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夫夫(12)

作者:杨舒予 阅读记录

大胡子摆了摆手,“没事儿,你们好好休息,吃过早饭我们继续上路。”大胡子靠坐在树叉上,看着下面的人起火烧饭,“我记得那个救过我的人,他的老家就在这附近。”

斯文人望天想了想,“萧家村的那个是这附近,这几年我都是派人送礼到他们两家,没有露出真实身份。也有让陈镖头关照他们,屏南山的地就是给了他们。”

大胡子点点头,“他们年纪还小,以后有需要的话,再把那附近的地方都给他们,现在还不是时候。”大胡子摸着手心里的刀疤不再说话。

树下的护卫们各尽其责,饭香味儿很快飘散开来,引得人腹中一阵肠鸣。

萧墨和木白赶到长乐镇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早,“这点儿吃的一路都颠没了,我们两个先去吃饭再去铁匠铺。”萧墨把马车停在饭庄前,有伙计过来接过马车往后院牵。

木白下车活动几下手脚才缓过来,随着萧墨往饭庄走,“伙计,你们这里有什么开胃的茶水?”

伙计引着两个人到窗户边上的位置,“那您可问着了,我们这里有自家秘制的酸梅汤,是我们老板以前跑商的时候,从南边学过来的。店里的客人除了在这里喝,还会带走。”

萧墨一扬手,“先来一壶酸梅汤,要是好喝我们也多买一些带走。对了,这个东西老人能喝吧?能放多久?”

“别说老人了,小孩子和孕妇都能喝,密封好了能放三天。不过,我们这酸梅汤不伤人,客人打开一壶用不上半天就能喝完。我们家的酸梅汤,可是镇上人常备的茶饮。”

听了伙计的介绍,木白点了点头,“行,等我们喝完再说,先点菜。”木白看着墙上的菜单,“葱油饼四张、开花馒头两个,爆炒牛肉、青炒菜心、玉子豆腐、麻辣鸡、青菜粉丝汤。”

木白点完看着萧墨,萧墨对伙计说,“就先来这些,不够再点。”萧墨知道木白是想小小庆祝一下,难得来镇上自然随着木白的心情,再说他们两个也不是吃不起。

第二十二章 采购

伙计很快把酸梅汤送上来,给两人倒好才去后厨催菜。果然,这家的酸梅汤味道很醇正,喝完安抚住被颠簸后的胃。

木白喝的很高兴,“这个多打两壶,给曾爷爷家和冯叔都送一些。回头我再品品,争取以后自己做着喝。”木白吧嗒吧嗒嘴,辨别酸梅汤里的材料有哪些。

“行,以后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着呢。”萧墨也觉得这酸梅汤很好喝,自己会做喝着就能方便一些。

这个时候吃午饭还早,店里就他们一桌客人,饭菜上来的很快量也很足。就他们两个大小伙子,吃到最后也差点儿吃不下。木白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把菜都吃了主食打包。

还有他们喜欢的酸梅汤买了六壶,除了送人的两壶,其他的放在萧墨的空间里保鲜还恒温,是居家旅游之必备。

从饭庄出来,两个人顺路去的驿站,把给陈总镖头的信寄出去。驿站旁边就是衙门设的工作点,萧墨和木白拿出村长写的手续,还有自己的户籍资料,很顺利把木白落户。

木白拿着新的户籍资料,看着上面家人一栏上,是萧墨和自己的名字,他心里暖暖的。

萧墨伸手把资料拿过去,“回家再看。”

木白点头答应,“回家我找个盒子把这个装起来。”

“都随你”然后,两个人才去了铁匠铺。

萧墨让木白等在外面,他自己拿着图样进了铁匠铺,和铁匠说清要求,“东西一定要做好,只要达到我的要求,我还会下单。”萧墨许以以利,让铁匠尽快做出成品。

铁匠招来老手跟着一起看图样,两个人商量好一会儿,才答应试试,“不过,这样的东西价钱可不便宜,要一文钱一个,你定了八个就是近一两银子,你可要想好。”

铁匠看萧墨年少,虽然沉稳却也担心他反悔。萧墨拿出两文钱给铁匠,“这是订金,你放心做,我什么时候能取?”

