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奴[七零](306)

作者:雪中立鹤 阅读记录

孙阿兰的到来,无疑让一触即发的两家更是紧张到了极点。

因为大家都知道,孙阿兰就是个炮仗脾气,一向帮理不帮亲,到时候说不定真的会做出让两家都得不到好处的事来。

孙阿兰从村口经过的时候,男方的兄弟们已经高度紧张了起来,随时准备动手,却不料孙阿兰早有准备,身后跟着几个精壮结实的民兵呢。

吓得这群人只好站在路边干瞪眼。

孙阿兰长驱直入,一路找到村支书家,知会了村支书一声,便去了村支部借用了村里的广播。

很快,南横岭下沟村响起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下沟村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啊,我是北横岭的孙阿兰,今天过来是想找大家评评理。大家只知道沈德山这个畜生做了间谍走狗,却不知道他包藏祸心,把他那个病秧子小女儿跟一个海军师长家的亲女儿调包,跟着那冤大头师长去海岛享福去了。留在我孙阿兰家里的那个,才是人家师长真正的亲骨肉啊。这些年他家那个病恹恹的女儿把人家谢师长折腾得精疲力尽,散尽家财只为了给那个病秧子看病,却不知道亲闺女在农村饱受冷落。好在如今一切真相大白,人家亲闺女被认回去了,也嫁得了如意郎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师长夫人,反倒是沈德山的小女儿,如今成了个疯疯癫癫的傻子。乡亲们哪,这就叫现世报啊,是不是啊?”

孙阿兰说的事情太过劲爆,她需要给这群老乡们一点时间消化,所以她缓了一会才接着说道:“乡亲们哪,你们也知道,这十八年来,沈德山调包来的小女儿一直在我家养着,他们老沈家不做人事啊,十八年分文不给,也从来没有去看过孩子一眼。现在孩子好不容易苦尽甘来了,可老沈家却不愿意把自家的亲孙女认回去,他家大孙子沈远航还说要把那病秧子继续养在我家。老天爷啊,我和我家老孟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这个狗间谍这么拖累。要不是我两个儿子争气,我孙阿兰一世英名可就毁了。乡亲们哪,算我求求大家了,大家帮忙劝劝老沈吧,做人要厚道,要给儿孙积德积福啊,要是继续这么昧着良心,只怕沈霏肚子里的孩子也要遭殃啊。”

孙阿兰说到最后,直接在喇叭里哭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下沟村都陷入了沸腾。

那沈霏的婆家原本还想争一争这个孩子的,现在听说老沈家这么缺德,便赶紧撤了。

孩子也不要了,沾上间谍的孩子,多晦气啊。

而那沈霏,也气得肚皮梆硬,直接见了红。

孙阿兰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老沈两口子送沈霏去卫生所抢救。

孙阿兰留了一个民兵在这里等消息,自己则赶紧回去了。

事情被她闹开了,与其让沈家的人迫于压力去接谢玉秀回来,倒不如直接把谢玉秀送过来,还免得让这晦气的一家沾了她的宝贝孙子孙女。

孙阿兰动作很快,一回到北横岭就招呼民兵推了个独轮车,把谢玉秀撵上去,往南横岭下沟村推来。

至于沈远航,本来也没想认这个妹妹,自然没有过来,威胁也不行。

那边老孟家院子里已经准备开饭了,这边孙阿兰还在忙着送瘟神。

刚到下沟村村口,便听那个留守的民兵说道:“沈霏生了,没生下来,最后是村里的知青给做的剖腹产手术,生出来才知道这孩子三条腿,已经被老沈勒死了。”

孙阿兰这下乐了:“果然是现世报,活该。”

当姐姐的也十八年没来看过恬恬一次,不是活该是什么?

这一大家子,肯定全都知道恬恬不是亲生的,不然何至于这么凉薄无情。

孙阿兰真觉得老天开眼了,赶紧把谢玉秀送到了卫生所门口,趁着老沈两口子都在,对围观的乡亲们说道:“乡亲们哪,大家都看好了,这才是沈德山亲生的小闺女,是个病秧子,药不离口的,要不是那个海军师长倾家荡产给她看病,她都活不到这么久。现在离了药直接傻了,这就是现世报,现世报啊!”

