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61)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宋知时赶紧解释:“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接着他又嗫嚅道:“你不了解他……他是个很好的人。”

如果不好,怎么会帮他照顾外甥,照顾了那么多年呢。

被宋知时惦念的顾淮,忙碌了一整天才从矿井上来。

回到家他就敏锐地感觉到家里来人了,果然桌上放着一个白色的信封。

顾淮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叠一块钱的钞票,一共十张。

这时,一张纸条从信封里掉了出来。

顾淮捡起一看,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两个大字“家用”!

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宋知时给顾淮的。

顾淮甚至可以想象出少年写这纸条的情态,一定是又得意又骄傲的小模样。

只是他刚刚露出点笑意,就想起最近调查到的一系列事情,脸上重新恢复了严肃的神情。

顾淮把钱放在了积蓄一起,纸条单独放到了另一个盒子里,然后出门去了。

等怀里的婴儿睡着以后,宋知时把她重新放进了摇篮里,他把随身携带的包裹打开,露出了里面其他的东西。

“我买了点麦乳精,专门给小川和小宝吃的,还给你买了块肥皂,你最爱干净,肯定用得上。”

“难为你费心了。”

两姐弟相顾无言,但流露的感情确是真的,从未有过离心。

第31章 种树

犹豫了一会儿,宋知时还是把文工团和建军节表演的事情说了,有些事情他能瞒着外人,却不能瞒着自己亲姐姐。

宋知音果然震怒,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猛得一拍桌子:“真是小看他了,当年来打秋风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咱们家人人喊打,他们倒得意了。这些人敢欺负你,还不是觉得咱们宋家没人了。”

这时摇篮里的孩子被这巨响吵醒,小眉毛一皱就要开始哭,还是宋知音赶紧把她抱起来哄着,才算勉强止住了。

宋知时安慰她:“姐,你别生气,气着自己身体就不好了。我告诉你也是想让你当心一些,事情我都解决啦。”

似乎是想到了这几年的光景,宋知音叹了口气:“知时,日子不会一直这样的,咱们家肯定会好起来的。”

宋知时是知道历史发展的,把宋知音好生劝慰了一番。

夜里,凌保国安排宋知时住凌家华的房间。

凌保国对宋知时的态度极好,与其说是对待一个亲戚,倒不如说是对待一个贵客:“家华是个爱读书的,跟家佑那个皮猴子不一样,他在学校读书,不是周末不回来的。房里他嫂子日日打扫,干净着呢,请——”

宋知时纠正道:“叔儿,不用客气,我住那里都是可以。”

凌保国摇了摇头:“诶,这怎么能行呢?想当年,我在省城扛沙袋,工头拖欠工资,当时我差点就跟人去游行抗议了,据说后来发生了很大的混乱,死了好多人……是你爷爷路过那边,解决了这场矛盾,后来还给我安排了工作。我凌保国一辈子都记得。”

“小宋,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你爷爷愿意把宋氏的千金嫁到我们家,是我们家的福气,只是条件实在是有限,还请你宽容一下。”凌保国料不准为什么宋知时会突然过来,打得他们那是一个措手不及,只能温声软语地说尽好话。

难道是想来探查一下姐姐过得怎么样?

宋知时确实是想宋知音了没错,想来看看她过得怎么样,凌家人待她如何也是真。可如今看来这凌家村日子实在是不好过,但却不是凌保国一家的问题,于是想给他们指点一条生计。

宋知时沉吟片刻,忍不住说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叔儿,我能问问你们村都是以什么为生吗?”

“还能以什么为生,自然是种地,种些苞米洋芋之类的。不过地也种不好,雨水太少了,一年到头交了公粮,家里人也很难吃饱。”

凌保国作为生产队副队长,自然是忧心村民生计的。

“我倒是有个想法,不过还不太成熟……”

“哦?说来听听看。”

“您有没有想过不种庄稼改种果树?”

宋知时说的果树自然是苹果树。来自后世的人都知道,陕省的苹果那是全球出名的。

这里的苹果不但风味浓郁,远胜于其他地区,而且果皮厚,十分耐储存。产量也高,到21世纪以后,陕省苹果产量将占国内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世界总产量的七分之一。而且陕省苹果还曾经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宾,其品质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陕省还是全国最大的苹果栽植地,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陕省大部分区域都适宜种植苹果,那么河洛自然也能种。

但宋知时盲猜凌保国不会答应。

果然,下一秒凌保国就拒绝了:“这人还吃不饱呢,怎么能去种树啊,小宋你不当家,不知道生计多艰难。而且这年头有多少人家吃得起水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