铁匠把钱扔进旁边的钱匣子里,“半个月以后。”

木白站在马车边,揉着肚子等萧墨,盘算着要去药店买些药材当调料。路上的行人看到这样清冷如玉的少年,不免多看几眼。木白感觉到行人的视线,侧过身体对着马车。

擦身而过的桥子里桥帘微动,不知道是风吹动了桥帘,还是风吹皱了桥子里谁的心。

萧墨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对着马车“面壁思过”的木白,“走了,咱们买别的去吧。”萧墨接过木白手里的缰绳,“先去哪家?”萧墨看着眼前的大街,等着木白安排。

“药店、布店、杂货店,哪家顺路进哪家。最后还要买些黄纸,明天早上去给萧爷爷扫墓用。”木白掰着手指算。

“好”那个记忆中慈祥的老人,萧墨垂眸微微一笑,“早晚把您接过去父子团聚。”屏南山那么大一块地,都是属于他们家的墓地,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随意迁坟。

木白看到前面的药店,“先去买调料。”对身边的萧墨说,“我们先去看看,这次多买一些,回去煮肉好吃。”

“好,还可以拌菜的时候用。”萧墨跟木白快走几步,把马车在医馆前拴好,两个人才一起走进医馆。

第二十三章

郎中出诊,李师兄在医馆里,看到他们两个还记得他们,“这次是来买什么,你们两个面露红光精神这么好,可不像是来买药的。”

木白笑着说,“你这里有香叶和八角之类的吗?石膏有吗?”天冷以后,想吃豆腐就得自己做,这些都得提前买好。

“石膏是什么?”李师兄没听过这味药材,面露疑问。

萧墨和木白面面相觑,两个人忘了这个时代和现代对中药材的叫法有些不同。

木白回忆着有关石膏的一些知识,“是一种白色的石头,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李师兄听着木白磕磕绊绊的介绍,从药箱的抽屉里拿出一块药材给他看,“是这个吗?”

木白接过来和萧墨一起看,“就是这个,给我来一包。”

李师兄也不好当面询问这些东西是干嘛用的,按着木白的要求包了几样根本不搭边的药材,“这是细石还有其他的药,这可不能乱用。”李师兄实在忍不住提醒他们一句。

木白真心道谢,“李师兄放心,我们是有别的用处,不是当药喝。”是要炒菜吃,木白在心里补充一句。

两个人从药店出来,又去杂货铺补充家里没有的陶盆陶罐,还有一些零碎。天冷包饺子,做咸菜都需要这些东西。

最后,两个人来到上次的布店,除了给两家人买的布匹,他们自己也补充一些,“正好家里还需要一些炕褥什么的,我们不会做,可以麻烦曾奶奶和冯婶儿。”

这些事情,都是木白想到的。他们送了这么多布给两家人,为了不被拒绝,也可以让他们帮忙做一些东西。本来,他们两个也是要买的,不如让他们安心帮忙做的好。

这些采购好以后,萧墨和木白去粮店又买了些大米、白面,还有各色豆子。东西买的不多,秋收就快到了,可以等新粮下来一起采购。

纸活店在镇子一角,萧墨和木白买了黄裱纸、金银元宝,还买了红纸,“供品我们回家自己做,让萧爷爷吃好点儿。”木白边走边和萧墨说,萧墨点头赞同。

最后,两个人到屠夫那里,买了猪肝还有猪脚猪耳朵,更买了二十多斤的猪肉和排骨。短时间内,他们不来镇上,家里的东西都够吃。

满载而归的萧墨和木白,带着买好的食物驾车往回赶,“我来驾车,你进车厢把东西先收好,省的车速快了把陶盆陶罐什么的颠坏了。”木白接过缰绳对萧墨说。

萧墨一想可不嘛,也就刚出镇子的路还能好一些,再远点儿就崎岖不平。想到这,萧墨翻身进了车厢,把里面易碎和份量重的都收到空间里,马车顿时轻快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