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908)

周王太妃惦记孙子,却又不肯轻易松口,还是李神策带着人先走了。周王太妃也赶紧回家搬说客去。

留下郑琰与池脩之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决定,请教一下郑靖业和顾益纯,听取双方的意见。

最后连庆林大长公主和杜氏也参加了讨——周王太妃原想寻庆林大长公主做说客的,不想庆林先被邀到了送家。

杜氏道:“李家规矩是大些,可是人丁兴旺,春华也还机灵,倒不难应付。”

庆林大长公主怏怏地道:“终究不如王府快意。”

杜氏道:“那府里只有周王太妃和周王妃不假,可周王妃不是个顶事儿的,郡王年纪又小,成婚也要五年之后……”

“正因如此,才说阿容好,”庆林大长公主断然道,“小三岁呢,他刚懂人事儿,春华就能嫁了,从头上掐得死死的,跑不手掌心去。且周王妃是吴家女儿,与你们家四娘有亲,这样的婆婆好处。”

郑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郡王似乎也不错。”庆林大长公主说的她还没想到,她只是觉得王府人口简单,自家环境并不复杂,春华到了李家要应付的事情太多。

杜氏恨恨地扯过女儿道:“五年之后太妃多大年纪啦?还能帮得上手吗?王府岂不是事事都要春华操心?她连生孩子的功夫都没有了!”郑琰婚事唯一的缺点,杜氏不想在外孙女身上重演。

池脩之一低头。庆林大长公主想说什么,想到郑琰当初确实艰难,而自己婚后那段时间也多得郑家照顾,也觉得萧容确实有这么个大缺点。

顾益纯道:“两家遇上了,可都不好答应呐!应了一家,另一家处就要有个说法。”

郑靖业道:“有什么说法?我外孙女又不是为他们生的,乐意不乐意的,与他们何干?”

“又说傻话,”顾益纯轻责一句,“孩子还要长久过下去呢。”

郑靖业问池脩之:“你怎么看?”

池脩之苦笑道:“说来郡王家简单,然而李相公一门也是和谐。”他在这里就不说什么门第的话了。

郑靖业道:“没长进!你与李神策家结了亲,他在朝上说什么话,你要怎么应对?”

“!!!”郑琰瞪大了眼睛,“现在朝上最大的事儿就是袭爵了,李神策神色暧昧,这个……”真不如周王太妃这样朝政上插不上嘴的,“我又恐圣人会多想啊。”

第四百三十六章 恢复得彻底一点

池脩之道:“既然是他们两家自己撞上的,情形尴尬,咱们不妨心照不宣地拖它不拖。都是聪明人,只要时日不长,还是不会声张出去的。”闺女嫁给萧十一的亲生儿子神马的,真是虐心!池脩之不太容易接受这个设定。

池春华的婚事就这样在几方心知肚明之下停顿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周王太妃与李神策都暗中找了说客,最苦逼的是庆林大长公主,她跟两边都沾边儿,都让她帮忙说话。朝上则继续风起云涌。在正直草根的坚持与萧复礼的偏心之下,萧复礼作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他名字的决定:“依旧例。”

你们不是要恢复吗?那就恢复得彻底一点,千百年来的旧例就是无子国除,这个子只能是嫡子。

由于提议人韦知勉的身份略敏感,顾氏相当坚定地站在了萧复礼一边。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就要扯到奇奇怪怪的事情上去了。逆袭不成,只好依了萧复礼。爵位降不降等,就成了重头戏。

有爵派提出:“既依旧例,旧例无降等之说。”制度都是成系统的,通过各种条件达到一个平衡。无子国除对应的就是爵位不降等,在最初是严格执行的,后来发展出了过继这种变通,就有庶子承业与之相抗衡——这是臣子,国君家则是先血缘后亲缘宗法。

正直之士也不肯退步,硬是拿国家实际情况来说话。

朝上复开始了唇枪舌箭,最坑爹的是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两件刺激人的事情。一件是萧复礼后宫之夏美人先于顾皇后有了身孕,另一件则是“大娘与李家小郎君把徐家小郎君给打了。”

确切地说,是杞国公家的孙子掐李汝,池春华把杞国公家的孙子打成个猪头。

这位被打的孙子乃是德妃的堂弟,比德妃小两个月,堂兄弟排行第六,刚从崇道堂退学回家。在郑琰与徐莹关系很好的时候,在杞国公家觉得需要与郑党、池党保持良好关系的时候,在皇太后系需要拉拢郑琰的时候,思忖再三,杞国公家把孙子给送到了崇道堂。待双方交恶,徐家恐孩子不自在,又把孩子给接了回来。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