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1200)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小哥哥的求生欲这么强,杜笑笑不好再追究下去,只是转了话题道:“其实听你说起这些事情,我就觉得有些心疼,你那么小就要在群狼环伺的环境下挣扎求存,不光要防范别人,还要自我成长,免得真的成为他们希望你成为的那样废物,很辛苦吧。”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挠了挠对方的掌心,以示安慰。

杜笑笑个子小,所以手也小,尽管两只手都被人抓在手里,也不过小小一团,又白又暖,软绵绵的,指尖轻轻滑过的时候,轻易的就让顾世子骨头都跟着酥了一下,哪里还记得自己这些年辛苦不辛苦,但他还是对小姑娘的贴心很感动,轻轻按住对方作乱的小手,笑笑道:“一开始的时候会这么觉得,有时候也会忍不住胡思乱想,甚至觉得既然皇帝想让我当个废物,我不如就如了他的意,当个富贵闲人好了,反正圣亲王府只剩我一个,我争气又给谁看呢?不过后来,我八岁的时候第一次拿到父母留下的信件和一些杂记的时候,才觉得不能如此。”

“杂记?”杜笑笑有些疑惑那是什么,然后听了小哥哥解释才知道,原来世子小哥哥的父王先圣亲王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其实说日记也不恰当,因为他这个东西很杂,不只是记录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还有些读书的感悟一类,练武时发现的小窍门,或者是战场上打仗后总结的一些经验,甚至还有对于朝廷里的一些大臣立场的一些判断和揣测。

别问她为什么落户不瞒着霍氏兄弟,他们一起到这个镇子,办这种事情当然是要一起去的,那么,这件事情当然就瞒不过去,而且霍氏兄弟是有户籍的,他们只需要迁入,就是把户籍在当地官府落档,这样的操作,肯定是要比她和逸安完全黑户补办的简单的多,所以,这就是说,霍氏兄弟有很大可能是会一直陪在她身边一起办的。

但是这却不是她纠结的点,霍氏兄弟虽然与她关系不错,但到底不到影响她决定的地步,她是男是女,并不会改变什么,或者说,她不需要跟这两人交代。

她纠结的是如果她只落下一个女子的户籍的话,以后在外行走是很不方便的,大景朝是个被架空的朝代,男女大防也许并不像真实的古代那么严重,女性也是可以出门上街,抛头露面的,但是,这仅限于生活中,一旦涉及到正式的营生,比如说要经商读书,女子就不能参与了,必须是要有男人出面的。

杜笑笑和逸安现在在这凤凰镇安家落户了,以后的生活必然是要有营生的,总不可能坐吃山空,虽然说当初杜老太留下的一千两其实还剩下大半,只他们两个花的话如果省吃俭用其实也够对付一辈子了,毕竟他们所在的地方消费真的不高,有些百姓,也许一家人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

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钱这种东西,总是有备无患的,不说别的,杜笑笑是肯定会供逸安去读书的,不说一旦逸安读成了之后,万一进入官场,上下打点,买房置地等等等等需要的钱数无法估量。即使不是这样,只说他高兴读个十年二十年的,这束脩书籍,笔墨纸砚,都是大花销。

有人说,哪有这样的,如果读个三五年读不出来,干脆就改行啦,怎么可能读个十年二十年?但其实,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现状下,别说二十年,三五十年的也不少啊,一般来讲,只要家里有条件,没有谁会愿意主动放弃科考的,毕竟,不说赚多少钱,只说社会地位来讲,士农工商,士大夫是排在第一位的,成为一个官员,是改变一个家族命运和以后所处阶层的最直接的办法。

所以,即使为了刘妈妈,杜笑笑也要保证,逸安能有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只要他想读,他就能读,所以,她得赚钱。

她要赚钱,就要有一个身份,这身份得是个男人,还不能是杜逸安,因为逸安是要考科举的,大景朝虽然对商家子弟是比较宽容的,允许商人子弟科考,但本人经商仍然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杜逸安可以有很多经商的亲戚,但自己不能经商。

却不想,突然见到了阿福托霍小哥带回来的银票,收到银票的时候我忽然就有些想法,唐副班头,我记得之前知县派来的人曾说,运货队伍应该是遇上了提前埋伏的盗匪,而且人数不少,你说,会不会这次遇匪的事儿其实是和这些银两有关,会不会是有人提前知道了阿福身上带着这笔钱,所以商量了提前埋伏呢?毕竟,如果只是劫货的话总是犯不上杀人,再者,那些货,老实说,也就千八百两银子,算不上大数目,为了这些在官军环伺,管制甚严的时候劳师动众,好像不太合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