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56)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作为伺候人的先后,刘莲香自然是满不情愿的。

凌家村又穷又偏,鸡蛋都是过年才能吃上的金贵玩意儿,她为宋家连生了三个孙子,连粒鸡屎都没看见。可生了孙女的宋知音却一天一枚鸡蛋。

就这,人家还不稀罕吃,这什么城里家庭养大的娇小姐!

刘莲香心里骂得欢,手上动作却十分麻利,她熟练地拿了个缺口的饭碗,把鸡蛋磕进去搅匀,然后加水加调料,想了想又加了一小勺子猪油,最后放在灶台上盛热水的小锅里。

做完这一切还没完,她从缸里盛了点灰色的粗面,然后加水开始和面,接着又去拿柴火烧火拉风箱,忙得脚不沾地。

一个拖着鼻涕泡的小男孩从外面走到灶台边,嘴里嘟囔着:“娘,额饿。”

刘莲香骂道:“饿饿饿,你饿死鬼投胎啊,一天吃多少顿啊,什么家庭啊,一边玩去,马上就能吃饭了。”

刘莲香声音并不小,宋知音就住在隔壁的窑洞,自然可以听见。她也不傻,知道妯娌这是指桑骂槐呢。

她从小脾气大,又是娇养着长大的,鸡蛋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记得小时候宋公馆一天就要消耗上百枚鸡蛋。但这样的话是决计不能往外说的,托了山高路远的福,村里除了公公,至今还没人知道她的出身。

嫁到凌家村的这些年,宋知音也开始学着做一个勤俭持家,温婉可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是十里八乡少有的高中生,运动开始以后才被迫终止了学业,两人结婚以后,她先后生了俩小子,现在又有了闺女,日子过得倒也平和顺遂。

索性她演技不错,满村上下都觉得她是个既漂亮又有文化还识大体的城里媳妇。

只是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难免会觉得乏味。

有时候午夜梦回,她总会看见儿时的自己,倒不是惦记那时候奢靡的吃穿用度,而是有盼头,没错,有盼头。

宋知音靠着墙壁,视线透过模糊的玻璃看向窗外,除了尘土飞扬的院子,目光所及只有一堵泥巴铸的墙……和一个在骂骂咧咧的中年妇女。

宋知音开始在心底问自己,面对妯娌的不喜,到底该怎么做。其实她已经努力学着忍耐,不同对方计较,好像这样也能显得自己宽和大度些,有几分从前先生教导的大家闺秀的模样。她害怕自己某一天也变成一个乡野村妇,为了一枚鸡蛋斤斤计较。

下工铃响了,村里渐渐热闹了起来,男人女人们扛着锄头从田里下工。

一个少年扛着挎包飞奔回到院子,路过灶台喊了一句:“大嫂——”

刘莲香赶紧把人叫住,她小心翼翼地把锅里的鸡蛋端出来递给少年:“别磕着了,端给你二嫂子。”

少年咽了口口水:“知道了。”

然后小心翼翼地来到宋知音的房门口,轻轻敲门,得到里头的准许,才推门而入。

这一幕落在刘莲香眼里,她忍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一个个的,大的小的,都护着她!敬着她!

刘莲香小声骂了一句:“规矩多呢,她还以为自己是皇帝老爷的公主不成,娇得很!”

有几个路过的婆姨透过矮墙看见她,笑着朝她打招呼。

“莲香,在忙呢?”

“忙甚呢?伺候你弟媳妇呢?”

刘莲香挤出一个笑脸:“麽,额扫地呢。”

等人走了以后,刘莲香的笑容立刻垮了,她感觉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

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要伺候一大家子,还要带几个娃娃。凌家二儿子读过书,是个有出息的,如果没有意外,凌保国肯定是叫二儿子接班。

身为老大家的,什么都没有,明明是长嫂,却跟个佣人似的,真不公平。

可公公是生产队副队长,他的权威自己也反抗不了。

想到这里,刘莲香不免悲从心来,她闷闷不乐地找了个空地坐下,连晚饭也不想煮了。

凌家佑把鸡蛋放在小炕几上:“嫂子,吃鸡蛋了。”

宋知音点了点头:“谢谢。”

凌家佑期待地看着宋知音:“我想看看小侄女,可以吗?”

宋知音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先把这鸡蛋羹吃了。”

凌家佑眼里透露着渴望,但他知道鸡蛋羹精贵,是给嫂子吃的,所以又很犹豫:“这鸡蛋羹我能吃?”

宋知音摆摆手:“嗯,嫂子不饿,你吃吧。”

日薄西山,所有家庭成员坐到了一起。

得知媳妇没做饭,凌家祥当即就要发火:“我在外面干活,你在家里偷懒?你个懒婆姨!”

“额、额忘咧嘛。”刘莲香弱弱地回了一句。

凌家祥提高了嗓门:“做顿饭还能忘?”

凌保国推了推眼镜,充当了和事佬:“行了,有什么好吵吵的,别吵着你弟媳妇,对付一口算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