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472)

作者:杰歌 阅读记录

武德帝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阮同甫的建议。

次日早朝,武德帝直接下旨,命景亲王于三日后前往北境,兵发大夏!同时大夏使团也从被礼遇的使者变成了阶下囚,到时候就坐在囚车里跟着宣景的队伍前往边关。

朝臣们看陛下突然做出的这个决定,一个个都傻眼了。特别是吴修远他们那一帮,完全不明白陛下怎么会有如此决断。

明明陛下之前还犹豫不决到底该怎么做,而且似乎更加倾向于主和,怎么这才一个晚上过去,陛下就突然决定要对大夏出兵了?昨日就只有阮相奉诏入宫,但阮相不是一直都主和吗?他们当时听到阮相入宫的消息还以为妥妥地要跟大夏建交了呢,却没想到一大清早上朝就得到这么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结果。

哪怕说陛下不同意割让卢鸿关给大夏换取建交,但只要不回应大夏就是了,或者直接拒绝也可以,都犯不着主动出兵啊!

他们陛下怎么突然之间就这么好战了?温阳辉他们想不通,但不管他们想不想的通,陛下旨意已下,总不可能再劝陛下收回成命。

这三日,宣景都在为出征做相关准备部署。

谢恒本来想多陪陪宣景,但他也有很多事要做,将军在前面打仗,他要想办法给将军最好的后方保障。

谢恒还专门找到阮展鸿:“舅舅,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阮展鸿满脸激动,从谢恒认回阮家开始,他就一直盼着自己能为这个外甥做点事。但外甥自己的能力够强,这么些年来也没什么地方用得上他,这回还是第一次外甥主动找他帮忙。

“你说,什么事,只要舅舅能力范围之内的一定都帮你,超出舅舅能力范围的还有你外祖父呢!”

谢恒:“现在的兵部尚书,舅舅能不能拿到他的错处?”

阮展鸿挑眉:“你要将人换掉?”

谢恒点头:“将军在前线征战,决不能让兵部拖将军的后腿。现在的兵部尚书是从前宣旭的人,宣旭倒台之后他曾向将军投诚,不过将军看不惯他的作为,并未理睬,如今他转而支持宣临。别的官职也就罢了,我大可以等日后慢慢收拾,不过兵部关系到前线战事,拖不得。”

阮展鸿点头:“好,兵部尚书的错处不少,之前我也是没分出功夫来对付他,现在要想把人换下去不难。而且时衡如今在兵部的表现很是出众,虽说还是年轻了些,但有我跟父亲保荐,陛下会同意让时衡接任兵部尚书一职。他做尚书你总该放心。”

“好,那就麻烦舅舅了。”

“一家人还这么客气!”

三日后,宣景出京。

这一次回去北境,宣景带着当初从北境带过来的自己精心训练的那支队伍。此次与大夏的战争得到朝廷的支持,也有武德帝的承诺,他必要给出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拿不下大夏,是他对谢恒的辜负,也是对大瑾百姓的辜负!

武德帝带领文武百官为宣景送行。

这一仗将会是武德帝登基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也是大瑾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输了不说,只要赢了,大瑾将会成为这片土地上唯一的王朝,届时不用大瑾有任何表示,周边的大小部落也会主动臣服,岁岁上贡。

谢恒站在人群中,目送着将军渐渐远去的背影,心潮澎湃!

历史提前了!

从灭蛮国开始,历史节点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现世历史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前期的昭武将军在朝堂上举步维艰,直到后来昭武将军在储君之争中胜出,到继承皇位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始南征北战。毕竟不料理了朝中那些总爱背后生事的,他也无法全心投入到战事中。

初登皇位的将军势头正盛,不断收服部落和国家。到昭明五年,才真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相继灭掉了蛮国和大夏之后,周边的部落也开始逐一归顺,最终实现天下一统。

而现在,将军还没有登基,甚至都还没有正式被封为太子,蛮国和昌河就已经被收服,如今将军甚至已经踏上北征的路途!

自己的到来造成了历史的重大改变,使得将军的称帝之路不再满是荆棘、寸步难行,也将让天下提前归为一统,百姓能更早许多年享受安居乐业的日子。

谢恒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他终于,可以亲眼见证昭明帝一统天下!

虽说现在武德帝还在位,将军南征北战开疆辟土必然会有一分功劳属于武德帝,但谢恒知道,历史不会抢走真正属于将军的功勋。

如果宣景只是一个武将,那么自然最大的光环会落在武德帝头上,可关键是宣景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他还是未来的大瑾皇帝。身为帝王,该属于他的功勋不会被抢走,甚至因为宣景会成为帝王,他的生平成就会更加鲜明地跃然于史书之上。

谢恒能想象到,不再背负“暴君”之名的昭明帝,他的丰功伟业会与惠承帝和武德帝形成鲜明对比,后世的人们只会更加觉得惠承帝平庸无能,武德帝优柔寡断。但凡他们有昭明帝一半的心性和能力,大瑾统一天下的时间只会再提前许多年。

宣景到达北境之后,只休息了一日,便立即与下属商讨作战计划,第二日便直接向大夏发动进攻。

这也是与大夏对敌多少年来,大瑾首次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

得知消息的胡靖也向武德帝请旨,匆忙赶来北境,与大夏的这场最终决战他怎么能不参加?

陆潇经过司回生这么长时间的调养,以各种奇花异草调理身体重塑经脉。也终于能从轮椅上站起来。虽然跑步骑马还不成,但正常走路已经没有大碍,即便不能亲上战场杀敌,也可在后方整顿军队,做战略部署。

拓跋云雷等大夏使团成员一直被囚禁着,宣景并没有用他们来跟大夏谈条件。

军中不少将士都不明白为何有现成的俘虏不用,拓跋云雷可是大夏唯一的嫡出皇子,有他在手,说不定能换得大夏答应他们许多条件,更有利于日后交战。

不过既然王爷一直没提,其他人也就没说什么。他们对宣景有着全然的信任,反正王爷怎么说他们怎么做就是,王爷没说的他们也就不用管。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他们打仗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束手束脚,瞻前顾后,前头杀着敌人,后面还要担心回去后会不会粮草不够还得饿肚子,或者伤药不够,受伤的兄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朝廷全力支持,还有那军队中少数高层才知道洒金青花玉矿,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后备军需。听说如今兵部尚书也换人了,新任的兵部尚书是武状元出身,对他们武将有天然的好感,不用担心兵部掣肘。

在诸多优势条件的加持下,他们只要全心对敌,狠狠地打,那就一定能拿下大夏!

朝廷隔三差五地就能收到北境的捷报,武德帝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他这会真是万分庆幸自己听从了阮相的建议,同意对大夏用兵,照这个架势,用不了三年,大夏就会对大瑾俯首称臣!

拓跋云雷被关押着,虽然没有受到任何虐待,吃食上也没有委屈他,可作为阶下囚,他终究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以为宣景会用他来要挟大夏投降,或者至少从大夏换得一些利益,可一直没有。但越是没有动静,他这心里就越是难安。

这无异于一把锋利的刀悬于颈上,却不知何时会落下来。

第四百零五章 秒懂

此时,大瑾皇城。

从第一封捷报传来到现在,整个皇城上下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前方不断传来大捷的消息,京中的文人们都开始撰写诗篇文章来歌颂前线将士们。

到底这么多年来谢恒的努力是有作用的,如今的大瑾文人们也看到了武将的艰难不易,更加深刻地明白没有那些将士们在边境抵御外敌,便没有他们歌舞升平的安乐日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