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别这样(穿书)(5)

作者:袖里剑 阅读记录

这地面……可真瓷实!

“孤正要去佛堂为父皇祈福,求父皇早日康复,怎知竟连父皇最后一面都未曾见上!”林青青拳头隐忍地紧攥着,她发红的眼尾让她沉痛的说辞愈发逼真。

众人见太子最后一个来,只觉得太子荒唐,不成大器,听林青青这么痛彻心扉地一说,豁然明悟。

太子是陛下唯一的子嗣,陛下驾崩前怎么可能不想见太子。

于情于理,太子也不会错过这最后一面,除非有人从中作梗。

作梗之人,除了摄政王还能有谁?

当真是功高震主,拥兵自重啊!

林青青为何沐浴,沐浴前见了谁,干了什么,殷昊一清二楚。

他轻抚腰间挂着的长箫,也不管满堂臣子,勾唇笑道:“太子殿下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可若成算在心,又有谁能拦得住殿下您呢?”

“殿下此时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走进这座象征权势的殿宇,日后要如何独当一面,扛起宣国的江山。”殷昊桃花眼带笑,有种痞坏感,“没有本王的辅佐,殿下能坐稳那个位置吗?”

殷昊的轻笑声,朝臣听着刺耳,林青青却没有感觉。

在这一点上,她像个旁观者。

林青青撑着手臂起身,僵疼的膝盖不太配合她,起身的动作迟缓。

为配合动作,她故意拉长了字句:“摄政王觉得孤不适合那个位置,莫不是——也想上去坐一坐?”

寝宫内的假哭声戛然而止,朝臣一脸骇然地瞪大眼睛,瞠目结舌地盯视太子殿下的背影。

这种话,即便陛下在世,也不会随意说出口。

纵使是激将法,摄政王一个心动,谋朝篡位,太子还能活吗?

殷昊意味深长道:“殿下是这样想本王的?那真是错怪本王了。”

大太监手里捧着靖宣帝的遗诏,手臂不住发抖。

左相唐未寒朝林青青疯狂眨眼睛。

林青青看了一眼唐未寒的暗示,收回视线,道:“父皇驾崩,满朝文武只有摄政王提膝而立,且不论孤心里如何想摄政王,摄政王心里是如何想的?”

宣朝有双相一王把持朝政,东殿设有东厂和内廷,前朝有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其中三分之二的势力落在殷昊手中。

殷昊在宣国,上可手眼通天,下可指鹿为马。

老皇帝驾崩后,太子理所当然成了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就连林夜然也没想到,朝中不是没有可以与殷昊制衡之人。

那个人,恰恰就是她自己。

太.祖创立宣国不过五十载,对林氏死心塌地的忠皇党还没死绝。

只是靖宣帝不作为,政权倾斜严重,他们不愿站出来发声。

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没人傻到上赶着送人头,但不代表他们能容忍摄政王谋朝篡位。

原著殷昊登基后,义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打着“勤王”旗号的叛军不费吹灰之力攻下皇城,其中不乏有忠皇党的身影。

林青青兵行险招,不是出于背后有依靠,而是在博弈。

博殷昊不敢放下那枚“篡位”的险棋。

殷昊今日的不敢,会成为忠皇党们的“起爆剂”,让他们那颗心寒了半个朝代的心,重新跳动起来。

“如今父皇刚闭上眼,摄政王眼中便没了父皇,也没了孤是吗?”

大臣们心有戚戚,伏着地忐忑不已。

摄政王把持朝政多年,陛下在的时候尚且约束不住他,太子殿下脚跟未站稳,便要与摄政王闹翻吗?

摄政王不痛快,太子殿下免不得要受一番敲打。

何必呢?

殷昊身上英锐之气不减,如鹰隼般的黑眸锐利而危险。

“太子这是要对微臣兴师问罪,为陛下肃清朝堂吗?”

林青青闭上眼,复又睁开,像是经历过一场失望,看向殷昊的目光充满复杂:“摄政王以为,孤为何还能站在这里?”

