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525)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毕竟是官府主办的买卖大会,不管这些人买回去是做什么的,在买卖大会现场,没有人会做的太过分,所以姐姐一旦凶狠,也没有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况且又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美人,不过看着乖巧可爱罢了。

所以因着姐姐的凶悍,渐渐的也不再有人上前问询。但即使这样,两姐妹似乎也不觉得可惜,依然很淡然的样子,看着身边一波波被领走的人,时不时的交头接耳两句,完全没有焦急的态度。

杜笑笑怕再乱走碰到哪惊醒了人,所以也就就势坐在了窗子旁的椅子上不再动了,只用眼神吩咐知兰帮忙从一边的博古架上的某个格子里拿了两册书过来解闷。那博古架上放的东西五花八门,各种小玩意儿都有,只最上层的两个格子是放的书,知兰个子不够高,但好在轻身功夫不错,这个高度,她双脚一垫就上去了,而且没发出任何声音。

杜笑笑就这么坐在窗边一边看书一边等宋文秀睡醒,绫罗放下茶壶后和知兰一起退了出去,顺便告诉厨下准备早餐。屋子里安静下来,只剩下偶尔翻书的声音。杜笑笑本以为,这样的安静至少应该可以持续到早餐做好之后,却不想,只过了大约一刻钟,外面就嘈杂了起来。

杜笑笑侧耳听了一下,发现似乎是一男一女和小二的争吵,正犹豫着是否要出门去看看,就发现一直趴在桌子上面的宋文秀嘤咛一声醒了过来,便顺手倒了一杯茶,然后端着茶走过去拍了拍一脸茫然的宋文秀的肩膀,嘴里打趣道:“妹妹可算是醒了,若是再睡下去,只怕连仪仗进城的热闹也要错过了。”

宋文秀闻言满脸不好意思,喃喃道:“让姐姐看笑话了,我,我,我实在困倦”

一顿早饭吃了大概半个时辰,撂下筷子刚想接着聊天,就听见门外又想起了一阵吵闹,而且声音似乎比刚刚更大些。两人都诧异,下意识的往门口看去。

知兰见状,便主动出门去探听。没一会儿就从门外回来禀报道:“回两位主子,还是刚刚那位小姐在和人争吵,只是这次是跟后来的另外一个房间的客人,听他们争吵的内容,似乎咱们旁边这位是知府大人的亲戚,而后来的那位是附近另一个县城的一个县令千金,而两人争执的内容是关于那位和之前那位知府亲属同来的男子有关,我听知府亲属家的小姐叫他表哥,而那位县令千金也好像也与他相熟。”

这两个秀女的家世其实都算不上高,但杜笑笑也在之前时陌给的资料上看到过,两人的家里都是闲差,但所处位置是有好名声的地方。其中一个姓胡的,家里的父亲在国子监做监丞的。

大景朝是架空的,有些官职的设置和真实历史有所不同,就像将军府,但有些地方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六部,内阁,再比如说国子监。

国子监是全国最高的学府,地位相当于那时候的清华北大,当然,也有不同,毕竟现在清华北大毕业的人可以直接出去就业,而且干什么的都有,但国子监里面的人却大多数都是要考科举走仕途的。

但不管两者有多大不同,国子监是一个学校这一点并没有错,而监丞,就是这个学校里面的辅导员,而且这个辅导员不止监察学生的日常,也要监察教职员工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动态,若是这里面出现什么不和谐的音符,他是有权利直接上奏则给皇帝的,所以这个职位虽然只有正六品,但地位尊崇,一向是学问好品德也好的人才能胜任。

因此,每一个成为国子监监丞的人都被默认是个品德高尚之人,文人讲究名声,这样的赞誉当然是很多文臣求之不得的。

另一个喜欢和亲王世子的家里就更偏门一些,是鸿胪寺外事部的一个主簿,鸿胪寺本身是管理礼仪的地方,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都要掌管布置。

而外事部则主管外吏朝觐,诸蕃入贡,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迎来送往,都由他们引导禀奏。大景朝的鸿胪寺主簿是从六品,官职不高,但因为管着的都是关乎国家形象的事儿,所以地位很特殊。

而且毕竟是国家摆在第一道线上接触外宾的官员,这些人通常都要选择相貌英伟,气质出众的,换句话说,这部门聚集的都是一些小鲜肉,大帅哥。这位姓邵的姑娘的父亲也不例外,要不是因为她母亲相貌一般,按照遗传学来讲,这姑娘得是个倾国倾城的样子,当然,现在也不算差,不然,也不会有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被选上。

这俩人虽然目前还没有被确定是正妃,但彼此家里和这两家王府其实都有了默契,基本是定下来会进府的人选了,加上她们之前表现的好,忠亲王和和亲王家这两位要选媳妇的公子其实自己心里也都有数,在皇后娘娘的宴会结束后,两人都得到过两位贵人送来的小礼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