剧院看过这个版本的《梁祝》,而且大为成功,深受好评。

至于怎么改,他心里已经有主意了。

他这一番话成功说服了芭蕾舞队现任队长,对方又帮着他,把这一方案推行了下去。

一场会议开完,宋知时感觉自己简直快老了五岁。就这样,《梁祝》作为首个参赛节目被定了下来。

而原创的节目因为暂时还没有头绪就这么被搁置了。这一搁置,就搁了好几个月,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

眼瞅着暑假马上就要过去,而尹朗月交给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头绪,宋知时也急了。

他当年参加五一汇演是四省联赛,已经发现了不少实力强劲的对手,而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全国的文艺团体。

总得来说,他现在是非常苦恼啊。

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巧不巧,宋知时听说乔雪宁受邀前往东北某文工团访问学习。

如果说把全国想象成一面棋盘,那东北的文工团无疑最强劲的一枚棋子。因为中国最早的煤矿文工团就诞生于一九四七年的东北。东北人民又有着独特的热情和娱乐精神,文工团在这片黑土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宋知时打着这个幌子,厚着脸皮,蹭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

不过他们的第一站倒并不是东三省里的任何一个省份,而是到河省就下了。

河省是国内知名的农业大省,可若觉得那里的人都是农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河省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还曾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乔雪宁笑着同宋知时解释:“若不是你要来,我们原本也是不拐这一趟的。我听她们团的师姐说,团里出了个舞蹈天才,编了一支绝佳的舞蹈,这才带你来长长见识,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一行人刚到火车站,就被河省省城文化厅的人接走了。

简单用过午餐以后,他们被带到了省城最大的剧院。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文化厅的人早就让文工团出了节目。

咚,咚,咚——

震荡的鼓声带着沉积千百年的神秘色彩,扩散开来。

震得人心头一荡,宋知时这才反应过来,是战鼓的声音!

紧接着,音响中伴奏的编钟鼓瑟声幽怨而绵长地响起。

一群身着纯白色宽袍大袖,戴着兽纹面具,身缠五彩羽翼的巫者从舞台的两侧鱼贯而入。

神秘的气息迎面扑来。

宋知时被震惊得无法言语:“这是……什么?”

带领他们参观的负责人骄傲地说:“不知道这位同志知不知道殷墟?”

宋知时当然知道!

负责人说:“这是根据殷墟新出土的商王妃墓陪葬的祭祀俑改编的舞蹈,描绘了古时百姓对于日月天地的崇拜……”

接着负责人开始同几人讲起了殷墟的故事。这是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考古活动,并且每年都不断有新的文物出现,来印证那些曾经的历史传说,是他们河省人民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