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223)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杜笑笑一听,还真有些道理,于是也不勉强他,只是联系了之前照的那个牙人帮忙,在自家院子不远的地方又买了一个院子,这个院子因为是在街角加建的,所以比较小一些,但因为前主人是个读书人,所以布置的道很是雅致,所以倒是挺舒服的。

买了房子,两家人就算正式安定下来了。杜笑笑直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镇子叫做凤凰镇。这镇子说起来算是有历史的,前朝的时候出国一个皇后两个妃子,虽说后面两个妃子位分不算高,却难得的都生育了皇子,只是命不好,赶上了朝代没落,国君自顾不暇,没什么心思封赏,所以才一直停在那个等级没有上升。

凤凰镇的人民以此为傲,觉得这代表着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但是对于杜笑笑来说,这其实只能代表着之前那个王朝的腐朽而已,要知道,虽然选秀基本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做的事情,但因为要考虑成本和秀女的资质,所以大部分的规模都不会很大,一般来讲,都是首都附近的几个城市选一选就好,如果是那种比较富裕的时代,也许会扩大规模,但即使扩大,一般也只是扩大到某些大城市的封疆大吏家里的女眷而已,规模再大些,比如那种为很多适龄皇子甚至宗室子弟一起选择妃子的最大规模的选秀,也顶多是扩展到一些稍微低些品级的官员家里,却几乎没有去民家选的,一来,这样一来劳民伤财,影响百姓日常生活,二来,这也给了很多官员假公济私的机会,容易被人利用用以敛财或者从事其他不法行为,三来,这种选秀规模太大,操作起来不仅难度大,时间也很长,耽误很多事情,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耐心等待的。

但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两个妃子,却刚好是最不适合选亲亲

秀的那一拨人,他们两个被选进宫的时间,只相差两年,而且两个都只是平民女子,只是因为姿色出众,被当时的官员发现,然后借着各种由头,送进了京城。

当时的皇帝性好渝色,后宫光有名有姓有品级的妃嫔,就多达四百多人,将近五百,至于那种选进来没有机会见到皇帝面,或者只侍过一次寝就被忘诸脑后,然后没能得到晋级的修女,就更是数不胜数,官员们投其所好,就各种收罗各种美女,不停进贡,因为这样做的官员太多,各地送来的美女这样没有正式说法的就进入京城,难免会带来各种不好的流言,皇帝索性就出了个选秀的招牌,用来遮丑。

而且,那个皇帝虽然好色,却刚好子嗣不丰,女儿倒是断断续续生了二三十个,儿子却只有三个,而且身体都不好,两个几乎卧床不起,一个勉强能行动,但也三天两头病倒,所以充实后宫,以丰茂子嗣,只能说是正理。所以御史文臣气的要死,却不能阻止,毕竟,你总不能让人家皇室断子绝孙吧。

皇权和臣权彼此妥协,苦的却是黎民百姓,这其实也是加速后来王朝灭亡的一个催化剂或者说导火索,只是后来被淹没在了各种政治博弈的现象中,只成了一个皇帝的风流艳闻。

这些凤凰镇的过往和前朝的镜花水月样的联系,杜笑笑并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而只是在脑子里思考了一阵儿,这毕竟不该是一个还不到十四岁的小屁孩,还是个没什么见识,也没什么知识的真大小姐的伪少年知道的,而现实中,她却在忙着另一件事,一件关乎她和逸安以后读书,考学,甚至成家立业的大事,那就是户籍。

是的,户籍,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或者说和现代社会一样,大景朝也是有自己的户籍制度的,举凡读书报名,科考晋级,婚丧嫁娶,都是要拿着户籍去官府备案的,可是,杜笑笑从穿越来到现在,其实都还没有户籍,不止她没有,杜逸安其实也没有。

俩人安步当车,悠闲得很,所以完全没有注意,身后,在她刚刚离开的茶摊上另一个桌子哪里坐了两个和这处环境完全格格不入的黑衣人。其中一个少年,大概十七八岁,眉目英朗,身姿挺拔,玄色锦衣,玉白肤色,此刻正端着一碗和他尊贵气度完全不符的粗茶,慢慢品尝,好似喝的是琼浆玉露一般,脸上更是挂着若有所思的微笑,正听着身边一位看起来应该已经二十出头的青年说话。

那青年也是个吸引人目光的,虽然不如那少年气质尊贵,做派沉稳,却一身英武之气,看起来就是个练家子。他低声道:“主子,刚走开的那个公子身边的小丫鬟,就是咱们要找的封连杰将军的长女,她和她妹妹之前在安城被人买走,想来就是刚刚那位小公子买下的。看样子,那公子对她们还不错,衣食上都不曾亏待,甚至也和她同桌喝茶,算得上礼遇了。”毕竟,大部分人买丫鬟都是用来差遣使唤的,不说动辄打骂,呼来喝去却是常有的,可是那公子对自己的丫鬟却态度一直很和善,刚他们观察的时候,更是发现那公子为书生倒茶时也曾给知兰带了一碗,后来小姑娘有问题时也耐心解答,算得上是对她很好了。而且更难得的是,那公子虽然对封兰兰好,却没有任何暧昧,眼睛里澄澈干净,好像对待的是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