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344)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以及,在互市关闭之下,乌国人狗急跳墙而造成的累累白骨的惨像。

而那,并非徐瑾瑜所愿!

与此同时,成帝终于坐不住了,他从龙椅上站起身,自高台之上走了下来,开始四处巡考。

虽然,他的目的却是是位居首位的徐瑾瑜,可是想到徐瑾瑜方才才初初提笔,他这会儿过去指不定会给那孩子过大的压力,所以成帝由于片刻还是径直朝最后走去。

而随着成帝的巡考,让考生们的心在这一刻彻底的动荡起来,有人惶恐,有人畏惧,又有人兴奋激动,一时之间考生们的面色各异,也纷纷落入不远处时不时抬头看过来的众位大人的眼中。

圣上亲自巡考,这昭示着圣上对于他们这些学子的满意,是以一众学子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哪怕手已经都抖得不成样子,也靠着肌肉的本能驱使自己写下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方块字。

就这样,四百余名考生的位置很大,但成帝觉得又没有那么大,因为很快他又重新走到了徐景瑜的身边。

成帝这会儿心里有些期待,又有一些说不上来的担心,不是成帝说,就算是他自己亲生的皇儿,他心里都没有这么担忧过。

可,三载光阴,少年如同在他眼皮子下开始发芽,生根,成长。

现在这临门一脚便该是收获之时,却不知这果子结的如何?

最后一步,成帝走得颇为缓慢,当他站到徐瑾瑜的身旁时,许瑾瑜刚刚停下了笔。

成帝心中一顿,随后便站在徐景瑜的身旁,一字一句的看了下去。

可看着看着,成帝便忍不住想要伸手拿起来细看,好悬在最后一刻,成帝想起现在还在殿试,这边险险的停住了。

但即使如此,成帝的一言一行本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一刻连成帝都忍不住想要拿起来细细品读的考卷,一时也让众大人好奇不已。

“哼,哗众取宠之辈罢了。”

户部尚书将两只肥厚的大手交叉在有些圆滚的肚皮上,颇为不屑的哼了一声。

“一个小小的互市不开也罢!哪里值得如今这般议来议去了,不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罢了。

乌国人想要的不过是粮食布匹罢了,给他们就是了,能将此考题作为今科殿试试题,也不知道诸位是怎么想的?”

在户部尚书看来,一个互市所带来的整体税收放眼整个大盛,可以称得上是不值一提,实在没有必要因此大动干戈。

然而,按照大盛的惯例,殿试的试题必与时务挂钩,且由众臣票选得出,是以互市之事能入选殿试试题也代表了朝中大大人对于这件事的重视。

“听大人的意思是,如今户部已经盆满钵满,才能撑得起大人这么大的口气,说话也不怕外头风大,让您闪了舌头!”

应青山淡淡的看了户部尚书一眼,到底是做御史的,口中没有半分留情。

“乌国虽然兵强马壮,可是乌国的人口数量远不及我大盛能用一些物资来换得边疆安宁,可比耗费那么多的军费省事多了!”

户部尚书振振有词,应青山遂低低道:

“唔,也就是今日平阳侯不在,否则只怕他手中的笏板又要断一次了。”

应青山意有所指的说着,眸中却满是厌恶,圣上当时怎么就不让户部尚书多养伤几日?

也就是这时间太寸,否则他真希望其再养伤一个月,也省得出来让人闹心。

“你!”

户部尚书气的咬牙切齿,可却忍不住捂着脸后退一步:

“应大人一个文臣,倒是有一颗向武将的心,也不知圣上知不知?”

应青山不咸不淡的瞥了他一眼:

“本官不知圣上知不知,倒是大人您像极了本官肚子里的蛔虫,什么都知道。”

应青山的做派可并不像是夸赞的语气,而这是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蛔虫,是不是那种白白长长,会从谷道爬出来的虫子?”

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被气的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应青山瞥了他一眼后,便将注意力放在还站在徐谨于身旁的成帝,不由饶有兴致的眉尖挑了挑。

他预感这位徐会元一定要写出了很有意思的东西,否则也不足以让圣上驻足那么久。

啧,他还那么年少啊,年轻真好。

等到日落之时,整场殿试彻底落下了帷幕。

而作为整场电视最晚提笔答卷,又最早作答完的徐瑾瑜收获了不少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尤其是,方才成帝还在他身侧停留了这么久,满意之意溢于言表!

“交卷——”

内侍官高亢嘹亮的声音响起了,众人只觉得心下一凌,随后即便是没有作答完的学子也只能乖乖的放下笔,兀自神伤起来。

毕竟,就算是想要写一些歌功颂德的华丽辞藻,也是需要字斟句酌,也好能让阅卷官耳目一新不是?

之后,考生纷纷离开座位,被内侍官引着从侧门而出。

黄昏落日的余晖,公平的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而待三日后,便是他们数载、十数载,乃至数十载寒窗苦读的最终归宿了。

徐瑾瑜刚走出宫门,学子们像是一下子被解除了身上的某种限制一样,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起了这次的试题。

“这一次的考题真的太简单了!”

“互市贸易,对于那些粗鲁的蛮子来说,实在是浪费!”

“不错,互市只会养肥了他们!现在他们也不过是困兽犹斗。”

“吾觉得,这互市确实不应该开,但若是我大盛能给我一二安抚,也能两全其美不是?”

“……”

徐瑾瑜的耳边是诸学子的声音,他不由蹙了蹙眉心。

乌国虽然在其他资源上多有缺乏,可是其并不是会被困死之辈。

他们手中有马,有铁,若是真的被逼急了,届时遭殃的只会是宁州城的百姓。

至于安抚乌国,要如何安抚,又要怎么安抚才能是个头呢?

贪心不足蛇吞象,倘若答应给乌国一百万石的米粮,他日乌国难道不会想要两百万,五百万乃至一千万?

只不过,有李守言的例子在前,徐瑾瑜并未开口,正在这时,一旁的马车里边探出一张熟悉的面庞。

“大郎”

“娘!”

徐瑾瑜将心中思绪压了下去,含笑着走了上去。

自从此前永新侯府之事,让徐母一直郁郁寡欢。

这一次徐母能愿意出门,还是徐瑾瑜说娘陪他走了这么多场科举,若是差了最后一场,以后想起来也会觉得遗憾。

徐母仔细思索一番后,觉得徐瑾瑜这话说的没错,这才答应了下来。

徐瑾瑜上了马车,徐母忙将准备好的肉干茶水摆好,看着徐瑾瑜有些心疼道:

“大郎今日可是没有好好用饭?娘觉得脸色都白了些。”

“那倒没有。”

徐瑾瑜抿了抿唇,没有说的是,相较于其他学子,他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了。

殿试答卷的要求在两千字左右,在其他学子还在字斟句酌的时候,徐瑾瑜已经一气呵成完成了自己的做答,等到中午放饭之时,他更是悠哉的喝了一碗白粥。

“就是宫里的粥香是香,可是吃着还是觉得没有娘您做的好吃呢!”

徐瑾瑜笑眯眯的说着,徐母一听这话不由弯了眼睛:

“那今个回去娘给你做点儿不一样的粥吃吃?公主带回来的那个厨子是南方来的,娘这段时间也跟他学了不少东西,就是粥!嘿,你都想不到人家还有咸口的呢!”

“真的呀,那我今日可就有口福了!”

徐瑾瑜附和着徐母的话,可就在他正要说什么的时候,马车突然一个急刹,连杯中的茶水都溅出来了两滴。

“平叔,怎么了?”

自从之前惊马案之后,魏思武直接派了心腹前来赶车,确保不会再发生上次那样的事。

“徐郎君,是一个女娘晕倒在路上了,您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