“老沈啊,我劝你还是赶紧把这孩子领回去吧,免得你小孙子那边也出事。”孙阿兰把谢玉秀拽下车来,搡到了老沈夫妻面前,扬长而去。

第185章 第185章失散又重逢的至亲(修)

月初的天上没什么月光, 孟正阳提前在院子里拉了几盏白炽灯,勉强把院子里照亮。

五桌客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 毕竟北横岭是山区, 百姓们住得很分散, 能临时凑出这么多亲眷过来, 已经算孟如松面子大了。

这场宴席, 算是正经宣布霍恬恬的身份,也告诉大家她嫁人了,嫁的不是范家那个狗东西, 而是眼前这个仪表堂堂年轻有为的师长。

郑长荣领着霍恬恬,跟在孟正阳的身后, 一桌一桌认人。

那刘三喜也来了, 毕竟他是生产队长, 这点面子是要给的。

他的态度还算不错, 只是总忍不住想叹气,还是坐在他旁边的老兄弟提醒了一声, 他才赶紧站了起来, 笑脸相迎。

一顿饭吃得还算愉快, 恭维的话很多,听听就算了, 孟正阳没提自己调去海岛的事,免得还没到任呢, 再被别有用心的人给搅合了。

所以别人问起他回来做什么的,他便只说是回来给甜甜办组织关系的。

寒暄声中, 孙阿兰神清气爽地回来了,她一回来, 气氛又迎来了一波高潮,一直到晚上八点人们才散去。

乡村的夜晚百姓们普遍睡得很早,可今晚孙阿兰兴致不错,拉着郑锦绣的手,忆苦思甜。

“老姐姐,等会我陪你们去公社招待所,再聊会吧。”孙阿兰有意跟郑家搞好关系,便去屋里,把一本相册拿了出来。

小山村里舍不得花钱拍照,家里的相册大半都是孟正阳和孟少阳兄弟俩去部队后寄回来的照片。

只是相册里有几张老照片,有一张是二十几年前的全家福,那时候新中国刚建立不久,一大家子很开心,便狠狠心去县城拍了张全家福。

黑白的,没有塑封,很容易受潮,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孙阿兰就拿出来晒晒,至今保存得还算完好。

另外一张是霍恬恬刚来这里不久,孟正阳参军之前,带着她和孟少阳去县城照相馆拍的。

那会儿已经有彩色照片了,只是费用很高,当时可把孙阿兰心疼坏了,不过现在看来,倒是挺值得的。

最关键的是,底片也在。

她把这两张老照片拿出来,递给郑锦绣:“你看,我家正阳和少阳小时候的照片,兄弟俩像吧。还有这个,这个是甜甜小时候,那会儿正阳要去参军了,她赖在她大表哥怀里哭了好久不肯撒手呢。”

“咦?”郑锦绣把年代更久远的那张抓在了手里,上面有个人非常眼熟。

她指出来问了问:“这个老婶子是谁?”

“这个是我婆婆。”孙阿兰赶紧招呼了孟如松一声,他还在外头跟白志毅说话呢,闻言赶紧进来,“怎么了阿兰?”

“你跟老姐姐说说咱妈的事儿?她好像有点感兴趣。”孙阿兰没想太多,只当是郑锦绣客气一下,多多了解一下他们家的成员。

孟如松坐下,看了眼那张老照片:“我妈叫刀白兰,今年八十七岁了,可惜这次没跟正阳一起回来,要不然老姐姐你还能跟她见上一面。”

郑锦绣狐疑地打量着孟如松,她把照片拿回来,喊了声白志毅:“老白你来,我爸妈的老照片你还记得吗?”

“记得一点,那年发大水全泡坏了,怎么了?”白志毅一头雾水,看郑锦绣那一脸严肃的样子,好像出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了,便赶紧凑过来看了眼,“咦,这人跟我丈母娘长得好像。”

“是吧,太像了!”郑锦绣声音都发颤了,她忽然握住了孟如松的手,“小老弟,你快说说,你妈的生日是不是农历九月初九?她是不是右边脚踝上有块胎记,暗红色的,巴掌一样大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