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裘(204)


卫蘅皱眉,不依地道:“华大夫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好大夫,悬壶济世,妙手仁心。”
何氏摸了摸卫蘅的脸颊,“你别急啊,你是没看到华大夫给老国公把了脉之后说还有救的时候,楚夫人那脸哟,那脸色真好看。”何氏忍不住笑了出声。
这京城里没几个人夫人喜欢楚夫人的,那人仗着出身好,嫁得好,儿子生得好,经常瞧不起人。
卫蘅不得不忍受何氏这种恶趣味,等她笑够了楚夫人,何氏这才又接着道:“最后是木老夫人做的主,反正老国公都那样了,死马当成活马医,让华大夫看看又不吃亏。”
卫蘅点点头。
“你别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华大夫张口就说出了老国公的症状。你是没看到啊,如今老国公一日里能清醒两个时辰都不能了,他们家连棺木都备好了。上等的楠木,那样整块的大料可不容易得……”
卫蘅不耐烦听这个,她只觉得自己娘也太会跑题儿了,真是恶趣味,她这就是欺负自己着急来着。
“说正事儿,说正事儿。”卫蘅打断了何氏的话。
“哦,哦。”何氏又喝了一口茶,“当时老国公正昏迷着,吃了华大夫一剂药,又给扎了针,这还真神了,下午老国公就苏醒了,还破天荒地进了一碗米汤。可把木老夫人给乐坏了,直拉着华大夫,要给他立长生牌位。”
卫蘅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这样我就放心了。就怕好心办坏事儿。”
何氏讲完今日的事情后,就起身回了兰义堂,临走之前还吩咐卫蘅道:“你明日好点儿了,就去给老太太请请安,这几日老太太一直问你,还说要来看你,你娘我不知费了多少唇舌才挡住了,为了你我头发可没少白。”
卫蘅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卫蘅还是没能去给老太太请安,她腿上的伤,一走路就痛得厉害。到了晌午,老太太就带了一大帮子丫头过来看卫蘅。
“老祖宗,我的病没事儿了,今天早晨本来想给你请安来着,结果一下地就不小心扭了一下。”卫蘅搂着老太太的手臂道。
老太太对卫蘅都无语了,“你说你这孩子,怎么三天两头都出事儿,可怜见的,等你嫁了人,我老婆子只怕梦里都要替你操心。”
“那我就不嫁了,一直陪着祖母。”卫蘅笑道。
“就你嘴甜。”老太太笑着点了点卫蘅的额头,“你好生歇着吧。养结实点儿,再来给我请安。”
“是,老祖宗。”卫蘅精气神十足地喝了一声。
过得半个月,卫蘅听说老国公已经就能下床走路了,上京城的人将华大夫的医术传得神之又神。连皇上都将华大夫召进宫问过诊。
木老夫人和齐国公世子爷以及陆湛,还亲自登门谢了老太太以及何氏。
卫蘅在自己的屋里养病,听到陆家的人过来的消息时,心想,她总算还了陆湛的人情了。
“姑娘想什么呢,这样出神。”木鱼儿从外头进来对卫蘅道。
“咦,你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卫蘅看着木鱼儿,“你娘身体还好吧?”
“多谢姑娘关心,我娘就是闪了腰,没什么大碍。”木鱼儿走近卫蘅,然后做贼似地左右瞧了瞧,这才从袖口里拿出一个信封来给卫蘅。
那种信封,卫蘅极熟悉,可是见到这样的信封,她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心跳得厉害过。
木鱼儿有些担心卫蘅,毕竟以前虽然男私相授受不对,可是至少卫蘅和陆湛都没定亲,可如今卫蘅却已经是定了亲的大姑娘了。
卫蘅为了表示自己不心虚,也再也没有不能见人的东西,当着木鱼儿就打开了信封,里面是一叠一万两面值的银票,一共十张。
其外,再无别物。
卫蘅看着这些银票,就知道陆湛并没有领她的情。她花了五万两银子,他打探出来了,反手就打发了她十万两银子,算是答谢她请出了华大夫。救人的是华大夫,而卫蘅不过是一个跑腿的,这多出来的五万两就是她的跑腿费。
“哇,好多银子。”木鱼儿见钱眼开地道。
卫蘅默默地收好银票,然后用一种“这话一点儿都不好笑”的表情扫了木鱼儿一眼。
日子进入七月,连下了好几场雨,天气开始渐渐收凉,但白天依然炎热。
宫里传出消息,永和帝要北上,出长城,去林西围场秋狝。七月中就要启程,刚好赶到在八月里到达草原,天气不冷不热最适合。
这一次永和帝更是要将满朝文武都带到林西围场去,几个蒙古部族的大汗也应邀南下,同永和帝在林西会面。

明月珰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