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312)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好在时陌是给力的,他直接解答了她的疑问:“忠亲王虽然名义上的确是当今的兄长,但实际上,他却是老荣亲王过继过来的,血脉上,算是只能堂兄,更何况,”

“何况什么?”

“何况荣亲王早些年反叛,所以忠亲王其实身份尴尬,若不是有当年护卫京都的功绩,只怕现在也早步了他父亲兄长的后尘,被宗室除名了。”

杜笑笑没想到随便问个问题居然问出段儿皇家密辛来,顿时更加感兴趣道:“看起来这么里面还有段故事,时大哥不妨细细说来。”

时陌当然有求必应,遂道:“其实我朝旧史,小姐大概有所耳闻,咱们大景朝正式建朝到现在其实不足百年,这百年间,一共有四位皇帝,但其实正式执政的只有三位。当年打江山时,太祖太宗两兄弟是一起东征西战的,同行的还有太祖的嫡子先圣亲王,先圣亲王出生的晚,当时才刚刚二十,但却是一员虎将,他弓马娴熟而且智谋百出,在征战途中屡建奇功,在当时的武将中威望极高,本来若是当时太祖顺利称帝之后再过几年,他一定能稳稳的接过江山的,可惜,太祖年事已高,加上旧伤复发,虽然已经加紧筹备了登基大典,却还是没有赶上,在他五十三岁这年崩逝了。

太祖崩逝,却未来得及留下遗诏,于是朝中大臣分为了两派,一派以武将为主的拥立先圣亲王,说他是正统嫡支,而且功绩卓著,理应荣登大宝,另一派以文臣为主的则拥立太宗,说他始终在后方安土定邦,有治世之才,而且兄终弟及也是有例可循的。双方争执,一时互不相让,朝中上下,人心惶惶,官员们忙着站队,而百姓们,则更加不安,唯恐两下相争,再起战事。且当时但当时虽然天下大势初平,但内有前朝旧部,藏匿各处,以待时机,外有边疆蛮族虎视眈眈,实在是内忧外患,先圣亲王不忍黎民受苦,所以主动让步,尊其叔叔太宗为帝,太宗感其大义,加封超品亲王,并允其破例使用‘圣’字为封号,世袭罔替。”

“圣亲王的成全让太宗顺利即位,但当时太宗已经知天命之年,所以其实在位时间只有十二年,他当时膝下两子,长子就是后来的高宗,秉性忠良温厚,文武兼备是储位的好人选,次子荣亲王,生性跳脱,而且任性贪婪,不堪为君,所以太宗就想立高宗为太子,但当时高宗不知是因为什么,也在子嗣上有些为难,始终没有儿子,倒是荣亲王因为也许是因为妻妾众多,所以子嗣也繁茂,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这一点,成为了荣亲王党攻击高宗的主要说辞,说是若是传位高宗,江山后继无人,太宗无奈,就亲下圣旨,让当时刚出生没多久的荣亲王嫡次子过继高宗,作为他的嫡长子,也就是现在的忠亲王,此举让百官朝臣们知道了太宗的决心,于是也就慢慢放弃了让荣亲王继位之心,高宗的太子之位渐稳,再加上后来,也不知是不是忠亲王这个继子带来了子孙运,高宗也有了自己的次子现在的和亲王,还有三子当今圣上,地位更加巩固,于是太宗崩逝时就顺利成章便留下遗诏,传位给自己的长子高宗,并将荣亲王封地定在了北地荒凉之地,严令他无召不得回京。

高宗即位时刚好是不惑之年,本来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却不想制定了一大堆政策打算改善民生之时,却忽然听到北面传来消息,荣亲王叛乱,高宗连下三道圣旨召其回京认罪,言明只要他放弃出兵,将只是软禁,并放过其部众亲眷,但和亲王不理,高宗无法,只得调集兵将前去平叛,但大景朝之前经历战乱太久,兵员本就不足,剩下的多数将领都镇守了边疆,远水救不了近火,京城可用之人不多,于是高宗决定和亲王并当今圣上领军出征,剩下忠亲王留守京城,战事一共打了两年,荣亲王准备充足,所以一度甚至逼近京城,当时情势危急,加之忠亲王的身世为人诟病,大臣们害怕他突然反叛,投靠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旦这父子联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纷纷劝高宗迁都别居,暂避其锋芒,高宗不肯,忠亲王也真的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全力固守京城,直至战事结束。荣亲王战败,羞愤自杀,连其其他所有亲眷子嗣一起,在府里自焚而亡,于是当年的荣亲王府,一时烟消云散。而他留在世上的唯一子嗣,却因固守京城有功,加封为忠亲王。

忠亲王出身尴尬,但先有为高宗带来子孙运的传言,后有固守京城的功绩,再加上与高宗一家相处和睦,所以在宗室里地位倒还稳固,只是今上继位后,到底顾忌他的血脉,在军权上对他多加限制排挤,现在,已经不像当初那么风光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