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459)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后生,不知你所说的法子是……”

徐瑾瑜笑了笑,请老者准备了纸张,他随身带着炭笔,随后在老者的口述中,让他已逝的亲人在白纸上渐渐呈现……

不知过了多久,徐瑾瑜停下了笔,而白纸之上,两个幼童欢笑追逐,仿佛下一秒便会从画上跳下来。

一旁的妇人这会儿浅笑盈盈,水眸盈盈看过来的时候,老者都忍不住呼吸一滞。

“桃娘,桃娘——”

老者激动的扑过去,如同干枯树皮一样的手指在画上妇人的轮廓处轻轻触碰,颤抖的不成样子。

一滴浑浊的泪水砸在纸上,老者吓得连忙用衣袖轻轻去沾,但还是有些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痴痴愣愣的看着:

“桃娘,大郎,二郎……”

时隔二十五年,他终于仿佛又看到了亲人。

曾经,他恨自己才疏学浅,描摹不出一二亲人的神韵,现在纸上栩栩如生的妻儿,让他只觉得仿佛在做梦。

徐瑾瑜静静的看着老者激动不已的模样,安静的等他冷静下来。

而老者将亲人的画像看了又看,过了足足一刻钟,这才终于放下,他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

“后生,让你久等了。这人老了,就是多愁善感,我这些日子总梦到当初我们一家人,还以为是桃娘要来接我了……”

“您老一看便是长命百岁之相,以后有的是福享呢!”

徐瑾瑜笑吟吟的说着,老者不由一笑:

“你这后生倒是嘴甜!”

“哎呀,那是老丈您家中的水也甜呢!我瞧着这拜月图,画的不像是京城之处,倒像是……平洲?”

徐瑾瑜又端详了一下,老者也不由一怔,随后深深的看了一眼徐瑾瑜:

“后生倒是好眼力,老夫在京城已经待了十年之久,一口官话说的也算地道,竟不知你是如何知道老夫的故籍?”

徐瑾瑜笑了笑,随后指了指外面那张拜月图:

“并非是口音的缘故,老丈那画中的柿子出自北地,而葡萄盛产与我大盛的常州、平洲一代。常州居南,故而我才大胆一猜。”

“好精巧的心思,好仔细的观察!后生,你是老夫见过的人中数一数二的。”

“您谬赞了。”

徐瑾瑜含笑说着,随后,徐瑾瑜又就当初途径平洲的所见所闻和老者交谈,老者听着听着,也不由为故乡的改变而惊叹连连,一时二人相谈甚欢。

乍听一声春雷阵起鸣,忽而春雨绵绵入土柔。

老者方才已经为徐瑾瑜续了三回水了,徐瑾瑜若是有心与人攀谈,便是说个三天三夜也不会词穷。

这会儿,眼看天空落了雨,老者不由笑道:

“下雨天,留客天,后生今日要在老夫处多留一留了。”

“求之不得,只盼您别嫌我话密。”

“怎么会,老夫也已经许久没有与人说过这么长时间的话了啊。”

老者的语气有些怅然,徐瑾瑜闻言不着痕迹的转了话锋:

“说起来,我倒是想起景庆五年时,平洲倒是发生了一起旱灾,多亏朝廷赈灾及时,这才避□□民涌入京城。”

徐瑾瑜这话刚一出口,那老者顿时脸色一变,痛声道:

“什么赈灾银!什么赈灾粮!老夫统统没有看到!”

“老丈这话从何说起,我可是记得当年的那场赈灾,可是本朝立国以来唯一一次范本式赈灾。

据说,那次赈灾十分及时,使得本地无一流民流出,平洲亦是风平浪静,圣上对此都赞不绝口。”

那是成帝登基后,发生的第一场大灾,周世耀调度得当,平洲知府配合默契,二人联手压下了那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更是避免了流民冲入京城造成动荡的可能。

而也是那时候,成帝将周世耀看入眼中,暂时没有削他的权,谁曾想……

徐瑾瑜话音落下,老者的眼睛赤红,放在膝上的双手紧握成拳,枯瘦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什么赈灾?他们是在吃人肉,喝人血啊!后生啊,你可见过一把米粮便是一月口粮的赈灾粮?老夫见过!

饿殍遍地,所有想要离开平洲的人都被飞来的流箭射杀!城内米价居高不下,夜里盗抢多有发生。

易子而食,如若没有孩子,那便去偷,去抢别人的孩子,我家大郎二郎便是……可恨我当初不过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老者的眼睛暴起鲜红如血的血丝,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在煮的咕嘟咕嘟的铁锅里,看到了大郎的残肢,二郎腕上的平安红绳如同血线一般在水面上漂浮……

“孩子吃完了,便是女人,我已经让桃娘躲在了地窖里,可恶邻多嘴,我出去寻找吃的时候,桃娘她也不幸,不幸遇害。”

老者说着,泣不成声起来:

“赈灾粮真的不够啊,饿极了的人,就是一群疯子!疯子!”

徐瑾瑜看老者实在情绪激动,连忙在他的后背轻抚,并按揉几个穴位让他情绪镇定。

可随后,老者却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角还有残存的泪痕:

“徐大人呐!求您做主啊!求您为草民枉死的妻儿做主!!!”

徐瑾瑜立刻扶住老者,忙道:

“您年岁大了,先起来说话。”

老者缓缓站了起来,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徐瑾瑜端了一杯水递给老者,随后道:

“不知文侍郎何在,今日这出戏,可是他精心设计,若是本人不在,那便有些太无趣了。”

徐瑾瑜语毕,一人款款走入:

“尚书大人见谅,下官并非有意算计您,这厢给您赔罪了。”

徐瑾瑜看了一眼这个据说给自己使了几次绊子的文侍郎,扬了扬眉:

“原来文侍郎也知是算计呀,不知现在的结果,文侍郎可满意?”

文侍郎闻言,低下了头,随后拾起衣摆,直接跪了下去:

“尚书大人,一切都是下官的错,下官任凭您处置,只是平州旱灾的冤屈,普天之下,只怕只有您才能申!”

“听起来,文侍郎倒是观察本官良久了?”

文侍郎没有反对,而是看了一眼老者,低低道:

“尚书大人,下官只想要老师毕生所求能有一个好归宿。”

他一直在观察,整个大盛有能力将周世耀绳之以法之人,可是,从纪怀仁到余鹤,再到应青山,他们没有一人能在周世耀手中讨到半分好处。

他从一个小小的属官,一路成为三品大员,可也始终没有找到有此能力之人。

而这个时候,徐瑾瑜出现了。

少年以一己之力,平南疆,定北疆,荣耀归朝,正是势头最高昂的时候。

甚至,他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让周世耀吃了闷亏之人。

是以,周世耀被杖责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与少年亲近一二,为此,他不惜以身引诱。

他知道少年在找户部的缺口,他愿意做这个缺口!

徐瑾瑜看了一眼尤在伤神的老者,抿了抿唇:

“罢了,你先起来,坐着回话。”

“多谢大人。”

文侍郎坐在了老者的身旁,看着老者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的模样,忍不住担心道:

“老师,您还好吗?”

老者摆了摆手,过了片刻,这才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我没事,徐大人呐,今日是草民的主意,您要怪就怪草民吧!可是,草民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草民,草民太想看到当面的罪魁祸首伏法的一幕了。”

老者清楚的知道,造成当初人吃人现状的,除了百姓之外,更多却是当年负责此事官员的渎职。

“周世耀贪赃枉法,为饱私欲,不知吞吃了多少百姓的血肉,他罪该万死!

若不是他中饱私囊,师母和小师弟们也不会……”

文侍郎将腮帮子咬的紧紧的,声音有些哽咽,可扶着老者的手,却分外轻柔。

徐瑾瑜看了一眼师徒二人,他隐约记得文侍郎少时也颇有才华,一路从平州最贫困的地方走出来,不惑之年已至三品侍郎,让人称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