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裘(36)


“同我们一起去珍智楼吧,今日是十五,珍智楼的东家要开放第三楼,上头备了水陆山珍,只待闯关人。我们也去看看热闹。”木珍插话道。
珍智楼是京城有名的酒楼,以“贵”出名,一顿饭,能吃掉五品官员一月的俸禄,直教人瞠目。即便是这样,南来北往的豪客也都趋之若鹜。你还别嫌贵,十天前订座才有位置给你坐,否则你就只能站在外头望着。
珍智楼的三楼是从来不对外开放的,只有每年正月十五这日,他们东家才会亲自开三楼待客。
不过已经有三年没人能成功走上三楼了,三年前登上三楼的人正是木珍旁边的那位陆三公子。
在卫蘅的印象中,后来卫萱也成功地走上过三楼,不过也甚为艰难。
卫芳和木珍都有邀请的意思,卫蘅也想去见识见识,因而侧头看了看葛氏,葛氏点了点头,卫蘅便道:“好啊。”
“咱们今晚叫湛表哥带我们也上三楼见识见识。”木瑾笑道。
卫蘅的外祖母木老太太和齐国公府的木老夫人以及还有木珍她们的祖父是堂兄妹,陆湛又是木老夫人她的嫡孙,还真称得上是卫蘅她们这群人的表哥,只是木瑾喊得也太顺口了些。才不过一会儿工夫,卫蘅的这群表姐妹们都喊上湛表哥了,卫萱也不例外。
陆湛开口道:“珍智楼的规矩是,一人一生只能解一次题。”
这才是珍智楼那么出名的原因。若是允许你无限次解题,那最后登楼的人也就没那么有成就感了。因为这个规矩,爱惜羽翼的人绝不敢轻易尝试去智珍楼解题,若是没解出来,那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木瑾不知道这个规矩,此时闻言,不由丧气。
不过很快木瑾就又振作了起来,“没关系,萱表姐肯定会解。”木瑾作为卫萱最忠实的追随者,时刻都不忘捧卫萱。
卫萱摇头笑道:“这可不敢保证,不过我愿意试试。”
卫蘅听卫萱这样说,有些吃惊,她模糊记得上辈子卫萱登楼,可是在她女学结业之后。现在她才十三岁,就这样冒然尝试,即便她登了楼,于她也只能算锦上添花,可万一失败了,那才叫得不偿失。
卫萱从来不是这样冒失的人,卫蘅少不得多看了她几眼,但见卫萱笑意盈盈,想来是胸有成竹,卫蘅也便没开口劝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珍智楼,有陆湛和卫萱这样出名的人物领头,珍智楼的楼下顿时聚集了无数看热闹的人,都等着上京第一才女大显身手。
珍智楼在青龙桥的西侧,济水在珍智楼前蜿蜒而成一湾月泉湖,“月泉花月”可是上京十景之一,在珍智楼的三楼临湖鸟瞰,能尽收上京的万千灯光入眼底,可谓是千星(灯)伴月,万船争芳,美不胜收。
卫蘅从来不知道,上京人的消息是如此灵通,珍智楼的东家一亮相,很快珍智楼周边的茶楼、酒肆就全都坐满了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全都聚集了到了一起,至少卫蘅抬眼望去,春雪社的十二人都到齐了,甚至连已经开衙建府的大皇子也从对面的楼上探出了头。
卫芳拉着卫蘅的手,都有些汗津津了,可是她反而转过头来安慰卫蘅道:“没事儿,你二姐姐一定能行。”
卫蘅点点头。
珍智楼的东家听说靖宁侯府的二小姐到了,亲自迎下楼来。卫蘅抬眼望过去,见那东家大约四十来岁,丹凤眼、卧蚕眉,一把美髯,一袭青衫,身具睿智儒雅之气,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开珍智楼。
珍智楼一楼的题是早就摆好的,一共十二面牌子,皆拿红绸遮住的。
“这是在下周游天下山水这几年里,四处收集的上联,只是下联一直没得,若是要闯过这第一关,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对上这十二个对联中的八个。”珍智楼的东家常盛山向准备闯关的卫萱解释道。
周遭的人吸了口气,这对对子,学童开蒙时就已经在学了,并非难事。不过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对上八个难对、绝对,那可不简单。
旁边一些跃跃欲试的人心底悄悄打起了退堂鼓。
“请诸位想要闯关一试的客人耐心少待片刻,等亥时的钟声响起时,在下就揭开红绸。”常盛山高声向人群道。
此刻已经是戌时末刻,涌向珍智楼的人越来越多,都在盼着钟楼赶紧敲响亥时的钟声。
卫萱却是一派沉稳地坐在珍智楼内,她转头看向陆怡元,还有旁边刚进来的周月娥,以及长真县主顾蓉道:“顾姐姐、周姐姐和陆姐姐要不要一块儿试试,难得咱们春雪社的人都到了。一起闯关,岂不是也是一桩盛事?”

明月珰小说推荐: