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奴[七零](156)

作者:雪中立鹤 阅读记录

说着她便挽着谢钟灵出去了。

姐妹俩一走,阮二妮便黑下脸来,蹲在苗金花面前,抬手掐着她的下巴:“你最好跟我说实话,反正娇娇生不了了,你留着那钱也没用。你要是听话把钱拿出来,我还能豁出去我这张老脸,给娇娇找个有孩子的男人嫁了,总好过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老了都没个指望。”

苗金花气得浑身发抖,直接啐了阮二妮一脸的唾沫:“呸!你个老毒妇,这些年你问我要的钱还少吗?我哪次不是多多的给你?现在在我面前装什么好人?滚!”

可阮二妮没要到钱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便死死地掐住了苗金花的脖子逼问她把钱藏哪儿了,痛得苗金花差点喘不上起来。

情急之下,她摸索到了掉在床下的废弃针头,抬手就对着阮二妮的身上扎去。

因为海岛天气炎热,所以不管男女老少,穿得都很单薄,阮二妮身上那一件老土布做的短褂根本挡不住那尖锐细长的针头,当即被扎得哇哇大叫。

可她是凶狠惯了的人,一时被偷袭落了下风,很快便反应过来,当即跟苗金花争夺起针头,她的手干巴巴的像老树皮一下粗糙,又因为常年下地干活,导致她的体力比苗金花强了不少,所以拉扯了几下之后,阮二妮便得手了,瞬间转守为攻,对着苗金花一通猛扎。

一旁的阮娇娇生怕自己妈妈被扎死了,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忍着腹部刀口的剧痛,一把扯掉了手上输液的针头,扑倒在地上,爬过来从后面偷袭。

一针下去,不偏不倚扎在了阮二妮的后脑脑干上。

阮二妮痛得浑身一震,不想,阮娇娇怕她反扑,立马把针拔了,又来来回回扎了七八下,直到阮二妮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阮娇娇才松了手。

她把手里的针头擦擦干净,看着已经绝了气息的阮二妮,深吸一口气:“妈,你别哭了,快,拿针扎我,多扎几下!扎完你就去报警,就说阮二妮想杀了我们两个,我是正当防卫,这才失手杀死了这个老毒妇!”

第100章 第100章自立门户(三更)

霍恬恬跟姐姐去供销社给大哥打了个电话。

果然, 大哥也被影响了,那边已经停了他的职,至于会不会把他开除, 目前还没有最终结果出来。

谢玄英一向耿直, 但他知道这时候争辩是没用的, 有时间生气不如赶紧回来收集证据, 证明自己和家人的清白, 所以他直接回来了。

电话打过去是彭刚接的,他说谢玄英刚把东西收拾走,这会儿应该已经上车了。

霍恬恬叹了口气, 跟姐姐一起回去通知了一下爸妈。

霍齐家并不意外,安慰道:“这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你哥哥姐姐太优秀了, 所以那些同事才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攻击他们。别怕, 有妈在呢, 妈已经查清楚了他们领导是谁,妈现在就去打电话, 起码给你们大哥争取一个停职留用的机会。”

霍齐家说做就做, 当即往供销社去了。

那边的地质局有一个留学归来的博士, 跟霍齐家当年在一个学校留过学,那人的丈夫现在是边防保卫局的局长, 虽然不是谢玄英的上司,但却跟谢玄英的上司有着过命的交情。

兜兜转转, 霍齐家好歹是跟谢玄英的上司搭上了话。

那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需要确实有效的证明材料,才能恢复谢玄英同志的职位。在此之前, 只能先将他停职。当然,就算霍教授您不打这个电话, 我们也是决定等风波过去了继续任用他的。您放心,这么出色的人才,我们武警部队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霍齐家这才松了口气,回来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两个女儿。

霍恬恬也放心了,干脆挽着妈妈和姐姐的胳膊:“既然这样,那咱们一起去逛集市吧,顺便再买点菜,给大哥做一顿好吃的!”

霍齐家和谢钟灵当然没意见,便留下谢振华在家里守着霍润家,母女三个一起出去了。

刚到大院门口,就看到胡伟民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走来,另外一只手还提着半桶酱油,龇牙咧嘴的,很是狼狈。

见着谢钟灵,胡伟民当即难为情地松开了手,明明屁股火辣辣的疼,却还是强撑着站直了,客客气气地喊了声“霍阿姨好”。

霍齐家见他脸色不好,很是担心,问他这是怎么了。

胡伟民实在难以启齿,别扭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我跟我爸吵起来了,结果他招呼我哥一起打我,我……”

胡伟民想想就觉得丢人,家里人说什么也不让他跟谢钟灵处对象,他受够了,忍无可忍才选择了夜奔,结果心上人觉得他的做法属于逃避,不算男子汉所为。

所以他再三思考之后,提出了跟他老子分家的要求,还想把供销社的工作要回来,结果就被他老子痛打了一顿。

屁股都开花了,疼啊。

现在自己丢人现眼的样子居然被心上人看到了,他更是无地自容,只得移开视线,盯着路边的石头琢磨自己该说点什么才好。

谢钟灵看到他这个窝囊样子,很是来气,一言不发扯着老妈和妹妹直接走开了。

胡伟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只得叹了口气,思来想去,干脆硬着头皮找谢振华求教去了。

谢振华没什么好教他的,问就是一句话:“你是成年人了,要拿出男子汉的气概来!”

这简直就是一句空话,他之前是拿出了男子汉的气概了,可却惨遭群殴,双拳难敌四手,被揍得那个惨啊……

他找谁说理去!

可谢振华正忙着给他儿子写申诉材料呢,便没再理会胡伟民。

胡伟民只得再去想别的法子。

他提着那半桶酱油,捂着火辣辣的屁股往家走,没想到在半路遇到了郑锦绣,赶紧热情地迎了上去:“郑婶儿,您今天来出诊啊。”

“是啊,哎呦,这口碑打出去了也不是好事,我这都快忙不过来了。”郑锦绣其实开心坏了,老百姓是最讲究实惠的,中医对症下药,药价便宜不说,还可以彻底根治一些毛病,只是中医的缺点也很明显。

第一,这是经验总结性质的医学,所以得不到现代西方医学的承认,在经历过国民政府的打压以及新时代的误解之后,中医的处境越发的艰难起来,很多人都当中医是封建迷信,是哄人的玩意儿,这让中医的传承举步维艰。

第二,这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摸索和实践的医学,而且不同的人,可能表现出来的病症是一样的,但实际的病因却大相径庭,怎么能够追本逐源,认清患者真正的病因,这需要大量的病例积累,所以中医的传承一直都是就是精英教学的性质,一个师父顶多带几个徒弟,没办法像西医那样,规模化教学。

第三,中医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药价便宜,对症下药后也能起到根治的作用,但中药见效慢,疗程长,很多人没有那个耐心,便相继投入了西医的怀抱。比如同样是发烧,可能张三是热症,李四是寒症,中医需要对症下药,光是熬药就费时费力,可西医呢,管你三七二十一,直接给你来个退烧针或者直接给你挂点滴,很快就好了。这就让百姓们产生了一个误解,觉得中医在骗人,其实西医这是强行把体内的温度退下去了,并没有真正根治对应的病因。仔细观察,会发现打针或者挂点滴的人,他们越往后越容易生病,相反,服用中药慢慢调理的人,一般都不会再频繁地发病。但这有什么用呢,在大多数人都质疑中医的年代,中医再好也只能在夹缝中求自保罢了。

第四,药材的获取不容易,这跟西药的制取完全不好相比,中医大多数取用的是天然存在的事物,比如花草的根茎叶果皮,比如牲畜的肝胆皮血粪便等,这就没有办法像西药那样规模化生产,所以药材的获取也在新时代受到了制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