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绿茶:拯救咸鱼相公(805)

作者:梅果 阅读记录

东盛帝:“此次他立下大功,朕要赏他。”

魏相爷说:“啊,那请问圣上您要赏赐他什么?”

东盛帝:“朕在封王,号朕方才与张阁老商量了一下,就号承字吧。”

又是一道惊雷直劈在魏相爷和几位的阁老的心头,他们大胤非赵姓不封王啊!

“这,这,是哪个字?”胡阁老勉强镇定地问。

张阁老这时开口道:“承袭的承字。”

老夫的这个提示很明显了吧?

这是第三道惊雷,直接将魏相爷和阁老们劈得灵魂出窍。

张阁老看着同僚们失态的样子,心里都是好受了些,原来也不止他一个人经不住这样的事。他方才可是跌坐在东盛帝面前的,没尿出来,已经是张阁老涵养好了。

“承,承王?”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陈尽忠都换了一回灯烛了,魏相爷才开口问道。

东盛帝:“是,赵西楼也是姓赵的。”

“可此赵非彼赵啊,”胡阁老声音发着抖。

东盛帝:“分宗可以再进宗,他这一脉如今又有过一回分宗,没几个人了,朕要将他这一脉再纳入皇室宗亲。”

越国公府的五世祖赵蘅是自请出族的,如今东盛帝再将他的后代纳入族中,这也不是不行。不是有句话,叫认祖归宗吗?

只是皇家啊,也能这么干?

东盛帝:“朕意已决,你们就不要劝了。”

魏相爷看向了张阁老,你同意?

胡阁老在旁边小声提醒了魏相爷一句:“他也是赵西楼的老师。”

也就是说,若是赵凌云做了承王,那张阁老依然会是帝师,谁也抢不走他的这个名号。

所以张阁老为什么不同意?

“您,您与宗亲们……”

“呵,”东盛帝一声冷笑。

魏相爷本想问,您与宗亲们商量过没有的,但听了东盛帝的这声冷笑,魏相爷就闭嘴了。如今在圣上这里,哪儿还有宗亲了啊?

魏相爷咬破了自己的嘴唇,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事他要好好想想。

东盛帝也不再说话,自顾自地看起了折子。

都是宦海沉浮,见惯了世面,老谋深算的人,魏相爷几个人只要稍想一下,他们就明白,赵凌云还真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这人是皇家的血脉,只要认祖归宗,这位就是赵家皇族的人。

这人的老师是张阁老,这人的岳父是江入秋,文武中,他都有强力的支持者。

这人还是圣上看着长大的,跟福王感情深厚,再怎样,这人都不可能亏待了福王。对圣上,这人也不会有怨恨之心,一定尽心尽力地,安排东盛帝的身后事。

还有,这人与高千里是结拜兄弟,要是再将高勋的尸骨给弄回来,玉锋高家众将,一定对这人死心塌地。如今在北地的,还有一个孙瑞,这是江入秋的旧部,天生的江入秋一党,有这位身负皇命的将领在北地,完全可以压制住北地的许晋这一派将领,也就是说,北地的大军是听命于赵凌云的。

东盛帝调集了大军给江入秋,这位如今领着大军就在南边驻守。

一南一北,半壁江山,不就是在赵凌云的手中了吗?

“谁,谁能想到啊,”胡阁老叹了一句。

这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赵凌云这个浑人,竟然是这样的不容小觑。

丁阁老这时道:“还有他的那帮狐朋狗友,都是混账,但也都是各家勋贵门里的人。”

赵凌云一旦得势,这帮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啊。

魏相爷看向了东盛帝,问了东盛帝一句:“可他担当得起吗?”

这是个混混,正经话都没说过几句,这人凭什么啊?

东盛帝:“他可是差点中了状元的人。”

魏相爷和阁老们:“……”

如今圣上您也这么说了?您是被赵凌云那浑人下了什么盅了吗?

东盛帝:“他如今还在关外,为我大胤北边的太平尽着心,出着力。为何在他之前,无人做此事?”

