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这都是命啊(81)

作者:夕拾满叶秋 阅读记录

朱大成本来觉得,作为下人,不该这么多嘴多舌的,可是看着自家少爷这么和善,说的话又的确在理,于是想了想,还是把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少爷,小的其实是想问,刚刚您为什么要跟这几个掌柜签这样的契约呢?之前您跟郝娘子签那契约的时候,小的以为您是照顾她们孤儿寡母的,不愿意收租,所以选了这么一个少收钱的方法,但是现在,这四家铺子明明能够按照之前的租金收取,您却”他困惑的紧皱着眉头,看样子就知道是真的好奇。

杜笑笑知道这事儿这时候的很多人应该还理解不了,毕竟,这还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经营模式,有点类似的股份制。大景朝的存在是一个架空的时代,关于做生意这种事,都是遵循古法的,都是最简朴的买卖关系,人们更习惯于那种固定的稳定的收支模式,类似于收租。所以像杜笑笑这种明明可以坐等收钱,却要跟人家一起负责盈亏的方式,其实在他们开来时有些理解不了的。

理念不同,杜笑笑不太好跟他解释这里面共同经营的原理,就简单跟他说这样的模式其实比较保底,一来商户多了流动资金,挣到钱的可能性大些,自己跟着挣钱的机会更大,二来,若是商户不挣钱,自己有保底也赔不了多少,却能因为在困境时帮了忙,结下不少善缘,三来,她看好凤凰镇的发展,只要镇子发展的好,以后这些铺子都会赚大钱,自己自然也跟着挣钱,这样的模式,不需要出现钱也不需要操心,却能最大化的把自己的钱投到更多的铺子里。

朱大成听完了觉得很有道理,少爷这么做虽然暂时看不到回报,但毕竟不伤筋动骨,少爷前一阵那大片地才是自家的根本,几个铺子的租金而已,不如拿来结交人脉。再者,现任县令官声极好,说不定以后真的能有不错的发展,到时候,少爷的办法就比单纯收租金要合算的多。

朱大成这边盘算什么杜笑笑不太了解,她现在想的是自己对于凤凰镇会发达这件事猜想的依据,其实她觉得凤凰镇以后会发达的依据很简单,就是因为书上写的啊。书上其实并没有关于凤凰镇的详细记载,因为这个地方太小了,但是却介绍了关于安城的事儿,而这件事儿还跟前几天才从家里走掉的林泽渠有关。

之前说过,林泽渠以后会位极人臣,成为一代权贵,而他在政绩上最主要的几件事,就是关于安城的建设,当然,他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报故土养育之恩,而是很简单的为了显摆,之前不是说过,林泽渠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受过很多人挤兑为难么,所以他后来提议建设安城,其实是为了先试一下自己可以左右这个地方命运的能力,以前所有难为过伤害过看轻过他的人,此刻都要受他的恩惠,听他的安排,他享受这种成就感。

说真的看到这段的时候杜笑笑是觉得,这货不愧是后来男主成就帝王大业的头马,因为他和男主一样都是扮猪吃老虎的好手,看着对外表现的对故土的拳拳感激之情,这文质彬彬知恩图报的大好青年的样子,啧啧。不过,不管如何,这是个杜笑笑现在可以利用的消息,安城这个地方之前说过,是一个水运交通挺发达的地方,如果走水路,它离大景朝的南北边界都不会很远,当然离京城就更近些。

书上写,现任皇帝在五十岁的时候在他几个儿子的鼓动下想要南巡,从京城出发,目的地是最南边的边关,一路游览自己治下的大好风光,顺便巡视领地,而那个时候,林泽渠已经成为了皇帝近臣,所以他跟皇帝建议把安城作为皇帝南巡时一个重要的转择点,并提出由京城到安城走水路,从安城到目的地走陆路的计划,皇帝考虑后同意了。

皇帝南巡的计划是提前不到一年提出来的,安城因此有了建设的理由,古代的建设全靠人力,所以比较慢,因此安城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快壮大了起来,而现在,杜笑笑没算错的话,皇帝应该已经四十好几了,只是具体几岁,她也没记清,总不会超过十年的。

不过这件事杜笑笑没办法也没想跟人解释,这件事干完之后,她有另一件事要做,那就是三月三女儿节。作为一个二十四岁的老阿姨,杜笑笑表示,跑到古代来过一个十八岁以下的少女才过的女儿节有些羞羞哒,但是她却不能不去,因为彭夫人和她约好了,彭夫人要带自己女儿彭月儿过节,小姑娘喜欢杜笑笑这个姐姐,非要她带着自己一起玩,杜笑笑不好推脱,只好答应下来,正好,她也趁这个机会多认识一些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