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1076)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有了高僧的调解,和小沙弥的指认,两人争吵的真相很快被公之于众,果然是那位年龄小的小姑娘先言语不敬挑起争端,期间更是在人家已经准备转身离开时变本加厉嘲讽,才引得年龄大的这位姑娘一时冲动上手推搡,这件事其实说起来是件小事,不过是小姑娘之间一时意气之争,一个骄纵一个冲动,本就是都有错的事儿,互相道个歉也就是了。

只是没想到这位年龄小的姑娘居然得理不让人,趁着对方因动手而内疚不安时反咬一口,不仅哭闹不休还把错误都推到了对方身上,这才把事情闹大了。此时真相大白,不少一开始站在年龄小的小姑娘这边的香客都纷纷出言指责,小姑娘本就骄纵,这下子更是羞恼,一时气不过,也不顾高僧调和说让彼此握手言和的话头,直接扭头就跑开了,她的丫鬟和母亲都去追,但谁知忙中出错,那位母亲不小心崴了脚,丫鬟扶住她,于是两人都落后一步,小姑娘很快就没了影子。

两人加紧呼唤,还想撑着伤脚去追,杜笑笑看着不忍,吩咐了跟在身边的知兰让她去帮忙追,自己上前一步扶住了那位夫人道:“夫人别急,我已经让我婢女去帮你追了,我的婢女会些轻身功夫,脚程很快,一定能追到的,您脚上有伤,若是强行行动,只怕要更加严重,到时候,女儿追回来了,您却因伤躺下了,这不是要害她更加内疚么?不过是小姑娘一时羞恼,想开了就好了,不会有事的。”

那位夫人本来焦灼,听到杜笑笑给她分析半晌,这才慢慢冷静下来,虚弱一笑道:“多谢这位姑娘了,你说的对,不是什么大事儿,是我关心则乱了。说到底,也是我平日娇惯太过,让这孩子不知轻重,欺辱人家在先,不知悔改在后,也该让她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既然你家婢女能够保证她的安全,我也暂不去寻她,只让她自己想清楚再说。”

但是阿经无意中打听到,封家的两个女儿,因为流放之前的抄家过程中与前来的兵丁冲突,在出发的前一天,在自己的闺房里自焚了,所以并没有跟着一起发配。

阿经觉得这事蹊跷,就去了当地寻访,结果后来查到,当时自焚的两人其实并不是两个少女,而应该是两个三四十岁的妇人,于是我们推测,这两个小姑娘应该是逃出来了。”

“可是茫茫人海,要找两个着意隐藏自己身份的小姑娘谈何容易,阿经多番查访,但始终杳无音讯,要不是后来机缘巧合碰到了一个来寻亲的老婆婆,我们恐怕还要花费不少功夫。

那老婆婆是封将军老家亲族里的一个远亲,膝下原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和次子在老家成亲之后都带着妻子出来投奔封将军,在他帐下做个小兵,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小儿子在老家奉养母亲。

可是过了两年,就是封将军出事前不久,老婆婆忽然收到两个儿媳托人带回的一封信,还有一些银两。信里道,老婆婆的长子和次子已经在之前的战役中牺牲了,虽然封将军后来发下了很多抚慰金也厚葬了这些将士,但两个儿媳仍然悲痛难忍,决心追随夫君而去。两人均膝下无子,所以所得钱物留之无用,现托人带回,赠与婆婆与小叔,愿二人今后的日子可以安康顺遂,万事无忧。

老婆婆看到这信,当下心里大恸昏倒,醒来之后就催着小儿子带她千里寻亲,想要拦下两个儿媳,即使不能拦阻,也要帮两人收尸,但不想赶到的时候,发现封将军已经出事,再想从他处探寻自家儿子儿媳的消息,却也不可得了。”

听到这里,杜笑笑大致也猜了出来,她轻声问道:“所以,这两个代替封家姐妹自焚的妇人,就是老婆婆的两个儿媳?可是她们为什么会在那里呢?是原本就打算好的么?”

要知道抄家这种事往往都是突然发生的,因为怕当事者提前知晓潜逃,所以都是出其不意的,尤其像封将军这样的军队高官,为了怕他手下的将士们知道了哗变,都会从别地调人,而且密切封锁消息的,要等一切都尘埃落定,封将军一家被抓走之后,才会公布。

所以这俩人即使有心替代,却也没办法准时出现,除非两人早就做了打算,一直住在封将军家里,时刻准备着,可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没想用同样的办法替换其他人呢?

“当然不可能是提前准备的,这事说来也是巧,阿经打听到,那两个妇人本来其实是去将军府拜谢封将军的,因为两人的夫君虽然遗憾战死沙场,但生前受到封将军诸多关照提拔,死后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所以两人想着要在自杀之前替自己的夫君拜谢将军的种种恩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