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246)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别的不说,徐玉瑶最是高兴,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引着徐瑾瑜恨不得连静暖园里的鸟窝都翻个遍。

“大郎,你莫惯着瑶儿那丫头,她自个跟个皮猴子似的,爬上爬下的,还要连带大郎你一道去,要是让人知道要笑话了。”

“娘,小妹这叫天真烂漫,小孩子爬上爬下也说明身体康泰不是?”

徐母听了这话,只摇了摇头:

“我算是看出来了,难怪这丫头这么亲你,这怕是因为你是咱们家最惯着她的了!

瑶儿,今个别缠着你哥哥了,让他也松快松快,你跟娘去逛逛。”

“娘又要去长宁姐姐那里吗?瑶儿不想去,那嬷嬷好凶的……”

徐玉瑶攥着徐瑾瑜的衣角,不愿挪动,徐母见状对徐玉瑶打了一个眼色:

“你这丫头说什么呢,人家嬷嬷也是为了咱们好!”

徐瑾瑜听到这里,便知道是娘又背着自己做什么了。

“娘,小妹不喜欢就不去了呗,还有,那嬷嬷姓甚名谁,为何会对小妹凶?”

徐瑾瑜这话一出,徐母支支吾吾,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倒是徐玉瑶拉了拉徐瑾瑜的袖子,仰头道:

“哥哥,瑶儿知道!那个嬷嬷是连枝嬷嬷,是娘请长宁姐姐……”

“是我拜托长宁寻的交规矩的嬷嬷。”

徐母打断了徐玉瑶的话,看着徐瑾瑜认真道:

“我儿辛辛苦苦考科举,若是以后真高中了,娘不能让人说那状元郎的娘是个不知规矩的老泼皮不是?”

徐母语带玩笑,可是徐瑾瑜却不由喉头一紧,抿了抿唇,好半晌才哑声道:

“娘学了多久了?家里还有人学吗?”

“大家都学了,娘知道你心疼我们,可是我儿是要往上走,做那人上人的,娘和你奶她们,帮不了你什么,只能不拖你后腿了。”

徐母说着,拍了拍徐瑾瑜的手臂,轻松道:

“现在瑾瑜你知道了,那改日就让连枝嬷嬷搬过来住吧,我们隔三差五往流春园跑也学不好。

来来来,瑾瑜也过来瞧瞧,看看娘这么喝水可对?”

徐母说的大大咧咧,很是轻松的模样,随后她端起一杯水,用袖子遮着喝了下去,动作意外的多了几分文雅。

“还有我,还有我!”

徐玉瑶也学着徐母的样子,她人小,生的玉雪可爱,这一番动作倒也轻灵雅致,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官家小姐的文静优雅。

可惜优雅不过三分,她就直接跳下了椅子,徐母忙道:

“瑶儿,要慢慢下,你太小应该让人扶你下去的。”

“我长腿啦,干嘛要扶,好麻烦呀哥哥,瑶儿能不能不学?”

小丫头拉着徐瑾瑜袖子撒娇,徐母气呼呼道:

“要是没个规矩,仔细以后没人要。”

徐瑾瑜闻言,勾唇揉了揉小妹的软发:

“娘说错了,小妹不想学便不学。生而为人,只要活的潇洒开心,那便不枉来世上走一遭了。

至于之后没人要……哥哥可以一直养着小妹,好不好?”

徐玉瑶听的笑弯了一双眼睛:

“瑶儿才不要哥哥养!瑶儿以后要像长宁姐姐一样,不光可以养自己,还可以养很多很多的人!”

徐母听罢,忍不住笑骂一句:

“小丫头,人小心倒是大!”

徐玉瑶冲着徐母做了一个鬼脸,便溜了,留下徐母和徐瑾瑜两人在明堂。

徐瑾瑜看向徐母,语气虽轻,可却十分认真道:

“娘,辛苦的话,就不要学了,男儿的脸面是自己挣的,我若无能,世人有一万种笑我的理由,哪里能怪在你们的身上?”

“嗐……”

徐母随后看了徐瑾瑜一眼,低声道:

“但我还是想学的,等什么时候,你爹回来了一看,嚯,我那个野媳妇怎么变成了贵夫人?嘿嘿,那一定很好玩儿!”

