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130)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那妇人原本被徐族长呵斥的想要嘟囔几句,但一听徐瑾瑜这话,顿时眼睛一亮:

“好好好,改天我就去请刘秀才为我儿开蒙!”

徐瑾瑜也是含笑点头,无论如何,原身当初能识字确确实实是因为刘秀才容情。

现在他也愿意回报一二。

而且,刘秀才的学识在启蒙幼童上,是没有半点儿问题的。

以至于等到次日,刘秀才一早起来,收到了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富绅请求他为自己孩子开蒙的请求和帖子时,他还懵了一下。

等弄清楚缘由后,刘秀才一时沉默,看着徐瑾瑜家的方向拱手,长长一揖。

他当初不过是偶发善心,没想到在多年后的今天,竟能得此厚报。

徐家大郎,是个有情有义的!

而此时的徐瑾瑜自然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等徐族长让村民散去后,这才入了徐家,说出自己的目的。

此时的徐家,因为徐瑾瑜的缘故,虽然只是一家妇孺,可是在村子里也颇有几分地位。

就算是徐老婆子出去转转坐坐,也有的是人捧着她说笑。

可是,徐家人都不是张狂性子,甚至都以徐瑾瑜马首是瞻。

这会儿,徐族长说完了自己想要请圣旨入祠堂的目的后,就眼巴巴的看着徐瑾瑜。

徐瑾瑜对于圣旨的去留并无多么执着,所以他直接看向徐老婆子:

“奶决定吧,我听奶的。”

徐老婆子惊讶极了,但随后立刻道:

“不成不成,瑾瑜还是你来说吧。”

这可是圣旨,她可不敢随便做决定。

“对啊瑾瑜,这是赐给你的圣旨呢!”

徐母也如此说着,徐瑾瑜便不由思忖起来,按理来说,若是人家达官贵人之家,自己家中有小祠堂,自然可以供奉家中,日常还有下人打扫,保养,维护。

但对于刚刚脱贫的徐家来说,自然是没有这个条件。

“这样吧,族长,这圣旨我需要在我爷牌位前供奉三日,以告慰他在天之灵,等到三日后,再请入祠堂,你看可好?”

徐族长一听这话,立刻点头如捣蒜:

“那感情好!远山要是走的晚些,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徐老婆子也是又高兴,又抹泪,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且不说丈夫走的早,瑾瑜都没有见过,只瑾瑜的身份……他却还能记挂着这个爷爷,这孩子心里是有徐家的!

徐族长今日似乎是赖定徐瑾瑜似的,说完了正事儿还不走,又和徐瑾瑜说起了书院的事情。

那种属于父辈惯有的僵硬的关怀,让人觉得好笑之余,又多了几分暖意。

最后,徐族长索性留下来用了一顿饭,虽是有肉无酒,可也让人觉得颇为痛快。

等徐族长恋恋不舍的离开后,大家这才聚在明堂里,徐母拿出这两日新裁的秋衣:

“瑾瑜快看,这是圣上赏赐的几匹布料里面,娘挑了一匹,按你的身材做的,你快试试合不合适?”

徐母说着拿出了一件墨绿长袍,没有多余的刺绣,可是那锦缎本身的暗纹便已经足够华丽。

徐瑾瑜在家人面前总是很好说话,这会儿也乖乖去试了,等他穿着新衣走出来时,所有人都不由呼吸一滞。

“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瑾瑜这一打扮,倒像是那些官老爷家里的郎君哩!”

这新衣曲氏也出了一份儿力,这会儿也不由惊叹的说着。

徐老婆子和徐母也是赞不绝口,只是眸子里藏了一丝黯然。

这是瑾瑜本该拥有的荣华啊。

……

次日,天刚亮,徐家的大门就被敲响了:

“徐家郎君可在?吾奉县令之命,请您去一趟县衙!”

第71章

“来了!”