殷昊与林青青对视,眼神逐渐转为凝重。

太子确实不该出现在这里。

探子递来消息,太子喝下蛊酒,还找了御医。

那可是麓川传过来的邪物,大内的御医能看出蛊虫并对症下药吗?

要么太子一早便得到消息,故意做戏,要么他手底下有太子的人。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是他的心腹。

太子三年前才回京城,手伸不了这么长,莫非是老皇帝为太子铺了路?

殷昊故作好笑地反问:“太子何出此言?微臣不甚明白。”

林青青不与他纠缠,在靖宣帝塌前跪下,足足扣了三个响头,一声比一声响,殿外都清晰可闻。

偌大的地方,安静得只剩呼吸和太子透着决绝的叩首声。

殷昊表情未变。

他盯着林青青被砖石撞得青紫的额头,淡淡道:“本王与陛下八拜结交,曾发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在何位,都不会忘记为君王效命为宣国效力。当时,本王也怀着殿下这般义无反顾的信念。”

然而人心善变。

面对权势,谁又能坚守住本心?

他做不到,太子也做不到。

林青青三个响头是为林夜然磕的,她走上林夜然的人生,就该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林夜然。

“孤听父皇讲过这个故事,你的誓言还作数吗?”

殷昊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殿下觉得呢?”

“为君王效命,为宣国效力,在摄政王眼中,孰君孰臣。”

林青青缓慢起身,朗声问:“孤当问一句,而今这天下,君是谁?臣是谁?”

众臣在太子身上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势,就像一柄刚刚开锋的利刃放在阳光底下,耀眼得令人无法直视。

忠皇党们更是怔愣不已,此时此刻,他们才听到太子殿下的不屈、决心和不甘心。

不甘心做摄政王的傀儡,不屈服于滔天的权势,还有……太子向他们传达的,飞蛾扑火的决心。

三年来,他们从未看清楚太子内心隐藏的心思。

原来桀骜任性的太子殿下,在失去陛下的庇佑后,也敢与摄政王抗衡。

还处在呆滞状态的朝臣们慢慢回神,不知哪个愣头青带头喊道:“太子殿下是君!为君王效命!为宣国效力!”

趁着愣头青喊话,忠皇党们整顿心情,借机跟喊:“为君王效命,为宣国效力!”

殷昊笑意深寒,不动声色地隐藏起眼底的厉芒。

他从善如流,一撩衣摆,跪在林青青身后。

“自然太子殿下是君。”

林青青倒不在意殷昊跪不跪。

他若不跪,只会让火火势蔓延,激起中立党乃至更多人的不满。

殷昊也不傻。

林青青:“宣旨吧。”

左相唐未寒宣读完遗诏,文武百官行君臣大礼,叩拜之声响彻永安宫。

仪式顺利结束,摄政王全程没再闹幺蛾子。

按照礼法,新帝守孝期以日易月,27天之后才能举行登基大典。

靖宣帝驾崩之日起,京城丧钟声不断,各寺庙宫观各敲钟三万下。

钟声尾音在治丧期间结束。

林青青先后面见了唐未寒和唐尧。

左相唐未寒,忠皇党头子,原主的亲舅舅,正房夫人已逝,有一子唐尧,任大理寺卿,从三品。

唐未寒与殷昊是对立阵营,也是殷昊要打压的对象,唐未寒毕竟是活了六十年的老油条,想要抓他身上的把柄,十分困难。

这种滑得像泥鳅的人,连诬陷他,都觉得费力不讨好。

殷昊擅长借力打力,原著里正是借林夜然的手铲除的唐未寒。

原主这几年粘着宁轩,宁轩几句耳边风,都能让原主和这位不太熟的舅舅隔心。

他们是最疏远的亲人,不仅她要重新牵起这段亲情,唐未寒和唐尧恐怕也想打探她是否值得追随。

和唐未寒寒暄了一阵。

林青青大抵摸清这位舅舅的路数,这是一个将糊弄文学进行到底的文化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