徐瑾瑜听后,不由莞尔:

“好,但娘不要累到。待到明日,我去流春园给长宁公主道谢。”

……

徐瑾瑜这边只有一个小风波,便岁月静好了,而另一边,乡试报喜的官差则是在小石村扑了一个空。

最后还是魏思武正好路过,把人带着来了静暖园,但即使如此,那一队官差披红挂彩,又是吹吹打打的气派模样,还是真真切切的震慑住了一众村民。

“嘶,那可都是官差老爷,竟然亲自给远山家大郎报喜哩!”

“解元是个啥元?听着厉害的呦!”

“啥?远山家大郎以后就是举人老爷了?和县令都差不离了?”

徐族长更是高兴的急吼吼的开祠堂,要告诉祖宗这件大喜事儿!

与此同时,等到官差带着吹吹打打的队伍到了静暖园之时,静暖园的下人们还有些懵。

解元,谁啊?

他们那郎主可才是个十来岁的小少年!

可下一刻,他们便眼睁睁看着那如清风朗月的少年,笑着从官差手中接过喜报,那笑容灿烂若秋日暖阳,看的不少人都呆了。

十四岁的举人老爷,这可是大盛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就连送喜报的官差,都不能免俗的笑着向徐瑾瑜讨了一样喜物——是徐瑾瑜剪下来的衣角。

之后,徐母更是笑的连学了好久的规矩都顾不上,笑呵呵道露着两排白牙,大方的直接抓了一大把铜子,给每个人都塞的满满的。

等到官差走后,连那些说喜庆话的下人们也得了一笔不菲的赏赐,一时间好听话跟不要钱似的,整个静暖园热闹非凡。

今天,他们的小郎主成为举人老爷啦!

第127章

徐瑾瑜再中解元之喜, 尚未过一刻钟,隔壁长宁公主的流春园便送了礼物前来贺喜,乃是前朝大家亲手制作的文房四宝, 价值不菲又寓意极好。

来送礼的是长宁公主的贴身侍女兰青,她一见徐瑾瑜便真挚的替长宁公主表示了恭贺之情:

“殿下方才听世子使人传了信儿过来,便催着让婢子将一早准备的贺礼送来,您看看可还喜欢?”

徐瑾瑜都没有想到第一个为自己送上贺礼的竟然是长宁公主,且听兰青的意思,这礼乃是长宁公主一早就备下的,徐瑾瑜遂笑着道:

“公主费心了, 与公主毗邻而居这些时日, 公主一直对吾与家人照顾颇多, 倒是让吾一时不知该如何言谢了。”

兰青听后笑意更浓:

“徐郎君不必言谢, 殿下一早便知您非池中之物,而今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殿下还说, 请您三日后携家眷来流春园赴秋蟹宴, 而今正值金秋,正是是吃蟹的日子。”

兰青说完, 似乎怕徐瑾瑜拒绝, 又补充道:

“这次的蟹可来历不凡呢, 乃是江南地方上供的贡蟹,殿下得了圣上赏赐的一篓大青蟹,个个都有两个手掌大, 正好让老夫人她们也能尝个新鲜哩!”

徐瑾瑜闻言不由一笑:

“有劳公主记挂, 三日后吾定登门拜访。”

兰青见徐瑾瑜同意, 遂告退离开。

等兰青走后没多久,清丘县令柳洪也托人送来了一份贺礼, 之后更是陆陆续续有许多认识的,不熟的,不认识的人送来各种各样的贺礼。

不过,除了相识的,知根知底的人外,其他的不用徐瑾瑜开口,便被徐母直接给推了回去。

等徐母做完这一切,便冲着徐瑾瑜挤了挤眼:

“怎么样,娘做的还成吧?连枝嬷嬷估摸着这几日就有人要来送喜报了,特意教给娘的。”

徐母一面整理着贺礼,一面碎碎念着:

“不学不知道,没想到这收礼送礼都有这么多的门道,那隔壁县的刘员外,和咱们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巴巴跑来送礼,娘要是收了,他日人家拿这事儿说嘴,只怕要给大郎惹麻烦。

这是咱们徐家外嫁女的夫家送来的贺礼,足足纹银百两,这么重的礼哪里是能随随便便拿出来的?只怕是有求大郎!

这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