别人也没遇着赵凌云的这个机会啊。

“有机会,也得有去做的胆量,”东盛帝说:“之前也是他,替国库收了好些的欠银,此事,你等做了,却没有做成。”

魏相爷抽抽着嘴角,这浑人不也就是干了这两件事吗?

张阁老这时叹息一声,说:“只这两件事,就足以了。”

不畏难,有胆当,你们还想要怎样?多少人活了一辈子,也做不到啊。

第1002章 一辈子的兄弟

立诸君,这是天大的事,魏相爷和阁老们不满意赵凌云,也可以说,他们接受不了这么一个人选。一个混混,怎么能当诸君?近而再成为一国之君?这不是在开天大的玩笑吗?

“福王还不如赵西楼。”

可恰恰又是东盛帝的这句话,让魏相爷和阁老们又决定接受,赵凌云这个人选了。真要比混蛋的话,赵凌云比福王还是要好一点的,就两个人的脑疾程度而言,赵凌云的脑疾也没福王的严重啊。

“朕还有些年头可活,”东盛帝又说:“那个混帐也不是现在就能坐上龙椅,还可以教嘛。”

魏相爷和阁老们就又都看向了张阁老,这货还能教得好吗?

张阁老保持着沉默,在张阁老看来,赵凌云是教不好的,这是个关在天牢里,都读不进去书的浑货,天王老子也没本事教。但张阁老不能表示反对,因为如今除了赵凌云,也没有别人了。

再让东盛帝花时间,在那些少的可怜的,跟他没什么仇怨的宗亲里找合适的继承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了。

“你们可以去偏殿再商议一下,”东盛帝又提议道。

魏相爷看看几位阁老,几位阁老里,有叹气的,也有只冲他点一点头的,魏相爷又一次跪倒在东盛帝的面前。

包括张阁老在内,几位阁老也都跟着跪倒在地。

魏相爷说:“圣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东盛帝点一点头,道:“这道封王的圣旨,朕会亲拟。胡阁老去玉锋关一趟。”

胡阁老高声领旨。

魏相爷说:“蛮夷那边会放赵西楼回来?”

东盛帝:“那边的事悉数交由孙丹阳处理,胡宁可以得到粮草,赵西楼在与不在,对他没有影响。”

魏相爷便不再说话了。

想着封王之后的赵凌云回到京城,魏相爷和阁老们都有窒息之感,这日子好像没法儿过了。

几位出了承德殿,魏相爷突然就道:“郑氏与那浑人还断绝了母子关系,与那浑人倒是论不起来孝经了。”

赵凌云现在相当于父亡无母了。

丁阁老冷道:“郑氏和郑家要悔断肠子了。”

“还有那位告他叛国的赵安阳,”张阁老这时说了句:“只怕圣上对他不会手下留情了。”

这是当然的,魏相爷叹一口气,道:“赵安阳此人可写入书中,题曰蠢人二三事。”

世上再也找不出像赵安阳这样蠢,还作死的人了。

几位阁老平生头一回为一个蠢人叹息,如果这位与赵凌云兄友弟爱,那这位明明就可以伴着赵凌云的大造化享福的,可现在呢?

承德殿里,东盛帝亲笔写了一纸诏书,就很简单,敕封赵氏凌云为承王,着即日返京。东盛帝连一句夸赵凌云的话都没写,这也可能是史上最简短的封王诏书了。

“你带人去将赵安阳处置了,算是朕送赵西楼的一份礼了,”写完了诏书,东盛帝就命陈尽忠道:“不要闹出大动静来。”

赵凌云再恨赵安阳,哪怕两人已经分宗,哪怕赵安阳诬告他叛国,要置他于死地,赵凌云都不能要了赵安阳的命,因为他是当哥哥的,他跟赵安阳是一母同胞。赵安阳是王八蛋,不要脸,可你赵凌云做了王的人了,你不能干屠弟的事儿。

东盛帝说这是他送赵凌云的一份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真的是一份礼。

赵安阳这个时候已经返京,暂住在郑家的一个别院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