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113)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决定好之后杜笑笑不再纠结,问了霍氏兄弟也都准备好了之后,几个人就拟定了合约,然后一起去县衙交了钱换了契,至此,买人一事就基本圆满了。

买了人,家里的事情有人打理,杜笑笑和霍林从家事里解脱出来,下一件事情,就是给两个小的找学堂了,在这件事上,霍林和杜笑笑的想法是一致的,远些贵些无所谓,最要紧的,是要教的好。

两人分头打探,每天晚上在杜笑笑家聚齐交换消息,大抵忙碌了半个月,才把这镇上的几所书院的事情打听的差不多。

镇东头的白马书院,是镇子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家书院,书院的先生是姓秦的两父子,两人都是秀才,学识算不上顶好,但教的挺认真,尤其是秦老先生,教书育人已经有几十年,虽然成效不见得多明显,但经他手教出的学生基础都很扎实,也有几个考上了秀才。

还有些先生在自己家里收徒的,这就不成规模了,通常只有几个学生跟着,这种模式的一般是包吃住的家养徒模式,学生除了一旬有一日假期,剩下的时间都跟在师傅身边学习。

这样就对于师傅本人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为衣食住行都能被看到而且被模仿,所以杜笑笑不想选择这样的模式,比起素不相识的先生,她更倾向于自己来关注引导杜逸安的成长。所以,她就只能在这三所书院中选了。

“按道理,应该是承文书院更好些,毕竟是县令大人主持的,请来的也是好师傅,只是那里学生似乎有些太多,尤其,我听说,有些富商因为想奉承县令大人,所以争抢着把自家的子弟送去读书,而这样的人一多,就难免攀比成风。

而里面还有些小吏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倒是各种想法去钻营逢迎那些知县家旁支的孩子,毕竟,知县家的小公子今年才四岁半,刚刚开蒙,还没进书院。

霍林沉沉的叹了口气,有些纠结的揉了揉眉头,看的杜笑笑有些好笑:“那就不要去那里,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若是他们两个早已经开蒙,学问巩固的话,我倒是同意他们直接去这样的学堂见见世面,毕竟,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学问。可他们现在本来就起步晚,若再把大量时间用来纠缠这些,只怕会被带歪,不如找个合适的地方先打好基础,之后如果有需要,再转学也是可以的。”

“那你觉得,青竹和白马哪个更好些呢?”

“青竹吧,这几个书院我都去看过,只说教学方法的话,我觉得青竹的更适合孩子,虽说外面传,白马那边的师傅打基础比较稳定,但他的方法比较死板,说真的不适合多动的小孩子,倒是青竹这边的那位年轻的先生,教导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他这边学生少,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所以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逸安送过去,你呢?冬儿也一起送过去么?”

霍林点点头:“当然一起,他们两个在一起也可以彼此有个照顾。但是我记得这位老师每次只带二十个学生,而且现在是满额的,如果两个小的要去,恐怕要等一阵,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学业。”

吕牙人道:“是这话,我也没想这么容易,这老爷急着为女儿送嫁,所以对价格并不太在意,毕竟他的家产大头已经腾挪的差不多,这些边角,倒不值什么,却也予了我们不少方便。”

南街一如既往的热闹,杜笑笑买下的那四家铺子里唯一一家大些的就在这里,是个客栈,客栈的掌柜姓徐,跟原来的大户签的是长约,但是今年开春也就到期了,本来正打算续约,却忽然听说铺子被卖掉了,一时惶惶,正是忐忑呢,每天都往府里打听消息,却始终没个定数。

结果方才得了消息,说是已经定下,今儿新东家要来看铺子呢,心里紧张,于是只好和自己家的伙计唠唠排遣:“你说,这新东家也不知是个什么性子,好不好相处,若是他要涨租金可如何是好?若是想收回去自己做呢?哎,说到底,咱也不过是沾了人家老东家有别的生意的光,这点子蝇头小利人家不放在心上,所以才外派了给我们,若是这新东家自己愿意经营,只怕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到时,我们这一家四口可去何处容身啊。”

伙计闻言也跟着苦着脸道:“可不是,掌柜的,不是小的幸灾乐祸,可直话直说,您老人家若是没了店面,好歹这些年也算有些积蓄,养活家小却是不成问题的,不像我们这些穷苦人,若是丢了这活计,也不知还要去哪处讨吃食,我家里还有七旬老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一起流落街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