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64)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那个说:“此文花团锦簇,不如那一篇法度严密。”

“这篇处处用典,雕琢过头,不如那篇清新古朴!”

“这篇无的放矢,纸上谈兵,不如那篇言之有物!”

“这人笔锋锋芒过盛!”

“这人下笔虚浮无力!”

……

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一个都在唇枪舌战,据理力争。

最后还是除了糊名,将前几场考试的试卷拿了出来。

“咦?这考生才十四岁?”一位主考官惊讶地说道。

杨县令在一旁也一脸惊奇。

一位姓王的考官忧虑地说道:“这考生年纪太小,想来还不够稳重,不如,再磨练磨练?”

丁师爷想得远了些,他听到“十四岁”三个字,心中一下子就有了人选。有什么比“少年神童”更适合宣传的政绩呢?

丁师爷和另一位考官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

那位负责唱反调,当场激发王考官的叛逆之心,直接定下了案首!

晏庭卓他们并不知道县衙里发生的这场风波,也不知道最终结果。

他们目前也没有什么精力去纠结此事了,因为春耕已经开始。

由于此前种土豆的成功,这次县里弄来的新作物——玉米和红薯,在村里也没有受到什么质疑,有不少人家已经种上。宝桐村的耕牛多,效率比别的村高的多。

因为科考,晏家的地还在荒着,晏庭卓赶紧找村长要了牛,开始全身心投入地里的农活中。

他不靠卖粮食为生,因此,在农作物种类的选择上就比较随心所欲。

跟唐子帧和阿井商量之后,在三个人的地里分别种了玉米、红薯、大豆和芝麻。

他仿佛回到了去年种土豆的时候,早出晚归,一天到晚累的昏天黑地,连看榜都没有时间。

不过这榜根本不需要他们亲自看,因为县里来人了,敲锣打鼓地直接进了村!

村民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不停张望。

为首的衙役极为和气地问:“不知唐子帧、晏庭卓两位书生住在何处?”

被询问的村民受宠若惊,结结巴巴地回道:“哦,他们啊,他们是一家的。沿着河往前走,烟囱里冒烟的那家。”

是的,晏家的的火炕还在烧着。

虽说乡下柴火好找,但是肯如此奢侈地烧一整个冬天不歇的人家也不多。

唐子帧趴在炕桌上写着什么东西,家里这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晏庭卓带着阿井在地里,文先生满村乱转,人缘好的离谱。此时不知道在谁家喝茶。

他听到外面有人喊门,便停了笔爬起来去开门。

已经有村民拄着锄头过来看热闹了。

看看这大红的彩绸,瞅瞅这车上装的两个麻袋,再听听这敲锣打鼓的热闹……不用问,肯定是喜事。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喜事,大家能不能沾沾光。

晏庭卓还没回来,大家伙已经有人去地里喊他。

衙役是懂热闹的,他特意在门口等着,就打算等聚过来的人多了才进行宣读。

晏庭卓急急地跑回来,身上还有泥土。

衙役好脾气地笑笑,让他先清洗更衣。

很快,晏家门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连看到衙役也不害怕了,都是大着胆子过来看热闹的。

文先生也回来了。

老村长也来了。

方家一家老小也过来了。

这时衙役才正式宣读两个人考中的消息。

有人不明所以地小声问:“案首?是秀才的意思吗?”

衙役看了他一眼,大声答:“案首,就是头名!恭喜唐书生获得秀才功名,后续府试院试无需参加。”

接着他又特意当着众人的面说:“县尊有言——唐秀才是本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特赐上门报喜之殊荣。恭喜唐秀才,以后您就可以去领朝廷的禄米了。”

这下村民们都炸锅了,这是吃上朝廷的粮了!

许多人都以为晏唐二人是真的表兄弟,不少人此时羡慕的眼睛都绿了。

人群中有人羡慕地说道:“哎,这真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竟然出了两个秀才!”

衙役有些尴尬,看向晏庭卓。在这种好日子里说人家不是秀才,这不是当众打脸么?

晏庭卓会意,连忙亲自辟谣:“我还不是秀才,接下来还要参加府试和院试。”

“哎,那就是只有唐秀才一个秀才了。”

晏庭卓在村子里的风评不错,人缘也还可以。

“唐秀才能行,你也能行!”村民里有人大声喊道。

晏庭卓拱手道了谢:“借您吉言。”他总觉得自己底子太浅,而且突击学了没多久,应该是比不过正经古人的。不想竟有这种意外之喜,即便是挂在榜尾,那也上榜了不是?

唐子帧听说自己得了案首,一时间又是高兴又是心酸,整个人都怔怔的。直到被晏庭卓拉了一下,才醒过神来,对衙役和祝福的村民们道谢。

老村长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这是老汉我见到的第一个秀才啊!秀才公,老汉有礼了!”说着就开始行礼。

村民们纷纷见样学样地行礼。

唐子帧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挨个扶人,一时间场面闹哄哄的。

“如此大喜,该请客才是啊!”人群里有人起哄。

晏庭卓含笑道:“要请,要请,待我们准备一番,到时候请乡邻们千万赏光啊!”

晏庭卓先将衙役迎了进来,泡上了待客的茶。

村民们见他家要招呼衙役,口中说着“一定来一定来”,渐渐地散去了。

阿井已经准备了赏钱,他在伺候人跑腿这方面真的是被唐家磨练出来了,惹得晏庭卓看了他好几眼。

阿井误以为晏庭卓舍不得钱,还悄悄凑过来解释了两句。

晏庭卓:……

衙役从前没跟这家人打过交道,知道两人年轻,本以为会遇到眼睛长头顶上的读书人,不料他们对自己竟然如此礼遇。

因此,他也悄悄地透露出了一点细节:“本来秀才是没有上门喜报的,是我们丁师爷给县尊出的主意,让把排场弄大点,好让大家伙都高兴高兴。”

他还特意跟晏庭卓说:“我们柳头有话交代,说您在县尊眼里已经挂着名了,叫您好好考呢。”

接着又细细交代了以后如何领取禄米的事情和继续进学的事情,这才揣着钱心满意足的离开。

送走了衙役,唐子帧一个人呆了许久,才磨磨蹭蹭地过来找晏庭卓说:“大哥,我,我能不能在这里祭祀先人?”

晏庭卓立即答应了。

唐子帧还不走,抿了抿嘴,又吞吞吐吐地道:“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晏庭卓见他这样子,心里反倒是奇怪起来。虽然这孩子经常言不由衷的,但是指使人时可从不这样,从来都是理直气壮的。

“什么事?你说。我看看我能不能办到。”

“我想……能不能请大哥念念……经,帮我家人……超度超度。”唐子帧说完低下了头。

晏庭卓确实十分意外。

就在他沉默的这几秒,唐子帧突然说:“算了,确实有些为难你了。”

晏庭卓笑了笑道:“不为难,我答应你。”

唐子帧深感意外:“我以为你会顾虑跟我家里的恩怨……”

晏庭卓觉得自己跟唐家的恩怨已经烟消云散,于是云淡风轻地说道:“你定好日子,就跟我说。”

唐子帧含着泪点了点头,道:“我想,就明日。”

晏庭卓应了。

这次他只负责出钱,一应事务都是唐子帧自己看着置办,有阿井和文先生做帮手,倒是也像模像样的。

家里没有祠堂,依然是摆上了简略版的香案香烛等物,唐家那许多人的神牌是没有时间做了,唐子帧便一一在纸上写就,盼着家人能收到他的好消息。

晏庭卓诵经的业务并没有生疏,果真十分配合地念了超度的经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