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243)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徐瑾瑜闻言耳尖通红,面色发白:

“咳,庆阳兄还是,还是让我自己走吧,我……”

“啧,怕啥?小爷我什么没见过?瑜弟怕是没有闻过那些开膛破肚的野兽味儿吧,那才刺激呢!”

徐瑾瑜眼神躲闪,并不接话,徐母这时也终于挤了过来,看着徐瑾瑜眼中冒起了泪花:

“大郎……”

徐瑾瑜这会儿也是眼睛一亮,低低道:

“娘,我出来啦!”

话落,徐瑾瑜想了想,再原地蹦跶了两下,漂亮的桃花眼弯了起来:

“我活蹦乱跳的出来啦!”

徐母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决堤而出。

三人缓缓朝别院而去,徐瑾瑜最终还是没有让赵庆阳背或抱,而是就这扶着他回去了。

别院的下人们对于科举的流程早就已经心知肚明,早早就烧好了热水,等徐瑾瑜舒舒服服的泡了一个热水澡后,又是那个唇红齿白,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徐母借着炖了一晚上的鸡汤,给徐瑾瑜做了一锅鸡汁捞面,面是银丝面,细细软软,十分好克化。

徐母路上听徐瑾瑜大半天没有吃东西,心疼坏了,可也不敢把大鱼大肉摆上来,只能掏空心思做了这么一顿美味又没有肠胃负担的鸡汁捞面。

徐瑾瑜足足吃了两碗,倒头就睡,一觉睡到了次日清晨。

这便又到了该进场的时候了。

“这还有两场,可要怎么熬啊,大郎看着都瘦了一圈……”

徐母心中担忧,可却没有在说什么打退堂鼓的话,徐瑾瑜安安稳稳的出来时,她便已经放了一半的心。

现在,她只是心疼孩子要受这么多的苦。

徐瑾瑜听了徐母的话,只是笑了笑,睡了一夜的他精神奕奕,重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娘放心吧,我没事儿的,这次是我一时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儿,我会……慢慢适应的。”

其他事,他可以想办法有回旋的余地,但科举不同,不过徐瑾瑜也并无后退的想法。

所为青云路,又岂会是一片坦途?

而现下,这第二场,他要做的便是在极端环境下,让自己活的更好。

一夜的时间,并不足以让近千人遗留的味道消失,用了一夜调整的徐瑾瑜眉头未皱,面不改色的直接去了自己的号房。

还是原来的位置,还是原来的看守兵将,徐瑾瑜一如既往的将油纸布撑起来,随后便安安静静的垂眸等候。

第二场靠的是诗赋和策论,本场的诗赋平平无奇,值得一提的是,本场五条策论有三题与徐瑾瑜出的五三壹中相似!

徐瑾瑜看到题目后,一下子就精神了。

这三题分别都脱胎于承乾三十三年、承乾三十七年、熙禾一十三年的乡试真题之中,以当时发生的重大灾难的治理与管理出题。

而且,其出题的难度可不像徐瑾瑜原题里一句话恨不得拐十个弯的性子。

是以,徐瑾瑜精神了,而那些做过五三的学子们这会儿是又惊又喜,喜的是,他们对于此题都有十分完善的思路,定能有个好成绩。

这惊嘛,便是徐瑾瑜那非人哉的出题能力了。

人乡试正儿八经的题目都没有他弯儿拐的多,他以后取号的时候,不妨自居填壑居士好了!

他自己在考题上挖的坑,也不知一辈子填不填得平呢?

因为这场意外之喜,加上徐瑾瑜对自己心理暗示和改变,这三日倒是过的较之上一场轻松了不少。

等到本场考试结束的时候,徐瑾瑜脚步轻快的走了出去,见着徐母先是蹦了蹦,含笑道:

“娘,我活蹦乱跳出来了!”