隔着门, 那人只听到一声回音,可却声清如玉,让人不由抬眼看去。

下一刻,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只见一个一身浓绿的少年半开门扉,露出那张莹润如玉,皎若冰月的面庞。

按理来说,浓艳的颜色寻常人总是压不住,故而会显得俗气,可是少年这一身墨绿长袍却相得益彰, 甚至平添了一抹沉稳, 显得少年愈发风采卓绝, 玉骨冰清。

“在下正是徐瑾瑜, 不知阁下前来有何贵干?”

徐瑾瑜含笑拱了拱手,他这一出声, 那人才蓦然回神, 连忙道:

“徐郎君,吾乃清丘县衙衙役, 我们大人请您前去县衙一趟。这是我们大人给您的手书!”

衙役说着, 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徐瑾瑜, 徐瑾瑜直接当面拆开,看着看着,他不由神情一顿。

无他, 这是清丘县令柳洪听说他被皇上赐予了参案, 协理之权, 所以这是来找外援来了。

徐瑾瑜忽而勾唇一笑,随后将信收好:

“县令大人的意思, 我已经知晓,敢问县令大人可有说需要我什么时候到吗?”

衙役挠了挠头:

“若是即刻能走,那就再好不过了。”

看来柳县令还是很急的。

徐瑾瑜思忖了一下,随后道:

“那烦请阁下稍后片刻,我告知家人,即刻便来。”

“应该的,应该的。”

徐瑾瑜随后回家给家人说了一下这件事,徐母擦了擦手上的水,惊奇道:

“这县太爷都得找我们大郎帮忙?!”

“大呼小叫的做什么?没听瑾瑜昨个怎么说?莫让人觉得我们张狂,对瑾瑜不好!”

徐老婆子轻斥了一声,徐母立刻捂上了嘴巴,委委屈屈的看了徐老婆子一眼。

徐瑾瑜不由眸子一弯,压低了声音道:

“没事的,奶,那是对外人说的。咱们家里人,可以张狂一点!我读书科举,不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过好日子吗?”

徐瑾瑜看着大家战战兢兢的模样,语气带了几分玩笑,徐母这才迟疑道:

“那我去猪肉刘的摊子上买肉的时候,可以让他多给一些饶头?”

徐瑾瑜闻言不由哑然失笑,连连点头:

“那是当然,买卖讲价,人情世态,再正常不过了。”

徐母这才拍了拍胸口,大松了一口气,絮絮道:

“那就好!大郎你是不知道,那猪肉刘的猪肉好是好,可总是短那么一星半点,不让他添点饶头,就是咱们吃亏了!

昨个你奶私下里还叮嘱我,让我以后别去和人家讲价,省得丢了你的脸……”

徐老婆子也有些脸热,轻咳一声:

“我那不是怕人家说我们家瑾瑜?好了好了,在瑾瑜面前不说这些了,瑾瑜是做大事的,不听这些闲言碎语!”

“奶说什么呢?咱们家里事儿在我这儿可没有小事,娘你放心讲价,要是谁说嘴到我跟前,我自有办法回他!”

徐瑾瑜这话一出,是给徐母吃了一颗定心丸,徐母顿时笑呵呵道:

“好好好,大郎就放心吧,娘不占人便宜,也不旁人占了咱们的便宜!”

徐瑾瑜笑着说好,随后还说自己晚间会带些县城的吃食回来,让徐母晚间就不要辛劳了。

等徐瑾瑜走了,徐母这才感慨的说着:

“我还以为大郎这孩子书读的多了,就会跟小山村的张生一样,烦了咱们这些俗气的长辈,没想到大郎还是那么耐心,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当时养了大郎!”

徐母口中说的张生何止是烦了家里的长辈,那是中了秀才后,连家里早年给她娶的媳妇都休,自个娶了先生家的闺女,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

现在张家夫妇还被儿媳日日照料着,粗擦淡饭,连个病都不敢生呢!

徐老婆子听着这话,只背着手准备去散步,口中慢悠悠道:

“那是!张生那东西能跟我们瑾瑜比?瑾瑜那孩子长情,但是咱们做长辈也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哦。”

徐母应了一声,然后犹犹豫豫道:

“那娘,这价我是讲还是不讲?”

徐老婆子:“……”

所以这价,你是非讲不可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