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339)



“脚上连双草鞋都没有,也不知道都是怎么熬过来的。”收容所的负责人说话的时候,眉头都是紧皱着的。

李谨言也只能叹气,一些山东来的有亲戚在北六省军队里当兵,至少还有个投奔的地方,其他人当真是无依无靠,都只能挤在收容所里。

这些人背井离乡,靠两条腿走到北六省,就只有一个目的,能继续活下去。

自从工业区竣工,机器搬进了建好的工厂,收容所里的人陆续都找到活做,拿到工钱后就接连搬离了收容所。李谨言让孟氏兄弟在工业区内外几百米的地方建造了一片居住区,大多是两三层高的小楼,装饰简单,却独门独户,通了自来水,等到西门子公司的电厂建好还会通电。这些人大多通过收容所的负责人作保,租一间屋子住,一来不用继续和旁人共处一室,二来也能让那些外地来的人有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人都会感恩,也会怜悯。

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才能有今天,自然也会希望去帮助别人。不为别人的感谢,只为之前李谨言和收容所曾为他们做的一切。

一些工厂老板也效仿李谨言之前的做法,买下一块地皮,在上面搭建员工宿舍,为算收容所缓解了不少压力。工厂里也免费提供早午餐,若是赶夜工,还要提供一顿晚餐。这也是李谨言手底下的工厂最先带头的,因为近期家化厂,被服厂和罐头厂的订单都大量增多,尤其是家化厂,就算国际局势紧张,口红雪花膏和香皂的销售量也是节节攀升,李谨言和陆经理等人商量之后,干脆让工厂里的工人开始三班倒。

为了避免疲劳作业,工厂里严格规定,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也就是八小时,做满六天必须休息半天或者是一天,加班不能连续超过两天。工厂里的伙食也越来越好,加班的工人还能多分到一个鸡蛋。

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的往往都不舍得吃,全都把鸡蛋带回去给家人,尤其是新招收的工人,甚至连工厂里发的馒头都想省下来带回去。这种情况不是一例两例,李谨言和陆经理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至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不会因为这样就多发几个馒头给他们。毕竟他们是开厂的,不是做慈善事业,若是让这些工人养成了习惯,自己吃饱还要往家里拿,再想让他们改掉这个习惯就会很难,说不定还会心怀怨恨,不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对,而是李谨言太苛刻。

并非李谨言舍不得这几个馒头钱,而是从一开始就不能开这个先例。

另外,厂区的子弟学校也已经竣工,两层高的校舍,至少能容纳三百人在里面上课,另有配套的桌椅板凳,多由工业区中的商家捐赠,连学校操场里的配套设施也是由人捐赠。李谨言压根没想过去拉赞助,却是这些人自己捧着钱送上门。其中有工厂老板,在关北城做生意的商人,还有一些地主乡绅。

“三少,我等不才,也知道教育乃兴国之根本,也想略尽绵力。”

在学校开学的当天,李谨言将这些捐资的商人士绅全都请来,不管他们到底是单纯的想要帮忙,还是想为自己博取个好名声,他都必须让学校里的师生知道,这些人为他们做了什么。

只是让李谨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举倒是让他的名声在北六省商界彻底传开了,经过这几个商人和士绅的口,人们都知道李三少不只生意做得好,为人更是高义,不愧为北六省总商会的会首,北六省商界的领头人!

听到这些话,李谨言抓抓头,这么捧他,满口好话,就差别把他捧出朵花来,让他还怎么好意思朝这些人下手?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该下手时就下手,反正最后也能让他们赚个盆满盈钵,他愧哪门子的疚!

去收容所走了一趟,李谨言直接回了大帅府。

北六省第二师不久前已经替代冀军驻守京师防务。京城之前可是司马君的地盘,楼大总统初来乍到,总要有个防备。

楼大总统留在在京城,楼夫人和几个姨太太早晚也要过去,等她们离开,北六省就彻底要交给楼少帅了。至于楼二少,楼夫人曾对李谨言说,要不就把他留在关北让李谨言养着,吓得李谨言差点没从椅子上滑下去,结果却被楼夫人在脸上掐了一下:“看你吓的,戏言罢了。”

李谨言看向在楼夫人怀里睡得正香的楼二少,当真是戏言吗?楼二少却在这时朝他咧嘴一笑,咿呀出声。

“瞧,睿儿修朝你笑呢。”楼夫人笑着说道:“要不还是把他留下吧?”
上一篇:误入正途 下一篇:再生之杨林

来自远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