徐母这下子没有哭,只是连忙拉过儿子,盖着脸飞快的离开了。

上一次是她心里担心,这才害大郎丢了面子,而这一次她可不能那样了。

不过,徐母不知道是,徐瑾瑜身后一直跟了一位对面的学子,他对徐瑾瑜的关注从第一场的第一晚就开始了。

这两场考试下来,徐瑾瑜的一举一动他都尽收眼底。

对于徐瑾瑜两场考试都能提前一日答完,该学子表示,这位学子一定并非凡人。

而他,也观察到了这位学子一出门就会蹦了两下……所以,蹦两下是什么特殊的答题技巧?

该学子犹豫了片刻,直接在原地蹦了两下,家人好容易挤过来,看到这一幕差点儿没被吓出个好歹:

“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被那山精野怪上了身?当家的,快请道士……”

“娘,我没事儿!我方才看到一位答题特别厉害的学子,连续两场出门就蹦两下,人家场场提前一日答完,这一定特殊的祈祷方式,我下一场也定能考的都会,蒙的全对!”

“啊?”

因为那学子言之凿凿,这件事很快就像插了翅膀一样的飞了出去,而徐瑾瑜对此一概不知。

不得不说,心态转变过来后,徐瑾瑜的适应能力十分之强,这一场考完后,徐母看着徐瑾瑜非但没有虚弱,反而还状态更好后,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等徐瑾瑜洗漱好后,徐母特意做了鸡汤馄饨,徐瑾瑜上一次这么久没吃肉还是不想给西宿做贡献的那段日子。

这会儿,吃着皮薄馅儿大的大馄饨,徐瑾瑜那叫一个满足,之后还有余力陪着徐母去散散步,这才甜睡一晚。

今日便是最后一场了,相较于前两场那紧绷的科举如上坟的氛围,今日难得多了几分松快。

连续六天的科举,让贡院的气味已经都无法细闻,徐瑾瑜的号房还好一些,其中最严重的,是。臭号。

虽然徐瑾瑜这样不愿意让屎戳子落在自己卷子的学子居多,可也有一部分学子此番下场只是为了积累经验或是其他特殊情况。

但,总而言之,就是臭号现在几乎已经都待不下去人了。

但好巧不巧,宋真就被分到了臭号附近的号房,眼看着臭号里的那位仁兄不堪其苦,被带了下去,宋真忙将衣裳撕成条,为自己遮掩气味。

等到最后,宋真甚至都开始用嘴巴呼吸,可也无济于事。

但幸而第三场考的内容更为简单,乃是以大盛时务为题,写一篇劝导君王,或建议国策的文章。

好巧不巧,本场的时务正正好是徐瑾瑜在五三貳中写过的边境不稳的问题。

但时务题本没有什么答案,每个人的品性,行为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这道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但,当初乙级的全体学子还就这一题目,展开了三个教学斋之间的“辩论赛”。

赛制是徐瑾瑜提出并主持的,在那场辩论之中,学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过,当初还有不少学子在辩论赛结束后,惋惜:

“纵使吾等满腔报国之心,可也短日无门,实在可叹。”

徐瑾瑜当时听了这话,只是淡淡一笑:

“时务之道,在于兼听通达,今日之辩论表其无功,岂知他日无功?”

这会儿,即便是宋真被熏的头昏脑胀,可也不由在心里道:

瑾瑜那话说的果然没错,那日的辩论虽然在当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可到这一刻,还不明显吗?

甚至等到他日入朝为官,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也能及时拿对策来。

这一刻,宋真无比感怀那场辩论赛,能让他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也可以有思路,言之有物的写上答案。

“阿嚏——”

徐瑾瑜打了一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惦记他,这会儿徐瑾瑜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心里也不由无奈一笑。

看来,朝中对于边疆之事,是十分介怀啊。

此前圣上曾亲自以诗文求才,而到了乡试,徐瑾瑜没想到还能再遇到这样的题目。

老实说,当初那场辩论赛,他为的并不是科举,而是为同窗们他日入朝之后,若是遇到了这样的事后,应当如何应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