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641)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杜笑笑对几个人的特长爱好和性格都仔细阅读了一下,做到心里有了数,打算以后到了内务府,要有所避忌。都忙活完了,一抬头,发现居然就已经到了掌灯时分了。

时间是最经不起忙碌的,两三天一眨眼就过去了,三月初二,杜笑笑一早收拾好一切,就带着知兰去往内务府了,但是说是带着知兰,她也只能到达内务府的外院,因为内务府规定,所有入内的秀女不得带侍女,一切服从府里安排。

杜笑笑倒是无所谓,她凡事亲力亲为惯了,但是有些娇气的小姐就不习惯,在门口小小声的跟自家随从抱怨,被管事宫女呵斥了一番才老实下来。

进到内务府里面,杜笑笑等人被带到一个大院子里,然后由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姑姑按照名单进行指派,四个人一间屋子,每三间屋子一个小院儿,每一个小院儿有两个负责打杂洒扫的小宫女。

参选秀女说起来将近二百,但实际数字是一百七十多,所以分了十五个院子。杜笑笑这个院子没有分到她记录中那些热门的人选,所以气氛倒是挺和谐的,只是一个两个说起话来有些客气过头,弄得杜笑笑也跟着不太自在。

杜笑笑没想到传说中一直照顾顾世子的姨母原来是这么个人,一时有些惊讶,好奇的追问道:“那然后呢?她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概是我出生前两年吧,我那位姨母出嫁之后一直无所出,所以在我那位姨丈驾鹤西游之后她就回了娘家,但她性子不安分,在老家把邻里得罪的差不多之后就主动来京城投奔我母妃,可是当时我母妃正在边关陪伴父亲,得到她传来的书信之后,就让留守府邸的管家帮她安排了一处别庄暂住。后来我母妃回京,父王出事,这位姨母就打着照顾我母妃的旗号搬进王府里来住,我母妃当时因为我父兄的事情无心管她,她就自说自话,插手府里的很多事情,要不是有金婶婶多次阻挠,只怕连中馈也要被她拿去。

及至后来我出生,我母妃病倒,她又用我母妃身子不好的理由想要代替照顾我,你要知道,当时我母妃病重,时日无多,若是这时她做了我的半个养母,一旦我母妃仙逝,她就是王府里的唯一主子,即使我以后长大,看在她的养育之恩上,也要尊她敬她,奉养于她,不然传出去,就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

要不是我母亲病中仍然替我着想,知道姨母这人不足以托付,趁着姑母来探望时,托孤于姑母,我只怕必然要沦落她手里去。

我当时年幼,许多事不能自主,若是真的被她养育,也不知会成个什么样子,只是据我后来很多年慢慢看来,总不会是好的。

后来姑母接手了我的教养,府里没有了正经主子,姨母不好再客居与此,就搬出去了。直到我四岁回府,她又上门来想要入驻,被我拒绝后,还几次三番来府上看望,说是这些年对我格外想念,只是因为我姑母府上门第高贵,不好拜访,所以才没来看望。

但其实我知道,她那些年其实根本没有登过姑姑的门,而是到处打着我母妃妹妹的旗号,攀权附贵,想要再嫁豪门。但她没有任何根基,本身也不是什么倾城美人,才艺品德,没有一样拿得出手,人家真正的世家大族,哪里愿意接纳她。

她多次碰壁,实在无法了,才又回来想要借我的东风。”

顾世子说到这里,大抵想到什么不好的回忆,脸色黑了一下,然后才继续道:“不过虽然她想尽办法,还是不能入府,所以后来就只好对外宣称是自己与我八字相克,要避让,以免对我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还因此,进了京郊的一处庵堂,说是要为我祈福。

她这一番动作下来,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还以为她真的有什么慈母心肠,对她礼敬有佳,还有几个注重孝道慈善的老太君们觉得她这样,合适给自家的孙儿做继母什么的,想要给她拉红线,这些人家算不得豪门,但家底也算丰厚,她得了好处,就更加觉得这条路走得通,就时不时的对外传一些小事出来,也会派身边人上门来慰问,久而久之,外面就流传了一些她为了我多么多么用心良苦,多么多么委屈求全的传言。

这件事我当时知道时其实是想要让人去处理的,可是我姑母说,若是强制去澄清,只怕于我的名声不好,到底是血脉亲人,而且也可能给皇帝那边留下个我六亲不认的印象,不如随她去,反正都是些流言,也没有人敢真的来我这里求证。

后来几年之后,她得偿所愿,再一次嫁入了豪门,我也渐渐长成,戾气不那么重,她来走动,就只当个普通亲眷走动,逢年过节来往一下,平日里却互不干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