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1011)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但其实这样一来,只有婆子一个人就又要煮饭打扫又要帮忙几个大男人洗衣缝补之类,很显然是忙不过来的。最后,还是杜笑笑劝他,他才又买了个九岁的小丫头来跟着那家的婆子学习煮饭家务帮他打下手。

但是帮霍林选了丫鬟,杜笑笑自己却没有选到合心意的人选,毕竟,现在有了负责家事的朱家婆媳,她在选丫鬟,其实主要就是陪在自己身边帮忙做事的,因为她之后要驾驭双重身份,所以身边的丫鬟肯定是要特殊挑选的,又要老实可靠够沉稳,还得聪明机灵有眼色,所以并不好挑。

决定好之后杜笑笑不再纠结,问了霍氏兄弟也都准备好了之后,几个人就拟定了合约,然后一起去县衙交了钱换了契,至此,买人一事就基本圆满了。

买了人,家里的事情有人打理,杜笑笑和霍林从家事里解脱出来,下一件事情,就是给两个小的找学堂了,在这件事上,霍林和杜笑笑的想法是一致的,远些贵些无所谓,最要紧的,是要教的好。

两人分头打探,每天晚上在杜笑笑家聚齐交换消息,大抵忙碌了半个月,才把这镇上的几所书院的事情打听的差不多。

镇东头的白马书院,是镇子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家书院,书院的先生是姓秦的两父子,两人都是秀才,学识算不上顶好,但教的挺认真,尤其是秦老先生,教书育人已经有几十年,虽然成效不见得多明显,但经他手教出的学生基础都很扎实,也有几个考上了秀才。

镇南面的青竹书院是前几年办起来的,先生是位外地来的举人老爷,姓彭,整个书院教师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收的学生不多,一届只有二十个,不过据说过一阵会有他的同窗过来帮忙,但现在还不确定。

镇西北的承文书院是最新的,是这位知县大人来之后办起来的,聘了两位据说教导过进士的有经验的老先生来,因为有知县大人的名头在,所以虽然成立的晚,但是规模却不小,学生的人数也是三个书院中最多的。

还有些先生在自己家里收徒的,这就不成规模了,通常只有几个学生跟着,这种模式的一般是包吃住的家养徒模式,学生除了一旬有一日假期,剩下的时间都跟在师傅身边学习。

歌舞表演是中午左右才开始的,所以杜笑笑和顾世子上午照旧还是去探望了两位老人家,两位老人家的状况有更好了一些,老大娘甚至已经能坐住了,到底是心病没了,整个人都松范了,老爷子虽然身上还是没什么力气,但神智清醒了很多。

杜笑笑跟郎中聊了聊,告诉他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名贵药材不要吝啬,该用的就用,回头她一并结账,郎中答应下来,还告诉杜笑笑之前留下的押金还有的剩,让她不必担心。其实说到底,老人的病并不严重,不过是一些基本的老年病,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再有就是忧思过重,心病大于身病,最后就卧倒了。

现在心病去了,营养也跟上了,就剩下老年病,都是些慢慢调养的功夫,名贵的药材用的倒是真的不多,多是温补类的,固本培元。

看完老人,一行人溜溜达达往镇中心走,发现那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这广场面积不小,两边的路口处有几个穿着一样的下人正抱着喜饼喜糖给人发送,数量不多,用红纸包着,博个彩头而已。

广场中间是个高台,此刻被粉色纱幔挡着,看不清里面情况,但有人从后面进进出出的,好像是往里面搬东西,高台附近停着几辆看起来样式很精美的马车,马车的帘子也挡着,杜笑笑听旁边的人说,那里边坐着的是烟波楼里的如诗和如画。

顾世子身边站着的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汉子一边伸头往马车那边看,试图窥视道两个美人的真面目,一边在嘴里小声跟同伴嘟囔道:“这知县大人就是牌面大,连如诗如画都能请来,我可是听说,这两位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美人,而且才艺出众,平日里那些财主富户,捧着钱排着队等人家青睐,人家都不愿意看一眼。”

他旁边一个小个子接话道:“可不?而且这俩美人虽然名字连在一起,寻常却很少一起出现,能见到一个都是造化了,不成想今日沾了知县大人的光,倒是一次性见齐了。”

那汉子听闻道:“所以说,这也是我们的运气,要知道,知县大人不仅是有面子把人请来,还体恤我们让两人来高台表演,若是他把这俩人留在府上给贵客们弹琴唱曲,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吗,只怕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两位花魁。啧啧,真想早点儿看到庐山真面目,你说她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