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又替太子殿下撑腰了!(14)

作者:白梓木 阅读记录

秦景林将剥好的橘子递到柳如依眼前,笑眯眯的说道:“只要大将军准时回来,一切自然无忧。”

柳如依看着眼前胜券在握的太子,短短半年以前,他还在每日吟诗作画,沉浸在柳枝用“拂”字好还是“抚”字好,如今却坐在这暖阁之中,暗中为凌家织网了。

第十八章 谋反

她本应该担心,应该帮他好好检查事情是否准备妥当。

可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林儿,她居然莫名的安心,下意识的觉得将事情交给他绝不会有问题。

没有让秦景林等太久,凌家在某天的早朝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证赵秋云通敌叛国。

几位皇子和众大臣都静静的站在一旁,只有秦景林真正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

“陛下,小儿一直在边关赵将军麾下尽心职守,可前些天小儿寄来的家书内容,让臣着实心惊啊!”凌道忠跪在地上,双手举过一封信。

小奚子拿起信递给皇帝身边的穆以澜,穆以澜接过信,深深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凌道忠,将信拆开后递到皇帝手中。

信上说,自上次金康挑衅开始,赵将军便有些不对劲,经常独自一人待在帐中,并且将原本在营中心的帐搬到了偏远角落,每日都有兵将把手。

起初他以为,赵将军毕竟是营中将领,守卫森严一些是应该的,直到他在前几天两次看到金康使臣进入赵将军帐中,顿觉不妙,便立刻修书一封回家,询问最近朝中是否有召命赵将军与金康使臣联络。

金康屡屡来犯,挑衅安梁边境之地,皇帝早已命赵秋云严阵以待,却从未听说金康有使臣前来,一国之臣,不见他国国君,而是数次见边境守卫将领,将领也并没有将此事上报朝廷,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凌家很聪明,并没有拿着一纸书信便直接诬告赵秋云,而是留下了一点空间,一点可以让皇帝想象,足够让赵秋云在万里之地冤死的空间。

皇帝在读信的同时,凌道忠心怀不轨的将信中内容简述出来,让满朝的文武百官都知晓边关骠骑将军赵秋云,有谋逆之心。

读完书信后,皇帝脸色阴沉不定,谁也不知道此刻手握皇权,被称作天子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父皇,赵将军驻守边疆多年,数次御敌,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怎么能单单凭这一纸书信就定将军通敌叛国之罪?”四皇子秦景泽适时上前,看似在为赵秋云求情,实际上不过是在为凌道忠接下来的话铺路。

凌道忠几步上前,拱手道:“四殿下说的不错,赵将军戍边多年,若他的军功都属实,那必然是劳苦功高,可如今来看,这军功,恐怕也未必如大家所见!”

“凌大人这话岂不是在暗示大家,凌将军的军功,也是伙同金康伪造出来的?”二皇子轻蔑的看向老四。

赵秋云手握十万兵马,实在是让人眼红,他很清楚这是凌家和老四演的一出戏,目的无非是拉赵秋云下马,不过他乐得看着,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帮一把,赵秋云下了马,到时候这十万兵马落在谁手里,可就尚未可知了。

“不会吧?赵将军出身不高,要不是靠着这么多年的军功,如今怎么能做到骠骑将军的位置?金康皇帝又不蠢,招揽这样的人,寓意何在?”四皇子故作惊讶的问道。

“正因为不是世家出身,控制起来才格外容易,否则,赵秋云这么多年,怎么没在和别国的战争中取胜啊?”凌道忠言之凿凿,仿佛亲眼看到了赵秋云伙同金康的模样。

几个人在殿中一唱一和,几句话下来便钉实了赵秋云通敌叛国。

只有秦景林置身事外,站在那有些无语。

赵秋云自领兵起,确实大大小小的军功都和金康脱不了干系,但是有没有可能,是皇帝一直只派他打金康,别的战场他没去过啊!

