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番外(181)

因为念了书,哪怕只是识字,这些孩子以后都能找到更好的活干。

读书在百姓们眼中并不是什么高雅的事。

正相反,读书对百姓而言是一个看得到好处的升迁之路。

他们不会满口圣人言说,也不会尽信书,他们只看好处,只看利益。

这可真是……

“真是太好了。”林渊对宋石昭说,他脸上带着笑。

宋石昭有些恍惚的看着林渊的表情,他见过林渊笑,不止一次,林渊是个爱笑的人,但他笑总是温柔又生疏,是礼节性的笑,如同一尊佛像,没有个人喜恶,只是那么笑而已。

可现在,林渊的眉眼都灵动起来,他像个真正的年轻人一样,发自内心的笑着。

不过宋石昭毕竟也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很看不起百姓们为了利益叫孩子们去读书,在他看来,读书不懂道理,那还不如不读。

林渊也看出了宋石昭的不忿,他问宋石昭:“你是为何读书呢?”

宋石昭自得又内敛地说:“为了天下归一,百姓安居乐业。”

林渊笑他:“然后呢?”

宋石昭愣了愣。

林渊:“你想要名,你要的是名声。”

“百姓们要的比你少,他们不要名,要的是未来他们的孩子能过得更好。”

“先生。”林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宋石昭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他的表情有瞬间错愕,然后连忙收敛,规矩的行了个礼:“我不如东家。”

林渊摇头:“先生,只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离开府衙的宋石昭走在路上,街头人群熙熙攘攘,百姓们采买着家需的物什,有泼辣的女人在跟摊贩讲价,讲得脸红脖子粗,从她离开时轻快的步伐来看,她赢得了这场两人战争的胜利,宋石昭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带上了笑。

门房见宋石昭回来,连忙说:“老爷!下午有人过来,说要见您,您不在府上,他说明日再来拜访。”

宋石昭点头:“可曾认识?”

门房摇头:“不认识,是个年轻人,二十出头模样,说的官话,带着北边的口音。”

宋石昭想了一圈,并不记得自己认识这样的人,他说:“明日再说。”

然后宋石昭就回了书房,他心绪难宁,一定要写几篇大字才行。

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林渊跟他说的话。

他终于摸到了关窍。

林渊和他看得完全不同!

他看得是“读书人”,是千百年间读书人的风骨!是道理,道德,是大贤们留下的真理!

可东家看的是百姓,“读书人”对东家来说只是工具,他们有他们的去处,有他们能做和该做的事。

宋石昭记起自己曾听过学堂里先生们的授课。

他们教那些孩子们识字,然后教他们读书,可完全不是正式的授学。

他们不会告诉孩子们什么对什么错。

他们让孩子们自己去看,去想,然后自己去说理解。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还是以前的“读书人”吗?

他们还会像那些读书人一样,抱着书当做金科玉律吗?

宋石昭忽然打了个寒颤。

但是打完寒颤以后,他又忽然感受到了热血沸腾的滋味!

林渊要建立新的秩序,新的规则!

宋石昭激动的手都在抖,字也写不下去了,一笔不对,整张字就废了。

他为什么存于天地,为什么没在逃难的时候死去?

就是为了今天!为了跟在南菩萨旁边,看他改天换日!

不知道天下的“读书人”知道的以后,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他太好奇了!他真想去看一看!

比起宋石昭,教书先生们受到的冲击才是最大的,他们都是读书人,家底大多不丰——毕竟读书不事生产,在读出功名之前都只能靠家里养,而笔墨纸砚,以及买来的书,都得花大价钱,更何况还得各处钻研拜师,举家之力,大多只能培养一个读书人,而且还不一定能培养的出来。

毕竟汉人当官,靠科举上去的还是少数,这天下读书人各个都能当官吗?

于是家里培着培着,就变成了赔。

原本的小富之家,很容易就被拖垮了。

于是他们在看不到考功名的希望之后,为了生计,只能去当教书先生。

他们也会聚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都觉得自己才智非常,直到南菩萨忽然出现,他们忽然成了南菩萨的“人”。

最开始南菩萨见他们,叫他们去教书的时候,还有人不明白——这教书,怎么教不是教呢?难道南菩萨还能比他们这些人更会教书?

然后,南菩萨就叫人来给他们这些先生们授课了。

“荒谬!”

蜀七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