他可真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文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能力了。

殿中几个人相互捧戏,演的好不热闹,殿上的皇帝可就没这么好的心情看戏了,将士出征在外,是否战捷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边疆的领土归属。

但是否有异心,对于他这个皇帝而言显然更要紧,赵秋云手握十万大军镇守边疆,一旦真有异动,别说边疆守土,他这个皇帝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都未必。

这么多年,赵秋云镇守在西陲,金康不敢来犯,边境一向平稳,可皇帝心里其实早有怀疑,他手下的十万兵将对他的命令奉若圭臬,倘若时间再久下去,恐怕他的西陲蕃地,就要变成西陲小国了!

这也是这么久以来皇帝一直不愿召赵秋云回京的原因,他手握兵权,在边境安好也就罢了,一旦回京,难保那些有异心的人不会与他串通勾结。

凌道忠这封奏折,这次揭发,正实实点在了皇帝的心尖上,将那一点原本不多的猜疑逐渐放大。

“陛下,臣深知为臣者不可捕风捉影,所以在接到这封家书之后,臣命小儿一直在帐中收集证据,小儿冒死在赵秋云帐中找到了这些。”

凌道忠又拿出了一些东西,穆以澜接过,发现是赵秋云和金康的互通书信。

此物一出,皇帝盛怒,原本阴晴不定的脸上此刻怒意滔天。

他伸手将身边的琉璃茶盏摔了稀烂,满朝文武纷纷跪下,请皇帝息怒。

一时间,大殿中陷入沉默。

连同两个皇弟躬身行礼的秦景林看着眼前发怒的父皇,上一世他不得见此番情景,只在东宫听闻了这件事,因为深信赵将军的为人,他不惜抗旨出东宫与父皇争辩。

他原以为父皇拿到了什么大不敬的铁证,现在看来,竟只是几封书信,远在万里之外的几句可疑,便勾起了帝王心中最愤恨的事情,便将一个为国征战、戍守边关的将领功劳一举抹杀。

上一世,他力荐父皇召赵秋云回来,当面把事情讲清楚,可已经疑心深种的皇帝怎会允许?

对于皇帝来说,若此刻召赵秋云进京,便是给了赵秋云光明正大回京的由头,那他若带着十万大军回来怎么办?

他不免觉得可笑。

“陛下,臣还有证人…”

“住口!”皇帝气急,恼怒的打断了凌道忠的话,起身将书案上的东西尽数推翻,喘着气跌坐在龙椅上。

第十九章 天寒伤臣心

看着气急的皇帝,四皇子与凌道忠对视一眼,赵秋云算是完蛋了,接下来就是抢在老二之前将这十万兵马收入麾下!

几人的小动作秦景林尽数收在眼底,他站的离皇帝近,转过身假装慌乱的说:“父皇别生气,若是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既然凌大人这么说,我们把赵将军召进殿来当面质问不就好了?”

皇帝没说什么,凌道忠却冷哼一声道:“太子殿下,赵秋云通敌谋逆,你怎么敢让他奉旨回京?那岂不是给他机会率兵进京吗?”

“凌大人说得对,可如今赵将军已经孤身入京,又有何惧呢?”秦景林问的认真,皇帝听到立刻看向他。

“你说什么?”

眼神中带着疑惑,语气中带着质问。

皇帝这是又怀疑到他秦景林与赵秋云之间了。

秦景林不慌不忙,在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他的时候,他还记得说话前给皇帝行了个礼。

这才慢悠悠的说道:“父皇,骠骑将军赵秋云给儿臣寄过几封书信,询问儿臣,近日朝中是否有与金康交和的意向,可儿臣这些日子一直忙于兵部案子,难有抽身的时间,昨日闲暇之时翻看书信才发现。”

“许是一直未得回信,在最后一封上赵将军说,他已安置好边关事宜,动身赶回京城了。”

“太子殿下私底下竟与赵秋云有书信往来?”

太子说什么并不重要,反正这个太子空有其名,没有实权还烂好人一个。

凌道忠并不相信他的话,可既然太子自己往火坑边上站,那他不介意走过去踹一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